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大悟自在經》
《大悟自在經·觀海問道篇》
作者:洪荒佚名
正文:
一時,大悟智者遊於東海,授諸修者清淨妙法,闡明空寂非空之理。
有祥瑞仙光自伴而生,大悟智者踏波而行,欲歸無上妙境。
觀海之眾自生兇障,圍大悟智者於淺灘礁石,百千祈請,於是坐而論道,辨經明心。
眾問:“智者曾言空寂非逍遙,又當如何得自在?
”
智者曰:“自在非心,自在實體。
”
眾又問:“自在本源心之感,如何非心?
常聞相由心生,此有錯焉?
”
智者笑曰:
“相心生,欲心起,此外障,煩惱泉。
“欲爭先,得暫欣,失則恨,可久安?
觀海之眾皆有慚色。
“昔盤古,化萬物,靈生滅,皆此間。
觀海之眾皆有所悟。
“是故,心為體之念。
大悟智者欲歸無上妙境,觀海之眾泣而不舍。
“紅塵困苦,心念化執,不起掌外之欲,不落體需之念,修德性,悟自然。
”
“天為體,地為軀,自在境,妙無言。
“是故,一切諸煩皆由心生,心不定而多欲念,欲念起而至災亂。
“所謂自在,非心之所欲,故非心之所感。
“爾心起爭念,欲定次位,長河爭渡,一夕心安,起視四處而爭者又至,於是再行爭渡,乃至道心疲乏、後力虧損,此非揠苗助長焉?
“自在清淨,道之所循,爭渡求先,非道非仙。
”
“欲求自在,先知方圓。
欲得自在,需明是非。
“心體合一,方悟自在,此為自在實體之理。
”
“兵主順,百族安,殺心亂,屍可全?
“腹饑渴,覓食飲,軀感危,避禍端。
眾問:“自在實體,又當何解?
”
“心為念,體為實,心驅實,體定念。
“非寡歡,非違性,非滅欲,度存參。
智者歎曰:“蜉蝣朝生而暮死,可知它不自在?
蒼龍長生卻族滅,可覺得它自在?
二者如何橫對?
自在非強弱之得,逍遙非自身之感。
”
眾問:“凡人所需不過豐衣足食,勤於手腳皆可得,煉氣士所求為法財侶地,奔波操勞難所得,凡人可比煉氣士自在?
”
“羿射日,妻盜藥,貪心起,月宮寒。
智者複笑:
“體為軀,蓋日月,勢無窮,福無邊。
“古妖帝,起權念,屠弱小,今可見?
“得自在者居廟堂,為官本分、造福一方。
得自在者隱江湖,體察天地、遵本而行。
故贈其言:
“非體之所需,皆欲之所得。
“常有自欺者,以空幻假滅之意,言世間一切皆虛無,唯有本真存心間,見強淩弱而不理,屠刀落頂而自得,實荒謬之舉、自滿自臆,其身困於方寸心間,非自在。
“需妙悟,察真性,控自心,明體感。
“此外障,皆心見,生缺憾,禍難免。
“古人皇,自在賢,得功隱,人共薦。
“人臨山前自不凡,若得自在何須仙?
“心起意,後意全,非自在,實自滿。
“魚遊淺溪,龍翔天穹,蛙嬉田間,皆遵自然而明自身。
“自在者,非執、非化、非求、非想,一目可明天地,一目可知紅塵。
“體之欲,應適得,身之想,莫盈滿。
眾拜謝而歸。
時有群悟之事。
…………
(PS:隨手整活,看之一樂。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