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退婚後鹹魚美人拿了反派劇本

《退婚後鹹魚美人拿了反派劇本》第293章 隱疾

  七月一晃而過,轉眼間,八月近半。

  鳳妤帶領鐵騎已到西洲將近一月,城防,農桑兩手抓,常駐幾萬人的城池很快步上正軌,城民在陳江東和州府幕僚調停下,摩擦漸少。
西洲青壯年勞動力居多,在開荒墾田階段,前期是鳳妤供糧,半月後情勢穩定,鳳妤就漸漸斷了糧,靠城民們自給自足。

  西洲是燕陽最重要的棉區。
原住民就有種植棉花的,八月正好是豐收的季節。
要等來年播種,許多農作物都是春季播種,開荒的田地基本錯過了春耕。
要等秋耕,或等來年春耕。

  要保證寧州鐵騎對糧食的供給,幾乎所有的田地都種了黍米和土豆(馬鈴薯),黍米已不是燕陽最重要的糧食,早就被小麥,水稻所取代。
可黍米和土豆都是一年生的農作物,隨時可播種,黍米隻要兩月就能收割,耐旱又耐寒,最適合如今的西洲。

  除了種植黍米,還種植瓜果,因地域緣故,西洲能種植的食物比起江南要少許多,青壯年們幾人一組進山狩獵,山林裡還有野果,野菜等,基本都能保證城民們的生活。

  所有的荒地,她都懇求城民們種了黍米,作為感謝,鳳妤會按照日租的價格結算給城民們,或發放米糧和日用品。

  小麥才是最主要的農作物,真正大規模種植要等到春耕和冬耕,冬耕在十月份,如今還早。
鳳妤要做的是穩定西洲現有的居民生活,規劃好種植土地,開溝引渠。
本來是打算讓謝珣派兵過來開荒,如今發現城內這麽多居民,隻要給他們吃飽就是勞動力,沒必要讓鐵騎長途跋涉到西洲,冬季播種也是,隻有豐收時缺少人手,可以派軍來幫忙。

  鳳妤算過一筆帳,鐵騎長途跋涉途中的花費,到了西洲的軍糧消耗,不如她請城民耕種來得劃算,鳳妤修書給謝珣時主要說了鐵騎幫忙開荒的事,西洲和黃州都不需要鐵騎幫忙開荒,他們主修糧馬道就行。

  黃州那邊王知州和鳳妤時常交換信息,黃州那邊人口比西洲少許多,的確需要人。
王知州卻是一個能人,他也覺得鐵騎長途跋涉途中耗費巨大,他修書給錦州的薛玉,希望他能幫忙黃州的耕種,兩州僅快馬僅有大半日的功夫,也不知道王知州是怎麽和薛玉談的,竟寫了欠條,薛玉還真派兵幫黃州。

  這些事有條不紊地進行,鳳妤也漸漸得心應手,她這西洲城主當得深得人心。

  主要是福利真的極好,鳳妤雖給他們斷了糧,每隔五天,或七天都會給城民發放一些日用品或是雞鴨等食品。
看似小恩小惠,對如今西洲城民而言簡直是如見甘露。

  八月十五中秋,城中極是熱鬧,也無宵禁,居民們匯聚於城中大廣場玩樂,鳳妤派陳江東帶人維護秩序,她在府中休息。
她一向不愛這種熱鬧,秋香從月門進來,“姑娘,蘇掌櫃送來中秋禮,還想邀請你去他府中一起過節。

  “回絕了吧,說我身體不適。

  “是!

  她和蘇孟韋提起要掌管礦山已半月有餘,也希望他和祝盛開的人能退出礦山,蘇孟韋卻說他做不了祝盛開的主,這人原來是悍匪,如今是鐵官。
在西洲說一不二,鳳妤也不著急,就和他們耗著了,城門緊閉,盤查嚴格,鐵礦想要出城幾乎不可能。

  她的礦山,她要兵不刃血地拿回來。

  鳳妤在庭中望月時,想起祖母和姐姐。
她極少想起父母,卻會頻繁掛念鳳老夫人和鳳姝。

  不知姐姐在寺中過得如何,是否會被宇文景欺負,中秋這種團圓日子,父親和母親定會去寺中探望姐姐。

  孤身一人在外時,格外思念家人。

  想姐姐,也想謝珣了。

  也不知道謝珣在寧州過得怎麽樣。

  她摸著手腕上的鎮魂珠,思念如潮,鳳妤遺憾地看著圓月,什麽時候才能見到姐姐和謝珣呢?

