第1700章 樓外日頭正暖(2)
年輕士子冷笑道:“敲山震虎與過河拆橋罷了,說到底還不是老涼王唯恐自己兒子不能服眾,所以暗中授意坐鎮陵州官場的李功德,要收拾鍾洪武來殺雞儆猴?
否則以徐鳳年當時的身份人望,真敢挑釁積威深重的堂堂北涼騎軍主帥?
誰不知道大將軍鍾洪武在邊軍中門生無數,不但如此,富裕甲北涼的陵州都被笑稱為鍾家的後院,北涼先迫使鍾洪武離開邊軍,再將這個老軍頭拿下,同時隨後在北涼行伍改製中,不動邊軍隻動境內駐軍,一氣呵成,若說不是老涼王生前的布局,誰信?
”
自稱與許侍郎有世交之誼的年輕人笑著點頭道:“應該說是殺‘老’虎儆猛虎,鍾洪武不在其位,如虎無牙,老涼王拿他來給長子‘祭旗’,再合適不過。
同樣是北涼邊軍的大將,同樣是幽州土皇帝的燕文鸞,因為當時手裡還握有幽州軍權,老涼王動了沒?
那個世子殿下敢動嗎?
事實是徐鳳年在繼位之前,根本就沒有去幽州!
為何選擇陵州?
因為比起武將放屁都文官說話管用的幽州,這裡的文官能與將種門戶相庭抗衡,加上有李功德之前拿到手經略使的官身,如何敢不為徐家效死?
準確說來,宋兄所謂的三件事一氣呵成,真正的伏筆,是李功德這位當時兼領陵州刺史的經略使,如果我是鍾洪武,早就該心生警惕了。
”
那兩個豪俠說江湖說武林可以誇誇其談,可說到這官場這廟堂那就懵了,但是聽著就很殺機四伏的樣子。
兩人相視一笑,文弱讀書人手裡的筆杆子,何嘗不是手中刀?
姓宋的讀書人深以為然,繼續冷嘲熱諷道:“且不管徐鳳年的大宗師身份是真是假,咱們隻說那幽州萬騎出現在葫蘆口外,如今北涼人都說此舉有徐驍之風,但是如今天底下的大人物,真有人在戰場上身先士卒?
即便有,那也是萬人敵的驍勇猛將,他徐鳳年作為藩王,此舉果真妥當?
難道他就不知道若是自己死在關外,這北涼就根本不用守了?
老涼王和麾下三十萬鐵騎,二十年死守西北大門,就是為了讓他徐鳳年去意氣用事來給自己增添幾句美名的?
”
說到這裡,年輕讀書人哈哈大笑,“北涼都說大將軍徐驍從不懼天下罵名,都說徐驍曾言離陽罵人的口水能裝滿幾千隻大缸子,給他用幾輩子的洗腳水都夠了。
現在看來,徐驍不怕罵名興許是真,可他的兒子,想要史書留名,而且必須是留下美名,更是真啊!
”
另外那個年輕士子啪一聲嫻熟打開折扇,“新涼王新北涼,拒收聖旨的壯舉,那可是贏得了無數北涼民心,厲害!
隻是也不知是徐北枳的意思還是陳錫亮的謀劃,要我看,如果不是陵州徐北枳的大力買糧,和陳錫亮在流州青蒼城的運籌帷幄,北涼即便有號稱三十萬鐵騎的邊軍,也擋不下北莽百萬大軍。
”
讀書人,自然是親近讀書人的。
當然前提是讀書人與讀書人之間沒有直接的名利衝突,否則讀書人禍害讀書人,更殺人不見血。
徐鳳年緩緩喝著酒,兩個年輕人的意思很淺顯,他能有今天,當上北涼王,是靠父親徐驍和李義山,守住關外,是靠徐北枳和陳錫亮。
而他本人,就是在北涼瞎逛,謀取名聲,騙取民心。
徐鳳年其實沒有半點生氣,反而有些開心。
好歹這兩個外鄉士子,承認了徐家兩代人守住了西北一事。
那名用金鞘佩劍的豪俠壓低嗓音,小心翼翼說道:“兩位公子,隔牆有耳,聽說這北涼的拂水房諜子,那可是一等一的耳朵靈光。
”
姓宋的劍州士子大笑道:“無妨,抓走便抓走,也恰好證明了那徐鳳年的氣度,不足以擔當鎮守西北重地的權勢藩王!
