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四合院:霸道的人生

第二百四十章 返城

  直到吃晚飯的時候。

  楊老四才把一篇不到二百字的課文磕磕巴巴的背了出來。

  楊軍也不難為她,還是讓她吃了晚飯。

  但是絕對不允許出這個院子。

  他要磨磨她的性子,讓她靜下心來學習。

  一連幾天。

  楊軍除了每天三次去村外解決問題外,剩下的時間就是呆在靈堂裡,看着楊老四學習。

  還别說,楊老四被他治了一頓後,立馬展現出他老楊家的學習天賦,由原先半天能背會的課文,現在隻要半個小時就能會了。

  楊軍不斷的給她加碼,她的表現越來越讓人震驚,就連王玉英都被驚呆了。

  從小到大,每次開家長會,楊老四永遠是她最頭疼的。

  考了個班級倒數第一也就罷了,非得給她弄個全校倒數第一,讓她在其他家長面前擡不起頭。

  現如今,她從楊老四身上看到了當年楊柳拼命學習的那股勁,楊榆并不是腦子笨,而是沒人能治得了她。

  現在經過楊軍這麼一調理,也知道學習了,甚至表現出一種天才式的學習勁頭。

  二月十三。

  這一天,是奶奶下葬的日子。

  天剛亮,全家人都起來了。

  楊軍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去村口荒地解決個人問題。

  等他從外面回來,院子裡已經聚集了很多人,馬三炮和他幾個兒子在院子門口空地上支起大鍋,正在做飯。

  農村酒席和城裡不一樣,他們根本沒有炒菜,一般人家都是炖一鍋雜菜,然後吃黑摸摸,如果富裕點的人家就吃玉米馍馍。

  而奶奶的喪禮吃的是面條,一大早村子裡就來了十幾個婦女幫忙擀面條,隻要擀好就丢鍋裡煮,當然也有專人看鍋的,等面條煮熟後,盛在冷水裡過一遍,然後再澆上事先調好的湯汁。

  盛好一碗就端走一碗,俗稱流水席。

  這種面吃法就是光吃面,不喝湯,但是村民們哪舍得浪費啊,連湯帶面全都吃個幹淨。

  從早上到現在,一共二個多小時過去了,排隊吃飯的人不斷,大夥兒吃完一碗再吃一碗,每個人最少都是三碗的量。

  誰讓楊家放話,敞開肚子吃呢。

  按照這邊的習俗,必須趕在中午之前下葬,因為過午就是屬于陰間的時間了。

  由于楊貴不在了,楊軍隻能替他父親承擔起長子的責任,這兩天可把他累壞了,王大眼帶着他又是祭祖又是看墳地的,一天到晚忙的腳不沾地。

  一直到快到中午的時候,才出棺下葬。

  墳地就在後山不遠的塬上,這裡是楊家列祖列宗長眠之地,他在旁邊甚至看到了自己父親的墓地。

  他父親楊貴葬在四九城郊區,這個墓地是衣冠冢,是爺爺奶奶思念自己兒子特意起的墳,以便于逢年過節享受香火供奉。

  王大眼把時間掐的很準,棺材下地的那一刻,正好是中午十二點。

  從墓地回來,楊軍骨頭就像散了架似的,回到家就躺在炕上不想動彈。

  王玉英過來看了看他,然後跟他商量回家的日期。

  楊軍還能怎麼辦,隻能是越早回去越好。

  這麼多天沒洗澡不說,吃的住的都受老罪了,更何況軋鋼廠還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去處理。

  當天晚上吃完晚飯。

  楊家陸續來了很多人。

  這些人大多都是手裡拎着東西過來的。

  有的拎着山上捉的野雞,有的夾了兩條煙,還有的拎着農村土特産。

  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希望楊軍能幫着找份工作。

  院子裡坐滿了人,就連院子外也站滿了等候消息的人。

  爺爺楊文厚蹲在牆腳根抽着旱煙,低着頭不說話。

  二叔和二媽他們忙裡忙外的給他們端茶倒水。

  “老少爺們,你們的來意我心裡明白,但是我要跟你們說一聲抱歉了。”

  楊軍站在前面,一臉歉意的說道:“你們也看到了,現在城裡的知識分子都到農村接受勞動鍛煉了,現在廠子裡的職工都超員了,裁員都來不及,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指标。”

  “軍子兄弟,看着咱們都是同宗同根的份上,就把我家二小子帶走吧。”

  這時一個中年漢子占了起來,他彎着腰眼巴巴的看着楊軍。

  楊軍認識這個人,他是本家的堂哥。

  楊軍的爺爺是老二,他的爺爺是老大,和楊軍是堂兄弟的關系。

  按親屬關系來說,他們還沒出五服,也算是本家人。

  “堂哥,不是我不幫忙,是真的安排不了了,上面沒有指标,我也沒辦法啊。”

  楊軍自然不會幫這個忙,要是答應帶你家小子了,院子裡的這些人更賴着不走了。

  “軍子兄弟,我家人口多,糧食實在不夠吃的了,你能不能行行好,帶上我家二小子吧,你不用開工錢,管飯就行。”堂哥繼續苦苦哀求。

  二叔楊棟見狀,連忙過來打圓場。

  “我說漢民,你就不要難為軍子了,廠子又不是他開的,哪能說往裡塞人就塞人?”

