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寶見魏瑾熔和段青黛都出錢了,也不肯落下。
畢竟蜀國太上皇最疼她,她也想出一份力。
之前沒掏銀子,那是因為她不知道蜀國太上皇這麼慘。
家人們,誰能想到啊?
堂堂一國之君,居然窮成這副鬼樣子?
當然了,她沒有嘲笑蜀國太上皇的意思,隻是有點心疼對方。
因為她也是從段青黛的口中才得知,蜀國太上皇在當政期間,沒少拿私庫裡的銀錢充盈國庫。
這是一個方方面面,都為國家和百姓考慮的好皇帝!
暖寶又不缺錢。
她連送秦緻遠禮物都能送兩大箱子,更不會對自己的皇伯伯小氣。
所以在聽說行宮的建立遇到了些許阻礙後,她主動找到了工部尚書。
一甩手,就把一張二十萬兩的銀票給了出去。
那張銀票可把工部尚書給吓壞了,差點沒站穩。
“公……公主殿下,您……您……您這是要幹什麼?
微臣的命值……值這麼多錢呢?
”
暖寶無語,差點就翻白眼了。
但想到眼前的人不僅是長輩,還是蜀國的工部尚書,主要是二人也不算特别熟,所以還是禮貌點比較好。
于是,她努力擠出一抹燦爛的笑:“你說什麼呢,我倆無冤無仇的,我要你的命做什麼?
”
若真想要對方的命,她直接出手就是,還用花錢買嗎?
她是有錢,但也不至于錢多到燒手好吧?
“那……那您這張銀票是?
”
工部尚書有點不明白,總覺得這張銀票燙手。
二十萬兩啊!
這可是整整二十萬兩啊!
他從出生到現在,還是第一次拿這麼多錢呢。
當然了。
他家在京都城也算世家,好幾代人都是從政為官的。
雖說他父親和祖父的官職不算高,一個做到正四品,一個隻做到從五品。
但他太祖父了不得啊,跟他一樣,也是四十歲出頭的年紀,就已經是正一品了。
所以,他家不僅不窮,還有那麼兩個小錢。
可就算如此,他也沒摸過二十萬兩的銀票啊!
老母親掌管中饋的時候,他倒是有幸,見過幾次十萬兩以上面額的銀票。
到了他媳婦兒掌家,别說是十萬兩的銀票,一千兩……不,五百兩的都見不到。
冷不丁手裡捧了一張二十萬兩面額的銀票,工部尚書的心裡真的很慌。
“行了,這二十萬兩是補貼我皇伯伯建行宮的。
”
暖寶看着工部尚書那慫樣兒,萬般無奈:“我又不是賄賂你,讓你犯錯誤,你至于怕成這樣嗎?
”
“什……什麼?
補貼太上皇建行宮的?
”
工部尚書一聽,頓時就不慌了,反倒輕松大笑起來:“哈哈哈,公主殿下,您要是這麼說的話,那微臣可就來精神了。
”
說罷,他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微臣沒怕啊,哪裡怕了?
沒有的事兒!
”
暖寶:“……”
她瞥了眼工部尚書的額頭,上面還有尚未擦掉的汗珠。
――嗯。
――我差點就信了。
“沒怕就好。
”
暖寶也懶得拆穿對方,反正她的目的就是補貼蜀國太上皇。
銀票給出去了就行,她管對方怕不怕呢?
“二十萬兩你先拿着,不夠了可以再找我要。
但一應的支出明細,你得記錄好,保不齊哪天我來了興緻,就想翻一翻賬簿。
”
暖寶雖然有錢,也大方,給工部尚書在接下來的行宮建設中增加了不少底氣。
但這不代表着,她是對銀錢沒有數的冤大頭,可以随意糊弄。
建設行宮缺錢了,她可以補貼上,讓工部那邊大展拳腳。
可如果有人要從中做手腳,欺上瞞下,貪污她的血汗錢,她也是會發瘋的!
好在工部尚書也是個人精,當即就明白了暖寶的意思。
連忙保證道:“公主殿下放心,微臣一定會把賬目記好。
同時也會盯着下面的人,不會讓他們犯一丁點兒錯誤!
”
瞧瞧?
多會說話啊。
三言兩語,就把自己撇開了。
好像暖寶旁敲側擊的人不是他,而是他手底下的那些小兵。
“嗯。
”
暖寶點點頭,依舊沒有拆穿他。
隻道:“跟我皇帝哥哥一樣,老規矩,你隻管拿錢辦事兒,不許在皇伯伯面前多嘴。
若是皇伯伯起疑,覺得最近銀子太經花,你就自己想辦法圓上。
總之,一句話,銀子我們出,功勞全給你們工部。
”
“是。
”
工部尚書一聽,頓時大喜:“微臣多謝公主殿下。
”
既然暖寶都參與進來補貼了,這對内部的事情,自然就知道得更多了些。
包括工部尚書在朝堂上主動要求吃牢飯的事情,她後來也聽說了。
想起工部尚書因為二十萬兩就被吓得滿頭大汗,卻敢在朝堂上請辭,要求去蹲牢房。
嗯……
怎麼說呢?
就很難評。
合着她家皇帝哥哥這個一國之君的威嚴,還比不得二十萬兩呢?
這就有點傷人!
哦對了,魏思華最近學習很刻苦,刻苦到了就差懸梁刺股。
因為科舉在即,他決定下場考取功名。
而今年的科舉,本就是為了選拔人才,特地舉辦的。
所以考試的時間也變得很魔鬼,跟以往大不相同,安排得很緊。
正常來說,縣試和府試都是一年一次,由縣令和知府主持。
而院試則是三年兩次,由各州府的學政來主持。
鄉試乃三年一次,在秋天舉行,故而也稱為秋闱,在貢院主持。
會試也是三年一次,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舉行,也叫春闱,由禮部主持。
春闱過後一個月,還有一個殿試,由當今皇帝主持,考策問。
參加完殿試以後,這些考生就能稱為天子門生了。
當今皇帝會選出三甲,也就是狀元和榜眼還有探花。
所以啊,在古代參加科舉,可一點都不比現代的高考容易,甚至還會更艱難。
有些學子啊,那是考到了七老八十,都當不了一個秀才!
雖說同樣是寒窗苦讀,但古代各方面的條件就擺在這。
讀書費錢。
交通和通訊都不便利。
而很多讀書人,他就算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沒有經濟和時間這麼一年一年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