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繡娘全沒了
“既然酒肆都開門做生意了,那布莊應該也開門了吧?
”
安小暖收酒壇子時,小聲嘀咕了一句,順便把空間裡做好的頭繩頭花給取了出來。
一共兩包袱的頭繩頭花,都是這段時間張翠花做的。
去年在青山縣賣掉最後一批頭繩頭花時,布莊的掌櫃按照協議,還是給了安小暖兩筐的碎布頭。
雖說暫時進不了城,做不了買賣了,可劉氏和安小暖想着張翠花的情況不一般,總得給她點什麼盼頭。
所以啊,幹脆就把那兩筐碎布頭拿了出來,全部交給張翠花,讓張翠花得空的時候,幫着做點頭繩頭花。
反正張翠花也不是第一次做這些小東西了,順手得很,即便沒有劉氏跟着她一起,她也能把這些小東西做得很好。
頭繩一共一百二十個,頭花一百八十個,工錢安小暖早就結給張翠花了。
分了好幾次結的。
每一次張翠花做了幾十個頭繩頭花,就會先把成品拿過來交給安小暖。
她生怕那些東西放在自己家,會被自己家的臭小子弄爛或弄丢。
大狗和二狗還好,隻有幫忙分擔的份,鮮少會有闖禍的時候。
三狗就不一樣咯。
三狗能爬能走以後,那是看到什麼東西都感興趣啊。
院子裡的雞屎若是沒來得及清掃走,他都能抓了送到嘴裡,更别提是漂漂亮亮的頭繩跟頭花了。
所以啊,也不怪張翠花緊張。
安小暖知道張翠花的壓力大,再加上她産後抑郁
,經常敏感多思。
為了能讓她放輕松一些,對未來懷有期盼,安小暖并不打算等她把所有的頭繩頭花都做完才結算工錢。
而是每次交貨時,就會結一次賬。
雖然銀錢不多,但至少是個期盼不是?
如此,這一批貨,安小暖前前後後給張翠花結了一兩多銀子。
一兩三錢又八十文。
對張翠花一家來說,已經是一筆很大的進項了!
思緒飄飛之間,安小暖已經走到布莊門口。
果然,布莊是開門的。
裡頭有幾個客人在夥計的陪同下,挑選着面料。
安小暖見布莊的孫掌櫃并不忙,便背着包袱往裡走:“孫大叔,别來無恙啊!
”
正坐在櫃台裡的孫掌櫃聽到聲音,猛然擡起頭。
一看到安小暖,眼裡全是驚喜:“哎喲,小暖丫頭,别來無恙啊!
”
說罷,又看到安小暖身上背的包袱,忙問:“這是頭繩頭花不?
”
安小暖點點頭,正想說是。
結果,不等她開口,孫掌櫃便朝另一旁的兩個婦人喊道:“夫人,兩位夫人這邊瞧瞧,您二位方才要找的頭繩頭花來了!
”
言畢,抱歉地看了安小暖一眼,小聲道:“就等着你來交貨咧!
”
安小暖見狀,也不含糊,連忙把兩個包袱放到櫃台上,緊接着退到一旁,好空出位置給那兩個婦人。
那兩個婦人聽說有頭繩頭花了,連面料都不看,就跑過來看頭繩頭花。
一個婦人道:“對對對,就是這種頭花,我閨女可喜
歡了!
去年夏天給她買了兩朵,她愛得不行,恨不得天天戴在頭上。
後來城裡亂了,我們忙着逃命,把她頭花給給弄丢了,她在我們面前哭了整整三天!
最後啊,還是她爹說,等以後回來了再給她買,她才消停咧。
這不?
我們一家剛搬回來,那丫頭就催我來買頭花了。
要是今天我不把頭花給她買回去啊,她鐵定還得哭!
”
另一個婦人聽言,伸手去拿了一朵頭花來看,點頭道:“确實好看,難怪你家閨女惦記着,若是讓我家閨女看見了,也肯定鬧着要買。
”
兩個婦人一邊挑選頭花,一邊聊着天。
最後,各自買了兩個頭繩兩個頭花回去。
孫掌櫃賣的頭繩頭花可不便宜,一個頭繩賣五文,一個頭花三十五文。
這新貨剛到,他連貨款都還沒結給安小暖呢,就先開了張,可把他給樂壞了。
“小暖丫頭啊,幸虧你來得及時!
”
等那兩個婦人買完東西離開,孫掌櫃立馬跟安小暖寒暄起來:“若不是你剛好帶了貨過來,方才那兩筆買賣還做不成咧。
”
“怎麼會?
沒有我手裡的這點貨,還有布莊裡的繡娘在嘛。
”
安小暖笑着跟孫掌櫃道:“孫大叔素來有眼光有遠見,也懂得如何留住客人。
那兩位夫人一看就是想買頭繩頭花的,就算我今日不來,您也可以收取她們一定的定金,先把這兩筆買賣敲定下來。
至于頭繩頭花,布莊裡的繡娘們又不
是沒做過,一兩個時辰的事,簡單得很。
”
“唉,哪有這麼簡單喲?
”
孫掌櫃歎了口氣,說道:“若是我們布莊裡還有繡娘在,我還真會像你說的那樣,先把定金給收了。
可壞就壞在,我們布莊現在沒有繡娘,短時期内啊,恐怕也找不到合适的繡娘咯。
”
“沒有繡娘?
”
安小暖微微詫異:“那之前的繡娘呢?
我記得布莊裡之前是有好幾個繡娘的。
”
“唉……”
一聽安小暖這話,孫掌櫃的歎息聲更重了。
他擺擺手,說道:“别提了,我們布莊那幾個繡娘……唉……沒了,全沒了!
”
“沒……沒了?
”
安小暖心裡咯噔了一下,沒再說話。
倒是孫掌櫃,一臉悲傷:“是啊,沒了,全沒了,全都被那群挨千刀的壞種給殺了!
”
說着,孫掌櫃又道:“去年,就在你離開後的第七天,青山縣越來越亂,縣衙那邊也漸漸頂不住了。
我們東家看着勢頭不對,便領着全家老小還有奴仆往南邊跑,我和我家人,也跟着東家一起。
布莊的那幾個繡娘,她們隻是東家雇來布莊的,并不是東家的奴仆,所以在布莊關門後,隻能各自回家避難。
我們東家也是好心啊,在她們回去時,不僅給她們發夠了工錢,還給她們發了不少的米面糧油,希望她們能熬過這場内亂。
可誰知……唉……誰知,正是因為那些米面糧油,她們全都丢了性命,無一幸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