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朕的愛妃太能卷了

《朕的愛妃太能卷了》第120章 花瓶輔政

  第120章 花瓶輔政

  薑恪是個端莊人,哪怕算是個官身了,也沒吃花酒的毛病。

  歌舞表演他看過,看得不多,但知道是年輕貌美,身段曼妙的娘子跳的,也聽說過自家閨女在萬壽節上一舞動京華的事兒:“難道是嫻兒在皇上面前說自己的舞藝源自家學淵源?
那也該叫我去才對,你一個男人懂什麽是跳舞……不過既然嫻兒把牛皮吹出去了,我不管,當家的你得給她圓上,進京之前去學一學跳舞吧!

  薑恪嚇一跳:“胡鬧!

  “欺君是大罪,你能不替女兒圓謊?

  因上無高堂,兩人又正屬壯年,舉家搬進京並不是難事。

  張氏瞪他一眼,回屋收拾牌位去。

  獨留薑父一人彷徨無助。

  不久,跟著聖旨先後送到薑恪手中的,還有來自顧嬪娘娘的書信。

  除了書信,還有一千兩銀子。

  薑恪把妻子叫出來一起讀信,張氏抱著牌位正擦著呢:“你念出來唄。

  “女兒知道你識字不多,寫的都是些大白話,你就看唄還要我念出來。

  薑恪看了兩眼信的內容。

  由於有些羞人的部份,他不太想念出來,就想讓她自己看。

  張氏賞他一個白眼:“我把牌位都拿出來了,祖宗和你原先那位不得聽聽說的啥?
薑家往上數三代也是第一回出了位有品級的娘娘,從皇宮裡回來的信,該一家子一起聽。

  話都說到這份上,薑恪隻好硬著頭皮讀信。

  女兒在信上說了——雖說窮家富路,來京路上卻切勿露富,銀子捏在手上應對不時之需,用來進京後安家的,買個合適的院子居住。

  “爹娘不必擔憂,銀子的來路非常清白……”

  薑恪正欣慰著呢,就看到下一行:“是女兒和貴妃下棋,從她手上贏過來的。

  “……”

  閨女怎麽在宮裡聚眾賭博啊!

  還玩兒得這麽大!

  連他這當官的,都知道後宮裡該是不許賭錢的。

  [爹娘放心,宮規不許賭博,所以女兒是在陪太後去廟裡上香時,和貴妃賭來的銀子。
]

  在寺廟裡賭博,他仿佛聽到了薑家功德清零的聲音。

  [女兒在後宮裡過得很好,伴舞一事是皇上開玩笑說的,等父親到了京中,皇上自有安排。
另外,女兒和容貴妃有一茶之約,麻煩父親代女兒到容府走一趟,給容大將軍斟杯茶了。
]

  薑嫻在信中淺淺交代了經過,沒說得太明白。

  但哪怕是官場菜雞,薑恪也明白女兒是怕老父親在京城人生路不熟,連山頭都給他提前安排好,他人到了去拜一下就行。

  得女如此,父複何求?

  在信的結尾,薑嫻叮囑的第一件要緊事,便是兩人的二胎。

  她在朝中無人,既然大號不行,抓緊練個小號出來。

  薑恪一想,他長女不是挺行的嗎?

  都是嬪主子了。

  再一想,懂了,這個不行的大號指的是他。

  “嫻兒真是的,怎麽指點起爹娘屋子裡那檔事來。

  張氏臊得臉熱,她也想抓緊生個兒子,免得家業無人繼承,日後她和薑恪去世,嫻兒在娘家沒有依仗。
要是她能生兒子,嫻兒出嫁後萬一在夫家受了氣,還有小舅子能上門討要說法,姐弟之間也有個照應。
不過這事兒她也急了好幾年了,沒用,肚子裡還是一點動靜都沒。

  信裡還附上兩帖藥。

  薑嫻叮囑到進京安頓下來後,再煮來給娘親喝。

  怕書信會經他人手,她對藥效隻字不提,賭的就是張氏對她的信任。

  ※

  且說回後宮中。

  系統:【宿主第一回購買易孕丹藥,居然不用自己身上,走審批流程累死系統了。

  薑嫻:【人的目光要長遠,我皇兒的伴讀需從娘胎裡抓起。

  薑嫻:【再難審批,也比那個要把易孕丹藥喂給家裡豬牛,發展畜牧業的簡單吧!

  系統想想也是。

  起碼是用在人身上,不挑剔了。

  另外一帖藥,是溫養滋補身體的。
當初原主被渣男退婚,張氏上門替原主討說法,結果戰鬥力太低,臉皮沒渣男他媽厚,反被冷嘲熱諷了一番,回來看見打小養在身邊的繼女積鬱成疾,更是氣得傷了身子……薑嫻想替原主盡孝,必照顧得妥帖。

  那一家子也等著,早晚有清算他們的時候。

  既然是嫌貧愛富攀高枝的品性,看到薑家過得越來越好,隻怕比鈍刀割肉還疼。

  系統不挑剔了,轉而問起宿主什麽時候也給自己來一帖藥。

  薑嫻不著急,她還有任務在身呢。

  “拜見顧嬪娘娘。

  清流齋裡,單獨搭了個屏風跟座位給薑嫻坐。

  經過第一日後,被召來的官員都被皇帝問過一些嚇人的問題,能答得上,心態夠好的,才被他留下。
得知皇上是要培養出一批自己的心腹,被選中者既是狂喜也是惶恐。
待皇上和老臣杠上,那些朝中大臣是不能拿皇上如何,卻能拿他們這些為皇上效勞的開刀,當純臣的風險太大了,指不定哪天就成了炮灰,可現在說不乾,立刻就能當一盅骨灰。

  也是大幸,沒有讓皇上失望的。

  薑嫻便成了他們議事時的煙.霧彈,不時也放出一兩首風花雪月的詩出去,說是在清流齋作詩時出的佳作,還得了皇上的賞。

  顧嬪娘娘的名聲也傳得越發神乎,成了皇上離不開的心尖寵妃,連和翰林官作詩詞文章都得帶上,不得了。

  因為她背後沒有世家勢力,皇上對她很放心,議事也不避著她,官員覺得她出身低微又是大花瓶,即使旁聽著也聽不懂,隨她去了。
她也不發表意見,就在屏風後靜靜地聽著,不時給皇上剝個桔子喂到嘴邊去。

  然而,聽了兩天薑嫻就聽出問題所在了。

  清流齋這,缺少有經驗的人才,全是實習生。

  隻不過,能到皇帝跟前的實習生都不是等閑人士,全是清北尖子生,光是985都進不了翰林院,皇帝有著理論來說最萬裡挑一的一副好牌。
人均SSR,但沒有練度,拿他們去跟那幫老狐狸對上,多半要折出去一兩個。

  薑嫻決定給自己爭取一些表現機會。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