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登上皇位
被義宣王點名的吏部尚書哪肯輕易就範,他頓時漲紅了臉,大聲叫嚷着:“你不過是個王爺,憑什麼?憑什麼對我如此?”他一邊被兩個侍衛往外拖去,一邊還大聲叫嚷着:“本官乃朝廷重臣,你無權對我随意處置!”義宣王知道今日自己若不立下這威勢,怕是日後對裴楚彥也不好,所以他便咬了咬牙,繼續開口。“二十杖,若有不服,還可繼續加義宣王的這句話不容置疑,斬斷了吏部尚書所有的反抗之意。此時他微微眯起的雙眸,讓人看得出來,他的确是動怒了。随着義宣王這話一出口,朝堂上頓時鴉雀無聲,無一人再敢出聲。他們知曉,今日義宣王是當真動怒了,衆人連大氣都不敢出,隻低着頭。而此時的義宣王,則轉過頭對着夏大人的方向輕輕地點了點頭,語氣中也多了幾分的柔和,全然沒有了方才的怒意。“一切有勞夏大人了同義宣王拱手行禮之後,夏甯神色肅穆的上前一步,他手中緊緊地握着的一道折子,他輕輕抖開。随即,他清了清嗓子,目光肅穆的看向這朝堂上的衆位大臣,自是要揭露這事情的真相。“諸位大人,今日我所言,或許駭人聽聞,但還請諸位大人,聽我講完“今日站在義宣王身邊的這位公子,乃是大曆國大皇子的遺孤,當年大皇子遇難,其血脈輾轉,卻被大楚國的安國公所收養,得以留存“如今是大曆國的危難之際,公子既得知了自己的身份,依理是應當回國繼承大皇子之皇位的自然,大楚帝為夏甯所準備的證據,也是十分充分的。接下來,夏甯便将所有的人證、物證一一列舉在了所有大曆國大臣的面前,讓他們無法反駁。“諸位大人,這些證據足以證實,當年黎誠對大皇子暗中動手,大皇子之死,實則黎誠才是這始作俑者“而這些人證、物證,也足以證明,裴楚彥的身份,确鑿無疑不得不說,大楚帝的準備是充分的。朝堂上議論紛紛,但卻沒有人敢站出來質疑。而就在一片混亂不堪的場景之中,一位先前支持大皇子的大臣站出來:“臣觀公子氣宇軒昂,并非凡俗之輩“大皇子為人正直,其遺孤想必也不會差,臣願全力支持公子有了第一個人出頭,自然第二個第三個,他們都紛紛站出來,表示願意支持裴楚彥回國,繼承皇位。他們自是先前支持過大皇子的人,心中也痛恨這黎誠多年。但一來,他們手中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大皇子的确為黎誠所害。二來,這黎誠已經是皇帝,坐上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他們若是再去細查此事,怕是等待他們的,隻有滅門之禍。如今既是有人站出來,願意為大皇子平反,他們自是要支持的。如今黎誠作惡多端,已經被揭露在大曆國所有的百姓面前,已經徹底沒有了翻身的機會。自然,有人說這話,也會有人在人群之中,不滿的低語:“一個外來之人,怎能繼承皇位?”就這樣,兩方的大臣争吵了起來。而就在此時,一片混亂之中,義宣王從龍椅上站起身來,微微擡手,示意衆人安靜。“衆大臣安靜衆人的目光集中在他的身上。義宣王目光威嚴的掃視了朝堂上的衆大臣,眼神中也滿是堅定:“衆位大臣,且聽本王一言“本王一直知曉,皇兄是留有血脈在世的,所以這麼多年來,本王從未放棄過尋找皇兄的遺孤“本王自是知道,這黎誠的所作所為,但是同諸位大臣一樣,本王無能為力話說到這裡,義宣王倒是心頭,莫名其妙的生起了一種悲戚感。或許是因為被他的言語所觸動,倒有不少大臣也抹起淚來。“本王隻想讓皇兄的血脈得以延續,也想讓這大曆國的江山更加穩固“在第一次得見裴楚彥之後,本王瞧見他的模樣與皇兄一模一樣,所以也暗中派親信調查多年,終于确定了他的身份“本王自也懇求過,但他卻一心想要在大楚國繼承安國公的遺志“但如今乃是我大曆國生死存亡之際,公子願意回朝,承擔起他應有的責任,本王是絕對支持的“本王知曉,諸大臣可能對公子心存疑慮。本王承諾,本王一定會輔佐他左右,與他共進退“若是日後查出來他不是我大皇兄的子嗣,本王也願意,以身殉國義宣王的話擲地有聲,倒是讓諸位大臣面面相觑。他們心中雖是有疑惑,但見義宣王以如此表明自己的态度,也隻能順應形勢。畢竟說起來,如今義宣王,是掌握着大曆國最高的權力的。即便他不支持裴楚彥上位,想來這大曆國,也會牢牢地握在他手中。或許是因為此事,他們對義宣王,還是有着些信任的。在夏甯與義宣王說話的過程中,裴楚彥一直靜靜的站在那裡,面上沒有絲毫的波動。衆人的目光自是時不時的看向他,但是他那深邃的眼神,卻讓人無法捉摸他心中所想。随着義宣王的話落地,他轉頭,看向一旁的裴楚彥,對着他拱手:“臣願輔佐新帝登基見義宣王如此,衆位大臣也不能再多說什麼,隻能跪下,向裴楚彥行禮,承認了這新的皇帝。一旁的夏甯瞧着這一切,他倒是沒想到,事情竟會進展得如此順利。他本以為,可能要費些周折,或是大動兵戈。他轉頭看向一旁的裴楚彥,裴楚彥面上,猶如從前一般,沒有表情。可瞧着面前的這些大臣,夏甯心中,卻莫名地生起了些擔憂。也是,事情進展的太順利了。夏甯知曉,這大曆國的朝堂之上,有不少人是支持大皇子的,所以他們才會支持裴楚彥。但是于更多人而言,今日之事,不過是因為順應局勢罷了。裴楚彥在日後的行事中,若是有一絲的露怯,他們怕是就要“迎難而上”了。他心中知曉,接下來,一定要小心,再小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