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都市娛樂 醫路青雲

第1429章 扶危濟困!

醫路青雲 煙鬥老哥 4055 2024-09-03 17:23

  趙原跟兩個患者之前接觸過,醫生除了了解患者的病情,還得通盤考慮患者的身份背景。

  兩個患者的家庭情況都不是很好。

  第一台手術的病人,是個西北漢子,姓靳。

  盡管才四十多歲,但臉上布滿了皺紋,看上去像是六七十歲,在工廠從事設備維修工作,鍛造過程中那些飛舞的粉末,日累月積留在了肺裡。

  塵肺病的痛苦是一般人很難想象的。

  肺部出現纖維化,氧氣無法進入肺部,也無法通過全身的血液供給到其它器官。

  常人的咳嗽一兩聲、一小陣兒就能平複。

  而塵肺病患者一咳嗽就要連續兩三個小時,稍微停歇一會兒,下一撥兒咳嗽就又來了。

  起初,還能感覺到因為咳嗽導緻的背疼、肋骨疼,但時間久了,身體仿佛已經習慣了這種疼痛。
但是,嗓子裡始終像吊着一根繩子,咳不出,也吐不出。

  一年前,老靳就離不開制氧機了,活動範圍被氧氣管困在了那方小小的天地。
就連吃一頓飯,也要反複休息好幾次,身上的衣服沒多會兒就像水洗過一樣。

  制氧機的氣流量被調節到了5升\/分鐘,但缺氧窒息的感覺還是揮之不去。
呼吸是苦的,生活也是苦的。

  明明年紀不到40歲,卻失去了勞動能力,身體的痛苦與精神的枷鎖,讓老靳陷入無邊際的暗淡無望。

  老靳的妻子是個标準的農村女人,趙原等人在查房的時候,不敢說話,默默地站在一邊,眼中滿是擔憂與無奈。

  他們有兩個孩子,大的剛上初中,小的在讀小學。

  盡管是因為工作緣故所緻,但他們沒有得到工廠的支持,所以為了治病掏空了家底。

  當他們接到通知,可以做手術的時候,起初是猶豫的,但最終得到消息,醫藥費可以全部免除,這才從西北城市趕到西湖醫院。

  第二個病人是一個八歲的小女孩,患有肺纖毛不動綜合症,導緻反複肺炎和嚴重肺部病變,長期依賴呼吸機維持生命。
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為了給女兒治病,将房子都抵押出去。

  但肺器官移植手術,最大的障礙不是沒錢,而是等不到合适的器官。
運氣眷顧了他們,終于找到了合适的器官,但也僅僅是合适,因為孩子的年齡比較小,适配的器官來自一個四十多歲的身體,所以手術難度非常大。

  當陳院士團隊跟他們說明手術風險的時候,他們陷入猶豫當中,因為他們面臨艱難的抉擇,如果手術失敗,他們将一無所有。

  這時候陳院士給兩個家庭帶來了好消息。

  他們遇到了合适的肺源,還會幫他們解決費用的問題。

  趙原的個人巡診有贊助商,隻要簽訂志願者協議,便可以免除手術費用。

  對兩個家庭而言,至少有了保底,即使最壞的可能,手術失敗,他們也不需要面臨人财兩空的地步。

  趙原為何要在個人巡診中不斷地挑戰高難度的手術?

  很多人認為趙原是為了制造熱點,吸引眼球。

  前期的個人巡診或許提升影響力的想法,但随着趙原如今拿到了拉斯克醫學獎,在華國醫學界有了一席之地,他大可不必讓自己始終站在鋼絲繩上揮舞手術刀了。

  一個原因是,趙原想借助個人巡診,讓自己不斷挑戰更難的技術。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趙原希望自己通過個人巡診,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即使有些人想通過捐贈的形式讓趙原在個人巡診中給他們的親人手術,但趙原最終也會将這類病人的費用,用在救治那些因為經濟條件不好而無法得到有效救治的病人身上。

  外界對趙原有一些負面評價,認為趙原有那麼多頭銜,還是保健局的專家,現在的工作重心,變成幫助那些位高權重的人治病,普通人想要讓他做手術,難如登天。

  其實趙原一直默默做了很多事情,比如他以自己的個人巡診在天華成立了一個基金,幫助那些家庭不好的病人解決資金的問題。

  有些手術,天華的醫生能做得很好,根本不需要趙原親自去做,但他們的手術費用,後期的康複費用,其實都是趙原建立的基金資助的。

  趙原做一台個人巡診手術,獲得的資金可以幫十幾個家庭解決醫療費用的問題,你說趙原要不要給那些條件好,可以給高昂手術費的病人做手術?

  何況,隻要病人能在天華求醫,如果遇到難度特别大的手術,趙原不會管對方是不是腰纏萬貫還是一貧如洗,都會一視同仁,親自上陣。

  所以趙原每當聽到有人诋毀自己,架子大,跪舔權貴,為何不去扶危濟困,都是一笑了之。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當你有了名氣之後,世人會用很高的道德要求你,捆縛你,你有任何行為,都會無限放大。

  但對自己的要求卻是極為廉價的。

  美其名曰,能者多勞,強者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趙原一開始還會跟這些人較勁,但久而久之,也就釋然了。

  他們的存在并非沒有意義,用另外一種形式來鞭策自己,将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有人要說,趙原何必去計較别人的看法呢?

  沒辦法,趙原就是這麼一個人。

  你說他虛僞,或者愛慕虛名、沽名釣譽。

  他的确在乎别人對自己的看法。

  名聲對醫生而言,是特别珍貴的東西,是信仰與力量。

  醫生倘若不在乎自己的名聲,那麼他的醫術終将有限。

  因為面對難度很大的手術,他會更看重實際價值,有風險的事情,會避免去做。

  趙原給病人做完體格檢查,來到會診室探讨手術方案。

  陳院士帶着自己的學生在下面認真傾聽。

  大家都很期待,趙原有什麼絕妙的想法。

  尤其是陳院士,他對趙原此次個人巡診充滿興趣。

  在器官移植領域,他是全國第一人。

  從趙原這個并不是專精器官移植的大咖身上,他或許能找到與衆不同的東西。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