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四合院:霸道的人生

第四百二十三章 衣錦還鄉

  今天,是孫招娣有生以來最高興的一天。

  她準備回去探親了,這是她幾個月以來第一次回家。

  這次的探親對于她來說,可以用衣錦還鄉來形容了。

  楊軍把那輛軍車借給她了,她拿到鑰匙後,立馬去後勤把油加滿,為了以防萬一,她還多帶了一桶油。

  趁中午吃飯的時候,她把該帶的東西全搬上車,就等着晚上下班就出發。

  和她一起回去的還有同村的于時運。

  這個于時運是車間裡的二級鉗工,在廠子裡幹了快六年了,平時住在職工宿舍裡,周末的時候坐長途汽車回家。

  當他聽說楊軍把車子借給孫招娣後,羨慕的不得了。

  這幾個月來,他親眼見證了孫招娣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富。

  不僅吃喝不愁了,還買了很多新衣服,尤其是聽說孫招娣住在廠長的幹部住房内,更是眼紅。

  這不,一聽說這次孫招娣開車回去,他頓時坐不住了,立馬撺掇孫招娣請半天假,下午就回去。

  孫招娣起初是不同意的,但是經不住他誘惑,終于答應下午回去了。

  軋鋼廠離他們村有二百多公裡,車子開了四個多小時才到家。

  他們到家的時候,村子裡的人還沒下工。

  孫大山正和一般村民返修農田裡的灌溉溝渠。

  自從孫招娣去軋鋼廠上班後,他俨然從了村子裡除了村支書于滿山之外的二号人物。

  大女兒每次寄錢來,單子都是寄到村部的,上面多少錢,于滿山是一清二楚的。

  從起初的十幾塊錢,到後面的幾十幾十的寄,再加上楊軍隔三差五的給他寄糧食和衣服,于滿山非常眼紅,感歎孫大山遇到了貴人。

  現在不管孫大山走到哪兒,俨然成了明星般的人物,村裡的人敬着他,誇他有個好女兒等等。

  孫大山雖然喜歡聽奉承話,但是他心裡明白,這一切都是楊軍給的,所以,他非但沒飄,而是盡量保持低調。

  這時,村支書于滿山過來了。

  他手裡拿着個旱煙鍋,蹲在田邊閑聊。

  “大山,這個月你家招娣又寄了多少錢?”

  孫大山正在用鐵鍬翻土,聞言,停下手中的活兒,笑道,

  “我說于哥,招娣有沒有寄錢,你這個支書不知道嗎,你怎麼還問上我了。”

  于滿山聞言,悶頭抽煙不說話。

  他當然知道孫招娣有沒有往家寄錢了,彙款單都是送到村部的,然後再由家屬領回去,然後再去鎮子裡的信用社憑彙款單取錢。

  他問這句話的意思,沒别的意思,就是純粹的羨慕。

  “大山啊,招娣比我家那個臭小子強多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家招娣是二十七塊錢工資吧?”

  “是的,于哥,你沒記錯。”

  “我家那臭小子是三十七塊五的工資,比招娣工資還高,可每個月才寄15塊錢,你說氣不氣人。”

  于滿山那個心塞啊,自己兒子比人家工資高,每個月寄回來的錢卻沒人家的多,這讓他這個當村支書的爹在村子裡擡不起頭。

  “于哥,你也别生氣,我家招娣有他楊叔照顧着,管吃管住的,花不了幾個錢,這才能往家裡多寄點,你家時運就不一樣了,他是大小夥子了,正是處對象的年齡,用錢的地方也多,往家補貼的少也情有可原嘛。”

  “對對,大山兄弟你說的沒錯,上次我家那臭小子回來,聽說在廠子裡處了個對象,又是請客吃飯,又是看電影的,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

  于滿山非常滿意孫大山的态度。

  别看他愣乎乎的,心思卻細的很,知道給他這個村支書面子。

  要是擱以前,于滿山根不不用看孫大山臉色,直接白眼珠甩了過去。

  可現在不一樣了,人家找了個靠山,而這個靠山還是自己兒子的廠長,他再心有不甘,也不敢跟孫大山叫闆了。

  好在孫大山這人不浮躁,并沒有因為找到楊軍這個靠山而自滿,反而比以前更謙虛謹慎了,尤其是在說話的時候,更是思之再三,生怕哪裡得罪了人。

  “于哥,明天就是周末,你家時運回不回來?”孫大山放下鐵鍬,蹲在地上陪于滿山說話。

  這時候,大家也放下家夥,紛紛過來閑聊。

  “誰知道呢,這小子有了對象就忘了爹娘。”于滿山氣哼哼的說道。

  “哎,我家招娣快五個月沒回過家了,還别說,有點想她了。”孫大山唏噓道。

  “想她,就讓她回來一趟呗,省那三塊錢路費還能發财不成?”

  “于哥,話可不能這麼說,三塊錢可不少呢,能買六十斤棒子面呢,夠我們家吃小半個月呢。”

  “守财奴。”

  于滿山翻了翻白眼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幾個月來,招娣寄了快有三百塊錢了吧,怎麼有錢了,比以前更摳了呢?”

