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騷》第四百一十四章 說死
看來鍾本華要和魏朝爭風吃醋了,不知會不會打起來?
張原笑了笑,進文華門,來到後殿主敬殿,鍾本華與另一個太監韓本用已經在殿上,稍等了一會,就見客印月、魏朝、魏進忠三人陪著青衣圓帽的皇長孫朱由校來了,朱由校向張原行禮,張原還禮,師生二人分頭坐下,客印月並未離去,而是與伴讀高起潛一道跪坐在皇長孫左右陪伴,以前客印月隻是中途送點心來,這回卻陪著來讀書了,想必是考慮到朱由校需要她,鍾本華、韓本用、魏朝、魏進忠這四個太監侍立一邊——
張原凝目看著皇長孫朱由校,朱由校原本下巴就尖,這些天又瘦了一些,看著更象錐子臉了,臉se還有些發青,朱由校的體質不佳啊,這讓張原頗為擔心,他就指望小木匠安安穩穩繼承皇位後才有他的用武之地呢,說道:“殿下還要保重貴體才好。
”
缺少父愛的朱由校頓時眼淚就流了下來,叫了一聲:“張先生——”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張原站起身道:“今ri先不讀書,我陪殿下說說話。
”示意朱由校跟著他走到大殿右邊的菱花槅扇長窗前,上午的陽光照過來,明朗舒適,窗外有幾株野秋葵,淡黃se的花在秋陽下輕輕搖曳,高牆深殿,寂靜無聲。
張原側頭看著朱由校,寬慰道:“殿下手足情深,感逝傷懷。
但也不要過於哀痛,自己保重身體最要緊,人各有壽天,這是沒法挽回的事。
”
朱由校默不作聲,好半晌忽然問道:“張先生,象我三弟這樣死了,會是去了哪裡呢?
”
這是一切哲學的起源,多少人想問的卻永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啊。
張原沒急著回答,卻問:“殿下自己是怎麽想的?
”
朱由校搖頭道:“我不知道死是怎麽一回事,我看到三弟他一動不動了,叫也叫不應,我非常害怕。
”說到“害怕”兩個字,便回頭叫了一聲:“嬤嬤——”
客印月便快步走過來,拉著朱由校的手。
柔聲道:“哥兒別怕,嬤嬤在這裡呢。
”眼波流動。
瞟了張原一眼。
“請張先生好好和哥兒說說,哥兒問我,我答不好,小婦人讓哥兒來問張先生,張先生是大才。
”
張原道:“從來沒有死而復活的人,所以死到底是怎麽回事沒人說得清楚,就是先聖孔子。
也不說怪力亂神之事,孔子隻談論他知道的並堅信的事。
儒家學問是入世者、也就是活著的人的學問,孔子說‘未知生。
焉知死”要我們先好好活著,活都沒活好,哪裡還去考慮死呢。
”
張原這樣正統的回答顯然不能滿足朱由校的好奇心,朱由校道:“可是我聽有些宮人說人是有靈魂的,死後就變成鬼了,張先生你認為呢?
”因為萬歷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後崇信佛教,所以萬歷以來明宮中信佛之風大起,太監宮女大多數都信佛。
張原道:“靈魂和鬼不是一回事,鬼是佛教說的六道之一種,人作了惡事,就會墮入餓鬼、畜生和地獄這三惡道——”
“這個我知道。
”朱由校道:“嬤嬤和我說過,有三惡道也有三善道,好人死後轉生善道,壞人墮入惡道,我三弟是小孩子,哪能做什麽惡事,善事好象也沒有,那他會去什麽道?
