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廢除匠籍?”
禦書房。
一衆内閣大臣聚集,林白也沒廢話,直入主題。
昨天自古靈兒那得知匠籍一事後,他就決定廢除了,這是嚴重拖累制造業發展的制度,這種制度下,還有誰願意從事相關行業。
即便有,也不是真正熱愛,純粹是被迫無奈混口飯吃,技藝還如何提升,所以……
一衆大臣顯然都沒想到,大才子突然來了這麼一出。
他們都想象過大才子會有動作,而這麼久沒有動靜,很可能在憋大招,他們都在等待,都想看看大才子的大招是什麼。
結果誰都沒有料到,竟然是廢除匠籍。
這個事要說大也不算大,畢竟匠籍人口數量有限,牽涉到的人不會太多。
但說小也不小,畢竟匠籍制度自古便是如此,在這片土地已經根深蒂固,大才子一上台,直接就要廢除,着實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刑部尚書孫延慶率先道:“陛下,匠籍制度已經延續千年,突然廢除,會不會有些匆促?”
禮部尚書王天澤道:“孫大人所言甚是,匠籍存在是有其原因的,兵器鍛造、國家攻防建設,這些東西必須掌控在朝廷手中,貿然廢除匠籍制度,這些東西必然難以控制。”
兵部右侍郎劉雲鋒道:“下官倒不這麼認為,陛下在西南已經研發出紅衣大炮,諸葛連弩等等,民間工匠打造的最多也就普通弓箭、片刀,這些東西的危害性已經減弱。”
“再者,廢除匠籍制度,并不意味着對兵器鍛造不加以控制,朝廷可頒布法律,嚴禁民間工匠鍛造相關物品……”
範仁禮附和道:“不錯!離朝要發展,便離不開工匠,臣以為可行。”
“……”
一衆大臣紛紛表态。
反對的有,支持也不少,争論不算太大。
還是那句話,匠籍牽涉的人不算太多,所以衆人都隻是站在朝廷的立場發表看法,并沒有多少利益沖突。
林白将衆人的反應盡收眼裡,其實廢除匠籍隻是一次試探。
看看官員反應,以及民間反應如何。
匠籍是少數群體,就算有反響也必然不會太大,推行之後,也能夠為将來做鋪墊。
“趙大人你是戶部尚書,這件事最終還要落到你和工部的頭上,你們也說說吧!”
戶部尚書趙三通聞言連忙道:“啟禀陛下,離朝要發展,适當提高工匠的地位并無不可,隻是一下突然廢除,會不會太激進?是否先弄個試點?”
林白道:“不了,匠籍人口本就不多,沒必要這麼麻煩。”
工部尚書江淮水則道:“敢問陛下,隻是廢除匠籍?可還有後續動作?”
林白眼眸微亮,看了江淮水一眼道:“的确還有後續動作,朕準備讓工部成立一個部門,給各行各業工匠評級……”
大才子将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
一衆大臣皆有些驚訝。
不過讓他們驚訝的還在後面。
大才子繼續道:“除此之外,日後各地負責建設的督辦或副手,必須要有經驗豐富的工匠擔任,和普通官員一樣,升遷不受限制,按照吏部考核。”
這就等于不僅廢除了匠籍,還允許工匠當官。
一衆大臣無不面面相觑。
王天澤率先道:“陛下,此舉是否欠妥?一旦如此,那百姓大量湧入,恐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後果。”
範仁禮道:“那也未必,工匠手藝不是人人都能精湛,陛下制定評級制度,隻有技藝精湛者才能獲得評級,普通工匠和百姓無異,過了開始的熱潮自然會冷卻下來,此舉反而無形中剔除了一些缺乏天賦的,對手工技藝的提升有着極大的推動作用。”
“至于為官,自然也是綜合各方面考核。”
“臣以為,這項措施非常好,必須推行,一旦落實,必然會迎來離朝手工技藝的爆發。”
不得不說,範仁禮眼光獨到,不過,他表現出來給人的感覺,總有些故意讨好大才子的樣子。
讓一衆大臣都頗有些不爽,馬屁都讓你拍了,我們怎麼辦?
林白嘴角微微勾起。
一衆大臣也沒有反對,最多也就表示會不會太激進,要不要先嘗試之類的,但是大才子顯然沒那個雅興。
當即道:“好了!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明天早朝公布後,戶部和工部就着手去辦吧!另外,朕會從西南調一些技藝精湛的工匠過來,工部若是有人選也可以推舉,屆時,朕會安排人對他們進行考核,合格者,待科舉落定後,會與科舉士子一同授官。”
與科舉士子一同授官?
這是要做給天下人看啊!
一衆大臣都有些心驚,大才子對工匠的重視程度明顯超乎了他們的想象。
趙三通和江淮水自然不敢怠慢,連忙領命。
匠籍的事就這麼确定了。
雖然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并不多,本身原因不說,大才子的威望擺在那,這可是大才子上台的第一件事,誰敢忤逆大才子的意思。
林白頓了頓,接着道:“除此之外還有另一件事,日前範大人向朕進言,說眼下離朝官場風氣不正,急需整頓,并上個折子,你們都看看吧!”
大才子示意,小安子連忙給每位大臣送上了一份相關折子。
一衆大臣面面相觑。
有不少人都看向了範仁禮,目光頗為不善。
尤其是看清奏折上的内容之後,就更加不淡定了,臉色微變。
而範仁禮卻像是個沒事人,口中道:“目前離朝各級官員貪贓枉法的不在少數,還有更多官員本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敷衍狀态,拿着朝廷的俸祿混日子,根本就沒有想過造福百姓。”
“諸如此類的官員,與陛下的發展大計背道而馳,臣以為,必須全部拿下。”
這話一出頓時像捅了馬蜂窩,一衆大臣都不淡定了。
“範大人此話是否過了,朝中即使有這樣的官員也是極個别,用得着如此興師動衆?”
“不錯!貪官污吏曆朝曆代都難以避免,但如此大規模的整頓,必然會造成極大的影響,陛下,臣以為此事值得商榷。”
“臣附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