”
徐鳳年頓時對此人刮目相看,拂水房諜子在這座小鎮上不少,而且人人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手,這個家夥來了這麽一句,看似放-蕩不羈,其實等於給自己貼了一張護身符,若是那個沽名釣譽的“徐鳳年”知曉此事,聞訊後也應該是一笑置之才對,說不得還要千金買馬,以此來收買人心,給赴涼士子一個交待。
徐鳳年歎了口氣,低頭喝了口酒,雖然這桌人很江湖,但是他沒來由響起了春神湖畔,有個才入江湖就身死的年輕人,他叫賀鑄,與北涼徐家有仇,但是為了報恩賈家嘉,仍是身負重傷前往快雪山莊向徐鳳年報信,最後死在了山莊裡。
千金一諾輕生死。
徐鳳年無比敬重這樣的人,甚至內心深處,將這個人,這種人,擺在了僅次於老黃和羊皮裘老頭兒之後的位置,甚至要在桃花劍神鄧太阿之上。
不在於你是誰,而是你做了什麽。
不是你做了什麽壯舉,而是設身處地,你隻要做了什麽我做不到的事,那我徐鳳年就會由衷敬佩你,若能同桌,為你倒酒敬酒又如何?
當年第二次遊歷江湖,有個叫呂錢塘的劍客扈從,死前對徐鳳年罵了一句狗日的世子殿下。
意思很簡單,如果你不是北涼世子,不是徐驍的兒子,不是聽潮閣有想要的秘笈,老子會為你拚命?
所以徐鳳年按照呂錢塘遺願將骨灰灑在廣陵江的時候,依舊心懷愧疚。
所以徐鳳年對那個因為胸脯豐滿而羞於與人切磋的女俠,那個願意在他和溫華落魄時也流露善意的女子,徐鳳年始終覺得她是真正的女俠。
李淳罡的江湖很大,大了一輩子,所以大雪坪劍來,是為綠袍兒,廣陵江畔破甲,是為昔年那個風采冠絕天下的青衫劍客,隻為兩人無憾。
死前萬裡借劍,是為了親自否定那句“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
老黃的江湖很小,他的死在武帝城城頭,是為了喜歡吃劍的師父隋斜谷,向自己師父證明他有個還不錯的徒弟。
更多是為了那個讓他願意稱呼一聲公子的年輕人,那個一起走過江湖的年輕人,一起顛沛流離六千裡,缺門牙背劍匣的老人,才不把徐鳳年當成世子殿下,而像是自己的晚輩。
溫華折劍離開江湖的時候,一定是把徐鳳年隻當成徐鳳年,隻是那個與他稱兄道弟,一起狗刨江湖的狐朋狗友。
因為有這些江湖人在江湖,徐鳳年才會在倒馬關將佩刀借給那個憧憬江湖的稚童,才會在北莽為青竹娘一怒殺人,才會對鴨頭綠那對魔頭夫婦並無恨意。
所以這些人漸漸不在江湖的時候,徐鳳年成為了武評四大宗師之一,反而對江湖無所謂了。
徐鳳年對這個世界,對這個江湖,始終心懷善意。
就像樓外的日頭,太平光景,所有人都覺得是炎炎夏日的罪魁禍首。
可當入冬,日頭不會因為夏天時分人們的憎惡,就不會到來,而是依舊讓人感到暖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