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騷》第二百三十四章 翰社首領之爭
第二百三十四章翰社首領之爭
五月二十一日一大早,張原命陸大有和穆敬岩將那十隻上鎖的木箱用船送回青浦,『『jiao』』給姐姐張若曦保管,這十箱財物張原當然是毫不客氣地據為己有,難道明知那沉船裡有錢物卻任由他人撈取或者等董氏自己來撈回去?
張原讓宗翼善的父母一道隨陸大有去青浦陸家暫住,陸韜還有書信給老父陸兆珅,無非是說營救二弟陸養芳有望,請高堂放心——
松江府衙和華亭縣衙這兩日是狀紙滿天飛,控告董氏惡行的人絡繹不絕,華亭董氏現在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完全沒有任何反擊和應對的手段,因為董氏沒有了主心骨,董祖源、董祖常關在監牢裡束手苦等老父營救他們,而據董府外逃的家奴說,董其昌自那夜栽下肩輿就臥『『chuang』』不起,正延醫調治,命能不能保住還很難說,董其昌第三子董祖和則是深居簡出、杜『『men』』避禍,至於董氏的其他近親族人,董其昌都已臥病不起,他們又能折騰得起什麽風『『lang』』,連家中奴仆上街購物都會有人冷嘲熱諷甚至打罵,這讓董氏家奴們極度憋屈,短短數日,天差地別啊,往日做董氏家奴那是耀武揚威仗勢欺人,現在卻是藏頭縮尾任人欺,這誰受得了,所以,外逃的董氏家奴很多——
張原這日依然忙碌,上午與華亭、青浦諸生去範府吊唁範昶,下午要見那些長生橋畔被董祖源佔了宅屋的民戶,這些民戶拖兒帶『『nv』』、訴說悲苦,張原讓來福和武陵根據這些民戶生活貧困程度不同給予十兩、二十兩銀子的救濟不等,馮夢龍小說《醒世恆言》裡的賣油郎秦重以三兩銀子做本錢就能乾起賣油的行當,所以這些民戶有了這十兩、二十兩銀子為本做點小生意,一家老小可免凍餒——
那汪大錘的老母,來福買了一些米面『『rou』』蔬送去,還留下五兩銀子,更告誡左鄰右舍不得欺侮汪母,說是山『『yin』』張公子說了的,念汪大錘有孝心,要照顧汪母一些,那些鄰人自然是連說豈敢豈敢,心想汪大錘既已老實招供想必會很快放出來,他們哪敢欺負汪母——
早晚空閑,張原還要評點八股文,張岱、楊石香和宗翼善已經從五百篇八股文中選出一百二十篇,張原請宗翼善與他各評點六十篇,在張原評點製藝之時,不斷有諸生來訪,張原耳聽客言,手書點評,『『jiao』』際酬酢,八面應之,竟無差錯,這讓楊石香等人佩服至極。
器:無廣告、全文字、更器:無廣告、全文字、更
五月二十三日一早,除了陸韜、金琅之、陸調陽等少數幾個需要在府衙盯著審案的諸生外,共有青浦生員二十九人、華亭生員四十九人,以及山『『yin』』張氏三兄弟,連同仆人一起兩百多人在華亭城南碼頭分乘六條『『lang』』船,順大黃浦曲折東下,卯時末出發,不須一個時辰,到達上海縣,在左岸碼頭登陸,豫園主人潘若甫與二十餘名上海生員已等候在那裡,這日的上海大黃浦碼頭堪稱盛況,方巾攢動,襴衫飄飄,除了在縣府儒學或者鄉試之時,很少有如此多的生員聚集——
一壇壇的蘇州三白酒從船上擡下來,還有大量的果品菜肴,以及數十張莞席,這些都是張原讓人準備的,因為他聽人說潘若甫雖是世家名『『men』』,但近些年家境敗落,靠變賣田產度日,今日豫園盛會,連同仆人數百人,單單吃喝住宿就是一大筆開銷,怎好讓潘若甫獨自承擔,張原新近得了董氏的那箱銀子,除了救濟華亭長生橋畔那些民戶用去了數百兩,還有一千餘兩,拿出三十兩銀子籌辦此次雅集,所以說這次豫園雅集可以說是董其昌讚助的,董其昌若知此事,必再飲恨。
豫園始建於嘉靖三十八年,潘若甫的祖父潘允端會試落第,歸鄉營建豫園以娛雙親,此園前後建了二十年,到萬歷十年才算基本建成,佔地七十畝,亭台樓閣,曲徑遊廊,奇峰兀立,怪石嶙峋,池沼溪流與『『hua』』樹古木相掩映,規模恢宏,景『『se』』旖旎,與蘇州王獻臣的拙政園、太倉王世貞的弇山園並稱東南三大名園——
一百多位諸生從九曲廊橋上走過,看著橋下清澈的湖水和五月初綻的荷『『hua』』,四望亭台樓閣,讚歎不已,張原更是往事越四百年,想著那年他遊過的豫園,不勝今昔之感。