”
朱由校說這話時,客印月那雙大大的美眸就看著張原,看張原怎麽回答,張原目不斜視道:“佛教導人行善,這是好的,這世上大jian大惡之人和大善大賢之人一樣稀少,絕大多數人是既沒多良善也沒多可惡,三皇孫天折實在可惜,想必還會托生為人——”
說到這裡,張原微微一笑,道:“殿下,我是你的儒學講官,不是傳法的和尚,我隻就我知道的和我相信的向殿下說明,首先我相信人是有靈魂的,死到底是怎麽回事我不知道,但以前有個叫列禦寇的賢人說‘死之於生,一往一返,故死於是者,安知不生於彼?
’——”又用更通俗易懂的話解釋給朱由校聽,接著說道:“所以佛教所言也是有可能的,三皇孫解除了疾病的痛苦也是一種解脫;其次,三皇孫與殿下是兄弟,他既去了那不可知的地方,殿下懷念他可以,過於傷心則不好,還是要好好將養身體,既然活著,那就要好好活著。
”
朱由校點點頭:“張先生說得是,若是重新投胎做人,又要一年一年長大,好難熬的,我真想快快長大。
”
相信有來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有信仰的人為人處事就有底線,不容易歇斯底裡,張原含笑道:“殿下這麽想就對了,長大了才好。
”
卻聽朱由校又道:“長大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張原問:“殿下長大了想做什麽事?
”
朱由校遲疑了一下,看著張原道:“張先生,我說實話你不要責罵我。
”
張原道:“誠實總是美德。
”
朱由校便道:“我長大後若沒有其他事的話我還是想玩玩遊戲、做做木工活,想著我三弟這麽小就死了,所以我要多玩玩,不然太吃虧了。
”
十二歲的朱由校從自己弟弟天折之事上總結出了要及時行樂的道理,這沒什麽好指責的,張原這時不能和皇長孫講什麽“敬始、慎終,追遠”這種追求道德穿越的生死觀,儒家的道德理想是一種高遠的目標,很難達到,晚明士紳享樂成風,人xing的覺醒最先表現出來的是自私、是我行我素、是蔑視傳統道德規範——
張原這時也不能對朱由校說“過幾年你就要當皇帝了,你還得學習。
不然以後看臣子的奏疏都看不懂,不就全由太監擺布了,魏忠賢也不識字,文盲對文盲,正好忽悠你。
”說道:“殿下愛好遊樂、木工,這也沒什麽不對,不過書還得讀,讀書明理。
能辯忠jian,殿下是皇長孫,是天下百姓之望,殿下行一點點善,對天下而言就是大善,就能利益萬民。
”
朱由校點頭道:“是,象張先生就是忠臣。
先前的周講官就不怎麽忠,這就是我出閣讀書後才明白的。
”
張原微微而笑:“多謝殿下誇獎。
不過呢。
有時忠言逆耳,殿下以後聽到不中聽的勸諫不能隻憑好惡來判斷忠jian,而要多方面考慮,要多聽取別人意見,不能專聽一個人的。
”
朱由校道:“張先生說的話既是忠言又中聽,我就聽張先生的話。
”
張原道:“我不是聖賢,肯定也會做錯事說錯話的時候。
殿下不能專聽我一人之言,象孫先生、馬先生都是很好的講官。
殿下也要聽取他們的善言,同一件事多聽幾個人的意見。
然後自己來決斷,這就叫偏聽則暗、兼聽則明。
”
朱由校點頭,對客印月道:“嬤嬤,張先生真是謙虛啊。
”
客印月那雙媚目瞅著張原,應道:“是,張先生很是謙虛,做錯了事也敢承認。
”
朱由校奇道:“張先生做錯了什麽事?
”
張原渾身一燥,就聽客印月答道:“嬤嬤是打比方,是說張先生品德好。
”眼風朝張原輕輕一撩。
張原微笑道:“多謝客嬤嬤美言,客嬤嬤今ri沒給殿下準備點心嗎?
”
客印月眼風又是一撩,說道:“哥兒這幾ri寢食不安呢,哥兒,聽了張先生這一番話,心裡舒坦些沒有?