  二媽秦秀芝附和道:“你們都不要為難軍子,他要是能幫忙,能眼睜睜的看着你們挨餓受苦嗎?”

  “大家夥,對不住了。”

  楊軍說完,轉身就回窯洞。

  衆人面面相觑。

  楊軍閉門不出,已經表明态度了。

  大家互相看了看,隻能垂頭喪氣的走了。

  過了一會兒,聽見院子裡沒了動靜,楊軍才走了出來。

  他點了一支煙,蹲在爺爺楊文厚身旁。

  “爺爺,是不是給家裡添麻煩了?”

  楊軍知道,這次的事肯定得罪了村子裡的人,他們肯定對二叔一家有意見,甚至有可能會被村子裡的人孤立起來。

  爺爺聞言,手中的煙鍋在地上磕了磕,把裡面的煙灰倒掉,他歎息一聲道,

  “都是生活逼的,人一輩子最難的就是活着受罪。”

  二叔楊棟猛抽一口煙,緩緩道:“我們幾個老的無所謂,隻要你們這一輩能過上好日子,這一生就算圓滿了。”

  楊軍聞言,唏噓道:“人活着真難。”

  “爺爺,二叔,要不你們跟我一起去城裡吧?”

  三人聞言,臉色頓現欣慰之色,不過誰都沒答應。

  “老了,也折騰不了幾天了,也懶得挪窩了。”

  爺爺把煙袋鍋子放進煙包中掏了幾下,然後用大拇指壓了壓。

  楊軍連忙給他點上火。

  “軍子,你的好意,我們心領了,二叔要謝謝你啊,要不是你,安國安邦恐怕現在還在土裡刨食呢。”

  二叔兩眼望着天空,眼神迷離着,似乎看透了這生命的因果輪回。

  幾人誰都沒有說話。

  楊軍心裡明白,二叔二媽和爺爺他們三人是不會跟他去城裡生活的,因為他們的根就在這片黃土地上,他們的血液裡流淌着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第二天。

  天不亮,楊軍一家就起床了。

  他要趁着天不亮出發,免得碰到村子裡的人尴尬。

  楊安邦的工作證明已經加急寄過來了,并且去公社辦理好了相關的調動手續。

  今天,楊安邦一家,要跟車一塊回城裡。

  楊軍把那些行李分散的放到兩個車子的車頂,車頂放不下的就放在車子的後面,并且用繩子牢牢捆住。

  從軋鋼廠借來的吉普車是五個座位的,好在楊安邦兩個孩子還小,勉強能擠下。

  臨走的時候,楊軍給二叔留下了五百塊錢和二百斤糧票,并且承諾以後每個月都會給爺爺寄十塊錢的養老費。

  一家人依依不舍的道别,二叔和二媽還把他們送到村口老遠的地方。

  楊軍把車子開得很慢,直到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才加速離開。

  回去的時候,并不像來時那麼着急,所以,用了三天多時間才回到四九城。

  楊軍先把王玉英他們送回大雜院,然後他才回自己的家。

  本來想把楊安邦安排在自己的家裡住,可他死活不同意,非得跟楊安國馬駒子他們住一個院不可。

  楊軍知道,他不想給自己添麻煩而已。

  不過,好在那個院子寬敞,有九個房間。

  楊安國把三間正房騰了出來,讓給楊安邦一家住,他和馬香秀搬到東廂房去住。

  至于馬駒子和周苗苗母子他們住在西廂房,好在還有倒座房三間,收拾收拾也挺寬敞的。

  楊軍一回到家,就生火燒水,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洗個澡。

  在老家呆的這些天,身上都招蛆蟲了,每天睡在靈堂的麥稭稈上,渾身癢癢的難受,他今天一定要好好的洗一洗。

  等熱水燒好了之後,他把大門反鎖,叫上伊秋水一塊進浴室。

  ……

  從浴室出來,已經是下午四點多鐘了。

  楊軍想了想,決定今天先不去廠子裡了。

  作為主人,他要請楊安邦一家吃頓飯。

  不過,他去隔壁院子叫他們的時候,馬香秀已經做好了飯。

  飯,是白面饅頭。

  菜,就一個菜,白菜鹵肉炖粉條。

  不過,好在菜比較多,足足盛了兩大菜盆。

  楊軍回去叫上伊秋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喝起來。

  吃完飯後,兩人直接回去睡覺。

  第二天一早,楊軍去廠子裡上班。

  他先是把姜海濤叫到辦公室,詢問了這幾天發生的事,

  聽說沒發生什麼大事,他才放下心來,然後他開始處理這些天來積壓的文件。

  他是管後勤的,從這些文件中得知。

  最近的物價越來越高,并且有錢都很難買到糧食。

  供銷社那邊的人已經來過好多次了.

  他們要重新簽訂物資供應合同,因為按照原先的合同,他們已經不能保質保量的交付食材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