  寧州的治理比西洲要順利許多,幾乎沒遇到什麽阻礙,謝玨酌情給了氏族銀子補償,拿到土地後有州府的人規劃出來分配。
一來是大軍駐紮寧州,震懾一切妖魔鬼怪,二來是謝玨手段強硬,不講情面。

  謝玨在寧州到鹽城幾座城池內都實行均田制度,還算順利,鹽城遭遇到氏族極大反抗,謝珣出兵鎮壓,連州府都撤換了,派了崔蘭宋和陳煌坐鎮鹽城,推行新政。

  謝家兄弟在寧州到鹽城等六城推行新政時手段就要暴力許多,相對而言鳳妤就非常的溫水煮青蛙,兩種手段是因地製宜,各有利弊。

  鹽城,沙城,洛城,平洲,閩州如今都以寧州為尊,不尊燕陽法令,鹽城氏族抗議是在聽聞中州增兵,方楚寧前來駐防後,鹽城的氏族並不想失去自己的土地和財產,還希望鹽城知州能夠歸順燕陽。

  鹽城鬧了兩日後,謝玨和謝珣商議後,派崔蘭宋和陳煌駐守,這是燕陽出兵寧州的第一道防線,謝珣放了八萬兵馬。
鹽城增兵後,最擔憂的是中州,枕戈待旦,駐守中州的方楚寧反而比誰都來得輕松,吊兒郎當地坐在城牆上吹著長笛。
青色的發帶飄散在晚風中,顯得又幾分寂寞。

  他說,“放心吧,震懾而已,寧州不會主動出兵中州。

  若他所言,謝珣派兵是震懾和布防,並不會主動出兵,可有一句話方楚寧沒說,寧州不會主動出兵。

  是這一兩年內,不會主動出兵。

  再過幾年,那就不好說了。

  他望著圓月,想起謝玨,從他記事起,這是他第一次沒有和謝玨一起過中秋。

  中秋是除夕和元宵外最熱鬧的節日,寧州的中秋也過得很熱鬧,家家戶戶備新酒,石榴,圓餅等食物,夜裡還會放水燈,女人和孩子會拜月祈願。

  他和聽風在中秋最喜歡的是登高賞月,喝酒。
往年在軍營若無戰事,他們會去跑馬,爬到最高山上看月亮,聽風說是登高望月月最圓,所以他每年都會帶聽風爬山賞月。

  聽風酒量極淺,卻會在中秋夜陪他在山上暢飲,每年都醉倒在他懷裡,枕著他的腿睡到天亮,說是要賞月的人,年年都伴著月光醉臥山巔。

  方楚寧想,今年中秋,親人亡故,再無團圓,他孤身一人在寧州,謝珣也不知是否有空陪他。

  聽風一定很難過。

  謝聽風的中秋節過得極其糟心!

  中秋是大節,寧州城內和往年一樣慶祝中秋,絲毫沒有謝家兄弟造反的風聲鶴唳,百姓日子該怎麽過就這麽過。
寧州鐵騎也一向有軍民同樂的傳統,因此軍中也有宴席。
宴席主角是謝珣,他是三軍主帥。
一要犒勞三軍,二要和將軍們聯絡情感,這也是新老一代主帥和將軍們更疊時聯絡感情最好的時候。

  謝玨性子冷淡,又不喜熱鬧,往年有鎮北侯和謝璋,他總是跟方楚寧跑山頂喝酒。
今年不一樣,他要應酬諸位將軍,幸好諸位將軍熟知他的性子,也知道他酒量不行,不敢來灌他,謝玨本以為自己喝幾杯酒,露個面就能撤。

  誰知道宴席中,竟有人提起他親事。

  他和謝珣喪父喪母要守孝三年,因是邊關武將,且在戰期一般能免於守孝。
可他和謝珣卻不打算破戒。

  三軍將士卻覺得侯爺亡故,謝家兄弟又在戰時免於守孝,謝玨今年已二十有一,是到談婚論嫁的年齡。

  中秋談婚事,倒真的很應景。
謝珣從錦州回來後,有幾位將軍提過要謝珣考慮成婚和子嗣,竟不在意謝珣和鳳妤定親,想把女子送到謝珣後院。
謝珣搬出了守孝和有未婚妻都未能阻攔這些試探,有人甚至委婉地向謝玨提起過。

  謝玨冷嗤,“我身有隱疾,不打算成婚,謝過諸位將軍好意。

  諸位將軍,“……”

  謝珣,“……?

  二哥,守孝這理由搬出來,也不是很難吧?

  何苦呢?

  你這樣說他們以後隻會盯我一個人啊!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