”
朱由校道:“舒坦多了,三弟由楫肯定是投胎做人,又重新吃nai了。
”
客印月道:“哪有這麽快,還要十月懷胎呢。
”見張原眼睛看過來,白如凝脂的臉頰微微一紅。
朱由校的確覺得心開了許多,也有些胃口了,說道:“那嬤嬤去給我拿些窩絲虎眼糖、佛波羅蜜,還有花果子油酥來吃,也給張先生帶幾塊甘露餅來。
”
張原一聽“甘露餅”三字,忙道:“我不吃。
”
一旁的客印月唇邊含笑,說道:“這甘露餅是光祿寺送來的。
”
張原道:“也不吃,我怕言官彈劾我貪吃零食沒有為人師表的樣子,殿下可以吃,殿下是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平ri要多吃多活動——好了,現在開始讀,大聲朗讀。
”
客印月對朱由校道:“哥兒,那嬤嬤先回宮去,到正巳時給你送茶點來。
”
魏朝跟著客印月一道回宮去了,魏進忠也告辭去巡視甲字庫,這邊隻餘鍾本華、高起潛侍候,張原開講,依舊是溫習學過的《論語》章節,然後開講新章節,張原允許朱由校在他講課時隨時提問,有不明白的當時就問,這樣可讓朱由校集中注意力——
講了大半個時辰,客印月領著一個宮人捧著點心漆盒來了,張原便讓朱由校歇息吃點心,張原則在殿廊上練兩遍太極拳以舒展筋骨,這是他的習慣,在翰林院他也練,在宮中倒是沒練過,現在見朱由校體質差,決定不顧可能引起的非議,要引導朱由校鍛煉身體,三皇孫朱由楫天折,萬歷皇帝和皇太子朱常洛肯定心情沉重,這時候教朱由校強身健體之術時機正合適——
果然,在邊上吃花果子小油酥的朱由校好奇地看著張原練拳,待張原練罷,趕忙問:“張先生,你這是練什麽武術?
”
張原道:“這是為了強身健體,我讀書寫字累了,就起來練兩遍,對身體很有好處,殿下也跟著我一起學嗎?
”
朱由校喜道:“好極,張先生真是文武全才。
”
張原笑道:“我這算得什麽,王陽明先生、唐荊川先生都是大儒並且jing通武術,陽明先生在平定寧王叛亂、夜裡靜坐養氣時突發長嘯,軍中數人萬人都聽得驚心動魄,唐荊川先生寫了一部武術的書,叫《武編》,不懂武術哪裡寫得出。
”
朱由校問:“那王、唐兩位先生怎麽不來東宮做講官?
”不管王陽明名氣有多大。
朱由校一律不知,前些ri子張原講課時提到李白、杜甫,朱由校也是懵然不知是誰,小木匠的見識實在是少得可憐。
張原笑道:“那都是百年前的人了,在世時也都是忠臣。
”當即教了朱由校幾式簡易太極拳,讓高起潛也跟著一起學,早晚多練幾遍。
朱由校一邊練一邊問:“張先生,這拳術怎麽這麽慢騰騰?
”
張原道:“這就是要練慢。
殿下把這個拳術練好了,對讀書寫字有好處,對做木工活也有好處?
”
朱由校眼睛一亮,忙問:“對做木工活也有好處?
”
張原道:“心靜、手穩,無往而不利。
”
這下子朱由校有興趣了,有滋有味地和高起潛一起比劃著,張原站在邊上看。
不管練得對不對,肯活動就是好事。
又想小木匠練太極拳好象不大合適。
過幾ri再教一套廣播體cao,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更好練,他對小木匠是寄予厚望哪。
客印月捧著漆盒過來道:“張先生要吃些什麽?