  孫大山嘿嘿笑道:“這不剛把之前欠下的饑荒還上嗎。”

  “等下個月再發工資,我就讓招娣回來。”

  衆人聞言,全都露出羨慕的表情。

  孫大山家的情況,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前幾年欠下兩百多元的饑荒,這才幾個月,就把所有的債都還完了,聽孫大山話裡話外的意思,從下個月開始,他們家就有存款了,能不讓人羨慕嗎。

  “大山哥,你家現在有錢了,你是不是請我們搓一頓啊。”

  這時,有人起哄道。

  “對,招娣現在能掙錢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摳門了。”

  “請客吃飯就算了,三毛錢一包的大前門總不能少吧。”

  一時間,大家嚷嚷着讓孫大山表示表示。

  孫大山臉色通紅,坑吭吭哧的說道,

  “我……我家的情況,你們不是不知道,一家子就靠招娣那點工資養活了,我……我……請不起啊。”

  “咦,摳門。”

  衆人發出鄙夷的聲音,看孫大山的眼神不再是之前的羨慕了,反而多了一絲嫉妒。

  大家的心裡都是一樣的仇富,憑啥你家過的這麼好。

  “歇夠了都去幹活去。”

  于滿山吆喝一聲,立馬起身趕人幹活。

  并不是他要給孫大山解圍,而是心裡明白,一旦孫大山請客了,那麼他要不要請客呢?

  要知道他兒子比孫招娣早幾年進廠,而且工資還高。

  所以,看似替孫大山解圍,實則是堵死請客吃飯這條路。

  “咦,快看,有小汽車向這邊駛來。”

  人群人突然有人叫道。

  村子裡很少見汽車的,即使公社領導下來視察,也是騎着自行車來的。

  所以,此時看到小汽車,大家都覺得挺稀奇的。

  衆人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隻見村口有一輛吉普車緩緩地向這邊駛來。

  “這又是哪個領導來視察啊?”于滿山喃喃自語道。

  “我咋感覺這車子這麼熟悉呢?”孫大山眯着眼睛道。

  聽了孫大山的話,于滿山也感覺這車子有點熟悉。

  隻是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了。

  “哦,我想起來了,這不是之前醫療隊來咱們村的那輛車嗎?”

  這時,有個村民一眼就認出了那輛車。

  “對,就是這個車,軍1814,就是這個車牌,我沒記錯。”有人回應道。

  聽聞這輛吉普車正是之前醫療隊下鄉的那輛車,于滿山和孫大山兩人心神一震。

  别人不了解這輛車,他倆能不知道嗎。

  這是軋鋼廠廠長楊軍的車。

  于滿山眼神一轉,立馬跑了過去。

  “大夥兒跟我去迎接領導。”

  他心思活躍,隻想在楊軍面前留下好印象。

  之前他不知道楊軍的身份罷了,現在知道了,自然不能像以前那個态度了。

  和楊軍交好,說不定能弄幾個進廠的名額呢,即使弄不到,最差也對自己兒子的前途有幫助吧。

  “是他楊叔來了,這可是大事啊。”

  見大家一窩蜂的去迎接領導,孫大山不甘人後,扔下鐵鍬跑了過去。

  “嘎!”

  随着一聲急促的刹車聲傳來,吉普車停了下來。

  于滿山領着一幫村民圍了上去。

  “楊廠長,歡迎大駕光臨,您說您來的時候,也不提前說一聲……”

  于滿山一邊說着,一邊滿面春風的打開副駕座的車門。

  “爹,怎敢老您的大架給我開門呢。”

  車門打開,于時運一臉笑意的走了下來。

  “癟犢子玩意,楊廠長呢?”

  于滿山伸頭向車裡瞅了瞅,除了孫招娣外,沒發現有其他人。

  “什麼楊廠長,就我和招娣兩個人啊。”

  于時運見老爹一臉疑惑的樣子,連忙解釋道:“車子是楊廠長借給招娣的,我隻是搭個順風車而已。”

  “哦,原來是這樣。”

  于滿山點了點頭,眸子裡閃過一絲失落。

  狠狠的瞪了他兒子一眼,怪他不争氣。

  他多麼想,今天的主角是自己的兒子啊,以後夠他在村子裡吹噓一輩子了。

  這時,孫大山跑了過來。

  撥開人群,沖着車裡的孫招娣吼道,

  “你個死丫頭,怎敢開你楊叔的車,要是有什麼閃失,咱家賠得起嗎?”

  孫招娣吓了一跳,下意識的往後一縮。

  長久以來,在孫大山的威壓下,早已形成了條件反射。

  “爹,是楊叔非要我開車回來的,說是讓我多練練車,下周就給嬸嬸當專車司機了。”

  “你楊叔逼着你開的?”

  孫大山背着雙手問道。

  孫大山偷換概念,硬說是楊軍逼着孫招娣開回來的。

  他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在向其他人炫耀,不是我閨女要開,而是人家廠長逼着她開的。

  同時也在表明,看,我閨女在廠長心目中什麼地位。

  “是的,爹,我不開,楊叔非逼着我開。”

  孫招娣不知道他老爹的心思,隻得實話實說。

  她說話的時候苦着臉,一副委屈的樣子,好像楊軍在逼她做她不願意做的事。

  “行了,你楊叔也是一片好意,你仔細着點車。”

  收獲一波羨慕的目光後,孫大山這才裝作一副淡然如煙的樣子。

  “知道了。”

  孫招娣坐在車裡,見大家一臉羨慕的看着她,她頓時有些不好意思了,臉色紅紅的,把頭伸出窗外。

  “爹,楊叔的車子很舒服,要不要上來試試?”

  孫大山雙手背在身後,挺着肚子,故意低頭想了一下,然後擡頭道,

  “你是在求我嗎?”

  孫招娣一愣,睜大眼睛一副不可思議的看着孫大山。

  當她看見孫大山朝她不停眨眼睛的時候,立馬反應過來。

  “對,楊叔說了,讓我一定帶您兜兜風。”

  孫大山一聽,嘴角翹起一抹弧度。

  不過,他并沒有直接蹬車,而是臉成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然後歎息一聲道,

  “好吧,你楊叔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