潘若甫先領著諸生遊園,最後來到三穗堂,三穗堂南臨大湖,堂前植松檜,湖上風來,盛夏蔭涼,這裡有大廳五間,可容百餘人鋪席同坐,坐於廳上看湖心亭渺然如浮水上,諸生皆讚此地是雅集佳處,共議時事和時文,時事自然是關於這次倒董,諸生議論紛紛,對張原料知董其昌會焚宅誣陷稱奇不已,這真是多算勝少算不勝啊,若張原沒料到董氏的這一狠招,那麽董其昌就會以無辜受害的形象徹底翻過身來倒打一耙,張原等諸生會被治罪,董祖源、董祖常會無罪釋放,那樣形勢就完全顛倒過來了——
松江府華亭、青浦、上海三縣共有生員一千六百多人,參加此次豫園雅集的有一百一十二人,不到十分之一,但在座的生員年齡都在三十歲以下,是松江府生員中最活躍的一群,也最有壯志和意氣,所以當張原提出要成立一個跨省的大文社即得到諸生的熱烈響應,這些諸生不甘心局促本縣,他們要遠地『『jiao』』友,跨郡跨省集會論文,增加自己的閱歷和名聲,張原的構想當然更宏大,先吸納松江府和紹興府諸生入社,以後凡大江南北志同道合的生員皆可入社,所謂志同道合,暫時僅指相與論文以備科舉,至於其他,那要一步步來,他會逐步以自己的理念來影響社員,現在第一步就是要以文社形式把諸生聯絡起來,還必須成立一個印書局,他控制的印書局要成為江南最大的書局,因為文字輿論的影響力是無窮的——
在座諸生熱烈討論文社命名,最後議定叫翰社,翰字有高飛、筆墨、文章諸多含義,正符合在座諸生以文章鳴世、以科舉博功名之意,松江府三縣,每縣公推一人為分社社首,兩人為社副,華亭縣諸生推舉少年才子夏允彜為社首,金琅之和翁元升為社副,青浦縣以楊石香為分社社首,陸韜、洪道泰為社副,上海縣以潘若甫為分社社首,張肯堂、徐轉迅為社副,有些諸生覺得社首、社副這名稱不甚響亮,和義倉主事者一樣了,便提議叫祭酒,張原道“祭酒,國子監學官就叫祭酒,毋乃僭稱,還有,天師道治首也叫祭酒,這容易遭忌,還是社首、社副平易實在。
”
諸生都認同張原的意見,當今之世,雖然法禁松弛,結社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文有文社、詩有詩社,就連曲中『妓』『『nv』』也結社,但盡量少犯忌諱當然更好——
最後是推舉總社首,楊石香等人當然提名張原,絕大多數諸生也都覺得張原合適,張原名聲最響,焦太史的弟子,又是小三元,此次倒董,魄力驚人,才華、實乾皆出類拔萃,翰社社首非張原莫屬,但華亭分社社首夏允彜卻自薦為總社首,慷慨陳詞道“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在下慨然自薦,願為翰社總社首,必能團結同志,壯大翰社,請諸位推舉我。
”團團一揖。
夏允彜是華亭神童,與張岱一樣,十二歲補縣學生員,好學能文,能急人之難,在華亭諸生中名氣不小,今年十九歲,長張原兩歲,在座諸生見夏允彜跳出來與張原爭競,都是面面相覷,且看張原如何應對——
張原不是這次來華亭才知道這個夏允彜的,四百年後他就知道夏允彜的大名,夏允彜有個兒子叫夏完淳,也是早慧的神童,陳繼儒讚夏完淳“包身膽,過眼眉,談『『jing』』義,五歲兒”,清兵下江南,夏允彜與陳子龍起兵抗清,兵敗,投水殉節,夏完淳被捕,不屈而死,年十七——
所以,夏允彜是張原很敬重的人,但這翰社他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隻有等翰社按他的意願發展壯大後,他才能退居幕後,草創之初,豈能旁落。
張萼對夏允彜顯然不象張原這般敬重,冷笑道“要做翰社首領,那就要拿出本事來。
”
十九歲的夏允彜英俊『『ting』』拔,不亢不卑道“介子兄是在下極佩服的人,在下見識了介子兄處『『』』秋》,巧的是在下也是專治《『『』』秋》經義與介子兄切磋問難一番,不知可否?
”
張原在《『『』』秋》的典籍,他都一一『『』』秋三傳的經義上已經融會貫通,前賢今哲關於『『』』秋》學上應該沒有人難得住他,夏允彜雖然是神童才子,但想必不如他有兩世閱歷和名師指點,那麽,就當場辯難,讓諸生見識了他倒董手段之後,再見識一下他的好學深思,一緻通過太平淡,有人競爭才跌宕——
————————————————————
補昨日一更,謝謝書友們體諒,小道今天腰舒服了一些,就把昨天的補上,更新的多,小道稿費多,書友們也歡喜,何樂而不為。
&,如果您喜歡賊道三癡寫的《雅『s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