”
張原道:“多謝客嬤嬤,我真的什麽也不吃。
”
客印月輕聲道:“都是哥兒能吃的,張先生也能吃。
”
張原道:“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啊。
”
客印月輕笑道:“沒想到張先生這麽膽小的,那ri怎麽——”
“客嬤嬤。
”張原打斷客印月的話:“不要總提當ri之事,那樣對我對嬤嬤都沒好處。
”
自從被張原摸了**之後。
客印月似乎對東宮講官張原張修撰失去了敬畏,說道:“這是張先生先提起的。
說什麽口出口入。
”
這話被客印月這麽一簡略實在太別扭,張原搖了搖頭,他也不能和客印月鬧翻,這婦人在皇長孫心目中的地位無人能夠取代啊,別人不知道客氏的重要xing,他張原高瞻遠矚豈能不知,說道:“令弟現在何處?
明ri讓他來翰林院找我,我給他找份差事。
”
客印月對張原的示好比較快活,笑吟吟道:“可是我弟弟已經回保定了,幾個月前就回去了。
”
張原道:“那下次再說,客嬤嬤有事盡管吩咐。
”
客印月道:“多謝張先生,張先生真是誠信君子。
”
這時鍾本華過來道:“張修撰,明ri中秋節,內城不宵禁,雜家請你在十刹海飲酒賞月如何?
”
張原道:“抱歉,鍾公公,我已約了幾位翰社友人一起聚會,改ri再來叨擾公公。
”
鍾太監道:“張修撰何妨請諸友一起來,張修撰是知道的,雜家在杭州是有名的好客,文人雅士、高朋滿座,十刹海的月se比得西湖月se,張修撰不要錯過。
”
盛情難卻,張原道:“那好,明ri傍晚我呼朋喚友來打擾公公。
”
鍾太監喜道:“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
……
黃昏時張原出東安門,卻見師兄徐光啟在等著他,徐光啟道:“介子,一直想請你去西城天主堂觀摩,卻是不得閑,今ri去看看,如何?
”
張原看徐光啟臉se有點不對勁,道:“好,這就隨師兄去。
”讓武陵回東四牌樓,汪大錘和穆真真隨他一起去天主堂。
天主堂在宣武門內東隅,距離東安門有七、八裡路,徐光啟乘上馬車,讓張原也上來,張原看了一眼穆真真,穆真真輕聲道:“少爺,不要緊的,沒感覺呢。
”
張原坐上馬車,問:“徐師兄,是不是南京耶穌會有什麽事?
”
徐光啟問:“介子也看過今ri的邸報了?
”
張原道:“沒有,我今ri入宮進講,沒看到最新的邸報。
”
徐光啟道:“介子真是料事如神、洞察入微啊,你去年說的王豐肅還會惹禍,果然事發矣,南京禮部侍郎沈榷去年九月就有《參遠夷疏》要求查封南京天主教堂,還把王豐肅拘押起來,當時是你出面暫時化解了危機,但沈榷哪裡甘心,今年五月又有《再參遠夷疏》送到通政司,卻又因為梃擊案發,內閣一時無暇旁騖,本月沈榷又上了《參遠夷三疏》,要求將在華的泰西傳教士盡數驅逐出境,這是今ri邸報刊出的,沈榷這一回是來勢洶洶。
聯合了南京禮部郎中徐如珂、禮科給事中晏文輝、餘懋孳等人一連上了幾道疏,方閣老支持沈榷,擬旨要南京刑部先拘捕王豐肅、謝務祿,查封南京天主堂,而下一步就是要下達禁教令,若真到了那個地步,利公在中華數十年的心血就白費了。
”
張原眉頭緊皺,聽徐光啟又道:“沈榷的奏疏著實可笑。
說驅逐遣散了大西洋的天主教眾,國家就太平萬萬年,再無意外之虞,那徐如珂也算得是名儒,卻也隨聲附和,他們的奏疏還提到了你的冰河說,認為這正是西洋星官學說的流毒。
說朝中官員、各省士子都有中西學之毒者,必須鏟除。
才能還朗朗乾坤。
”
張原道:“鼠目寸光、固步自封之輩。
誤國卻自以為是護國,可笑!
