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科幻末日 手術直播間

《手術直播間》第215章 可千萬別是學術造假(2/5)

手術直播間 真熊初墨 2274 2024-04-30 16:24

  第215章 可千萬別是學術造假(25)

  “老包,這事兒你怎麽看。
”走出病房,孔主任沉思良久,問道。

  “嗯?

  “蘇雲,《柳葉刀》。
”孔主任說的很簡單,兩個詞, 涵蓋了所有意思。

  “你不是搞胸科的,你不了解蘇雲這個人。
”包主任想了想,沉聲道:“兩年前,他搞幹細胞3D打印,心臟移植,我第一次聽到, 認為是開玩笑。
什麽3D打印,現在科技先進到這種地步了嗎?
這不是扯淡呢麽。

  “後來呢?

  “那時候我哪知道3D打印這種新鮮玩意能用在臨床上,結果被蘇雲這個小家夥打了臉。
”包主任說著,笑了一笑。

  雖然被蘇雲打了臉,但卻沒什麽怨恨與憤怒,笑容裡有些釋然,更多的則是期待。

  對於新技術的臨床應用,每一名醫生都有期待。
畢竟,那意味著更多患者得到救治,活更長的時間。
打不打臉的……以後還是謹言慎行,千萬別給人機會打臉才是。

  “3D打印,我隻聽說骨科那幫家夥用在人工關節上。
沒研究過,蘇雲那小家夥搞得是什麽東西?
”孔主任問道。

  “蘇雲和華西的試驗室聯系,攜手合作的一個項目。
自體幹細胞培育,用3D技術複製心臟,再自體移植。

  包主任說著,微微有些愣神。

  過了幾秒鍾, 他才反過勁兒來, 搖了搖頭, 道:“現在想想, 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孔主任一樣覺得不可思議, “他真的搞成了?

  “算是吧。
”包主任道:“小白鼠的幹細胞克隆複製,用3D打印出心臟,再自體移植。
手術全程是蘇雲做的,你也知道,小白鼠的體型,手術必須要用顯微鏡。
我們胸外,哪有用顯微鏡的。
據說這小子跑到創傷外科,蹲了三個月,創傷外科的主任說什麽都要把他留下來,甚至托人找到蘇雲家裡。

  “嗯。
”孔主任應了一聲,他能體會到那種感受。

  “蘇雲跑回去,用顯微鏡給小白鼠做了心臟移植,又生生的看護了107天。

  “後來呢?

  “最後……據說小白鼠健康到一點事兒都沒有,半夜嗑斷了籠子,自己跑了,導緻試驗被迫中斷。

  “……”孔主任最開始還以為艱苦的看守了107天,最後小白鼠在呼吸機等設備的努力下生命流逝,咽下最後一口氣。

  沒想到,小白鼠竟然活蹦亂跳的跑了!

  這手術簡直成功的不能再成功了!

  難怪蘇雲能在《柳葉刀》上發表文章,這是本事啊。

  “厲害!

  “我也隻是聽說,後來雲龍他們也想搞,手術雖然做了,但術後護理明顯出了問題,嘗試了幾次,都沒有活過3天的。

  “嗯?
”孔主任心裡微微一動。

  “這個小家夥,不會消失太長時間的,在他離開帝都的時候,我就猜到了。
可是沒想到啊……”

  “沒想到什麽?
竟然帶來了更年輕的老闆?

  “說實話,當時……不,現在他來當我的博士生,我一定找學院申請免試,加上所有獎學金。
就算是我手裡的科研經費都給他弄什麽項目,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老孔啊,你說他怎麽就找了那麽一個小老闆呢?
”包主任很惋惜的說到。

  “小老闆?
我跟你講,你做了一輩子手術,還不是別人做什麽,你做什麽?
做的再牛逼,也就是一個手術匠而已。
”一聽包主任說到鄭仁,孔主任表情立馬嚴肅了,“肝癌,大部分的轉化途徑是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結節——肝癌。
很多患者沒有服用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活動性的藥物,所以進展很快。
小的肝硬化結節轉化為肝癌結節的過程中,從影像學角度來分析,很難清晰的分辨出來。
以往的方式,是全肝漂碘化油,隻要有碘化油留存的,就是肝癌。
可是這麽做……”

  “不用給我上課,他做的那台手術,真的有那麽重要?
”包主任皺眉,看著情緒有些激動的孔主任,不明白一向冷靜的孔主任為什麽會對鄭醫生的那台手術傾注如此多的……熱情?

  “從我的角度來看,絕對要比蘇雲做的心臟移植更有意義。
你知道全國有多少肝硬化的病人吧,如果能在早期用技術手段做鑒別診斷的話,雖然不能讓肝硬化結節停止向肝癌轉變,但是平均每個人的壽命能延長一年以上!

  “……”孔主任說的話,讓包主任愣住了。

  要真是這樣的話,絕對意義重大。

  兩人沉默下去,沒有繼續聊。

  剛剛鄭仁坐在面前,蘇雲站在他身後的畫面幾乎同時浮現在他們眼前。

  自古英雄出少年,可這冒頭的速度也太快、太不可思議了吧。

  “可別又是一個基因編輯技術。
”兩人的腦海裡同時出現這樣一個念頭。

  沉默,離開。

  孔主任擺手,和包主任告辭,回到介入科。

  “主任,您回來了。
”沈住院總見孔主任回來,迎了上去。

  “嗯。
”孔主任心不在焉,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坐在辦公室裡,孔主任想到了基因編輯技術。

  那是某生物工程領軍人物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一篇有關於基因編輯技術的文章,引發國內外強烈關注,甚至有人稱之為“諾獎級”試驗成果。

  但很遺憾的是,這項基因編輯技術,無法重複試驗數據。
換句話說,極有可能數據造假。

  該團隊後來向《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主動申請,撤回該篇論文。

  雖然蓋子捂得嚴實,但業內都認為數據無法重複,最少也證明了該項試驗毫無意義。

  當然,並不隻有國內會出現類似事件。

  這種事情,全世界在每年都會有2-3次類似的大事件發生。

  那個來自海城的鄭仁鄭醫生,該不會是用了某種“特殊”手段吧,孔主任越想越有可能。

  鄭醫生隻是海城的一個住院總,這麽重大的科技進步,怎麽也不能發生在他身上吧……即便存在某種概率,那這種概率也低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再有就是蘇雲的態度,拒絕其他人做實驗性手術。

  這簡直就是欲蓋彌彰麽!

  難道蘇雲之前做的小白鼠心臟移植的手術,也是虛假數據,無法重複實驗?

  …………

  自體幹細胞培育器官,並移植,是兩年前聽華西朋友說的,不過是肝髒。
希望,研究順利。
希望,早日投入臨床。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