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科幻末日 手術直播間

《手術直播間》第2756章 16年的老大夫

手術直播間 真熊初墨 2174 2024-04-30 16:24

  第2756章 16年的老大夫

  “老闆,怎麽回事?
我聽著那麽吵呢。
”蘇雲問道。

  “估計是患者家屬對治療效果不滿意。
”鄭仁道。

  他們兩個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的沒有直接去手術室的更衣室,而是來到下一層送患者的樓層。

  出了電梯,吵鬧聲傳來,亂糟糟的讓人心率直接躍升起來。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情緒激動, 憤怒的指著手術室門口的人在罵著。

  鄭仁遠遠的看見張琳主任和另外幾名醫生正在外面往裡推患者,她們沉默著,一句話都沒有說。

  而那個年輕人被其他人拉住,也沒和912的醫生有肢體上的接觸。
隻要不動手就行,其他的都是小事,鄭仁心裡想到。

  看見鄭老闆和蘇雲來了, 趙雲龍打了一個招呼, 他已經換好衣服,便直接進了手術室。

  張琳主任迎了上來,滿懷歉意的說道:“鄭老闆,實在不好意思,一大早把您給叫來。

  “沒事,您這太客氣了。
”鄭仁微笑著說道,“本來一夜沒睡,不打擾。

  “您這是……”

  “嘗試達芬奇機器人做手術。
”蘇雲道。

  “……”張琳主任怔了一下,她知道達芬奇機器人這種設備在現有5G沒有上線的條件下可以說是一種玩具,根本沒有實際意義。

  把外科手術的醫生挪出手術室,意義是有的,可以避免梅毒、艾滋等傳染病。
但意義也就那麽回事,性價比超級差,隻是一個噱頭。

  真正需要機器人或是機械臂的手術是介入手術!

  而因為技術限制,這方面遲遲沒有進展。
張琳主任預計至少要10年時間才能有相關技術出現,卻沒想到一大早聽到了這麽一個“聳人聽聞”的消息。

  “患者家屬怎麽回事?
”鄭仁問道,幾人轉身走防火通道去上一層。

  “本來家裡人挺配合的, 忽然來了個年輕人,直接連打帶罵。
”張琳主任也很無奈的說道。

  “對了, 這位是南山市人民醫院循環科的郎主任。
”她介紹道,“這位是剛拿了諾獎的鄭老闆,這位是一起拿諾獎的蘇教授。

  鄭仁看見有一個矮個子男人跟在一邊,沮喪的表情下面難掩一臉疲憊。

  他笑了笑說道,“郎主任,你好。

  “鄭……”郎主任猶豫了一下,這位這麽年輕,叫鄭老師是不是顯得太諂媚了?

  “叫鄭老闆吧,我們都這麽叫。
”張琳主任說道。

  “鄭老闆,蘇教授,您二位好,給您添麻煩了。
”郎主任啞聲說到。

  “不麻煩,還不知道情況,上台後再說。
”鄭仁道。

  來到更衣室,鄭仁見郎主任換衣服的動作都有些機械,他並沒有去安慰,而是抓緊時間換衣服,趁著間歇期去系統手術室看了一眼患者情況。

  “老郎,做介入手術多少年了?
”蘇雲笑呵呵的問道。

  “十六年。
”郎主任啞聲說到。

  “哦?
幾乎是最老的一批術者了。
”蘇雲道,“做了多少台介入手術?

  “前十五年做了3562台,今年還沒完事,已經做了823台,合起來……”郎主任似乎已經懵了,兩個數字相加怎麽都做不到。

  這人心思很細,或許是處於專業,或許是處於功利,所以手術做了多少台都清清楚楚的記得。

  蘇雲對郎主任的脾氣秉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別擔心,我看了一眼患者的情況,問題應該不大。
”鄭仁和顏悅色的安慰道。

  “但願吧,總之麻煩二位了。
”郎主任不斷的表達著自己的謝意。

  “患者家屬不認可?
”蘇雲問道。

  “來的路上,患者的愛人倒還好,一直表達感謝。
”郎主任道,“剛剛的那個年輕人我之前沒見過,來了就吵,要不是趙總在,我估計得動手。

  蘇雲見郎主任垂頭喪氣的樣子,知道他心裡面難受加上彷徨無助。
當醫生的做手術出了意外,都是這樣,不難理解。

  “郎主任,做了這麽多台手術,算是老大夫了,沒遇到過糾紛?
”蘇雲笑著問道。

  “遇到過。
”郎主任擡起頭,勉強打起精神說道:“尤其是最開始的時候,沒什麽經驗,失誤比較多。
後來在阜外和912進修了兩次,就好多了。
現在要是運氣不壞,一年能出一兩個問題也就頂天了。

  “是唄,誰都不能保證不出問題不是。
”蘇雲道,“笑一笑,別把自己憋屈壞了。

  郎主任想要笑,但他隻咧了一下嘴,勉強的笑意化作無奈,最後還是長歎了一聲。

  蘇雲也沒有繼續勸,而是抓緊時間換好衣服。
他早都瞥見自家老闆麻利的要進手術室了,自己還要多戴三層口罩,可不能比他慢太多。

  鄭仁大步走進手術室,見麻醉師正在給患者做麻醉。
他先瞄了一眼監護儀上的數字,和系統手術室相互參照,沒有特別的改變,便沉聲說道:“準備漂浮導管。

  “鄭老闆,您來了。
”麻醉師擡頭先打了一個招呼。

  “嗯。
”鄭仁道,“準備漂浮導管。

  “好咧。
”巡回護士這時候是最忙的人,隻是各種事情還是要有先後順序的。
鄭老闆的醫囑優先程度肯定是最高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浮導管是用以判斷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狀況的信息來源,主要是通過應用氣囊漂浮導管行血液動力學的監測而實現的。

  1970年Swan和Ganz首先成功的使用氣囊漂浮導管行右心插管測量肺動脈嵌入壓,從而對左心功能狀況的判斷有了突破性發展。

  手術室裡,給心胸配台的麻醉師才精通漂浮導管的使用。
急診手術,急診值班的麻醉師,可不一定精通心胸的那一套專業用具。

  趙雲龍在忙叨著,他沒想到要下漂浮導管。

  術前看了一眼患者,心包穿刺管堵塞,考慮是心包積液導緻的。
雖然來912做了一個超聲心動沒什麽大事,隻有少量積液,但那沒辦法解釋患者現有情況。

  要是按照趙雲龍的觀點,直接開胸看看情況就是了。
但鄭老闆說了,他也沒拒絕,一邊給患者擺體位,一邊等待鄭老闆下漂浮導管。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