可鄙!
”
徐光啟道:“我已寫好了為西學、為耶穌會辯護的奏章,介子你先看看。
”說著,從懷裡摸出一卷稿紙,遞給張原。
張原展開來看,開篇寫道:“臣見邸報,南京禮部參西洋陪臣龐迪峨等。
內言‘其說浸yin,即士大夫亦有信向之者’;又雲‘妄為星官之言。
士人亦墜其雲霧”曰士君子、曰士人。
部臣恐根株連及,略不指名,然廷臣之中,臣嘗與諸陪臣講究道理,書多刊刻,則信向之者,臣也;又嘗與之考歷法,前後疏章俱在禦前,則與言星官者,亦臣也……”
徐光啟這是挺身而出把他自己和龐迪峨、王豐肅等人放置在一起待罪自辯了,這是需要勇氣的,很多人遇事唯恐連累到自己,撇清都來不及,在這份數千字的辯護疏中,徐光啟從他接觸天主教義到信仰的歷程一一道出,反映了一個求知上進的士大夫是如何在不棄儒學又信仰天主的jing神之路,又逐條剖析大明士庶對西洋天主教義和教徒的種種誤會,並對各種謠言予以批駁,懇請萬歷皇帝對天主教徒和僧眾道士一體容留——
看罷徐光啟的辯護奏疏,張原很感動,徐師兄敢於擔當的坦蕩胸懷和捍衛真理的勇氣讓他敬佩,徐師兄捍衛的並非僅是天主的教義,徐師兄更看重的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西學知識,張原道:“徐師兄不要過於擔憂,師兄明ri上疏,我也將聯合幾個人上疏為師兄助聲勢,一定要阻止禁教令的頒行。
”
徐光啟臉有憂se:“有方閣老支持沈榷,想要阻止此事隻怕很難。
”
張原明白徐師兄的意思,方從哲因為冰河說本來就對他很有不滿,支持沈榷辦理南京教案就是對冰河說的打擊,他上疏為耶穌教士辯護豈不是火上澆油,方從哲更要一力嚴辦了——
張原道:“我會盡量多想些辦法,盡力而為。
”
來到宣武門天主堂,龐迪峨、龍華民、金尼閣幾位神父聞訊出來相迎,徐光啟一一為張原介紹,金尼閣是舊相識,說道:“張修撰,自去年底與張修撰同船到了京中,直至今ri才與張修撰再見。
”
張原道:“金司鐸,在下有一好消息相告,《伊索寓言》已由我翰社書局刊刻印行,下月應該就會寄送到京城來。
”
金尼閣苦笑道:“若禁教令下來,我等泰西國人就都要離開大明國,漢字版的《意拾寓言》我等怕是看不到了。
”
張原寬慰道:“莫要悲觀,天主會賜予你們好運,利公在天之靈也會護佑你們。
”
龐迪峨、華華民等人感謝張原的祝福,由金尼閣領著張原參觀教堂,這教堂的右邊就是利瑪竇的宅邸,乃是萬歷皇帝所賜,利瑪竇又籌資在邸左建了天主堂,是那種哥特式建築風格,尖塔高聳、立柱修長,門窗嵌著彩se玻璃,藻繪絢麗,工匠、玻璃、畫工都是不遠萬裡從意大利、法蘭西諸國運來的,教堂中耶穌的畫像高供其上,耶穌左手握渾天圖,右手指著仰頭看他的人,右邊有聖母堂,是少女抱嬰兒像,聖母神態聖潔恬靜,讓人一見心安——
張原與穆真真、汪大錘三人在天主堂觀看了一場彌撒,未在教堂用晚餐,匆匆趕回東四牌樓,今ri是八月十四,照常宵禁,晚歸犯禁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