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改革進入深水區
這話一說出口,部下幕僚們紛紛露出了驚異的表情。
劉備這是又打算對什麽人出手了嗎?
難道說……
是古文學派的人?
不得不說,之前太多次的合作與手下留情已經讓很多人產生了劉備和古文學派穿一條褲子的刻闆印象,讓所有人都覺得劉備的政策對某些特定的人群是完全沒有效果的,不是針對他們而頒布的。
就算之前那一波四六分成的矛盾爭端在更多的人看來也是一場不大不小的合作行動,雙方有了一些矛盾,但是本質上還是劉備和古文學派之間的愉快合作。
劉備還是在意古文學派的。
這種刻闆印象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給劉備帶來了很多的便利,讓他的一系列行動都比較成功,且沒有影響他的名聲。
當然,這種情況也帶去了一些煩惱,而最大的煩惱便是如今這個態勢了——
他想要推動一次全面的治理體系的革新,卻有那麽多人阻止他,不願意配合他,然後以此為要挾,向他要好處。
說白了,某些人並不認為劉備的改革是針對他們的,他們始終認為劉備的改革是符合他們的利益的,是為了他們著想。
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他們內部的利益再分配。
劉大將軍給咱們送溫暖來了!
確實,之前的一系列改革行動中,他們也總是能從劉備那邊得到好處,得到更多的利益,讓自己的家族更加強大,這就讓他們產生了一種慣性思維。
於是到現在,忽然發現劉備的下一個行動對他們沒什麽好處,反而還有挺多的壞處,於是他們就坐不住了。
但是他們錯得很離譜。
因為打從一開始,劉備就沒有把他們當作自己人,劉備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士人,他沒有相關的認同,之所以成為士人,是因為他需要這個身份。
有了這個身份,他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在慢慢發育的過程中積攢屬於自己的班底,積攢足夠多的政治勢力,然後,對高高在上的統治階級發起一些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司隸學府和太學內的學生的來源幾乎都是中層往上的,沒有那種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子弟。
但是在涼州州學,還是有那麽一部分農家子弟的。
原因很簡單,涼州最早執行了集體農莊政策和全面掃盲政策,以及對涼州學子的餐飲補貼和生活補貼,劉備專門從販鹽的錢裡面拿出來一部分補貼到州學,給家境貧寒的學生一些補助,且規定了就算是農家子弟也能入學。
他在涼州州學之外專門設了一個州學預備學校,專門招收農家子弟裡年齡比較小的、更早接受完掃盲教育的孩子進入學習一些基礎課程,等他們掌握基礎學識之後,再讓他們通過州學的入學考試,從而進入州學。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涼州的社會上層勢力被劉備連消帶打消滅了很多,士人數量又是全大漢最稀少的,基本上第二批入學學子入學之後,整個涼州還存在的士人、豪強之家的子弟就全面入學了。
士人豪強之家的子弟已經幾乎全面入學,他們的數量太少,來不及產出那麽多的子弟,而涼州州學每年入學的學生人數還是一樣的多。
那麽他們都是哪裡來的?
很顯然,另有來源。
從建安元年第三批學子入學開始,涼州州學裡學生的出身中,農家子弟就佔據了絕對多數,而從建安二年第四批學子入學開始,涼州州學內入學學子的出身就都是農家子弟了。
沒辦法,士人豪強的子弟都沒了,一掃而空了,涼州州學隻有一個生源了。
也就是說建安四年那一批畢業出來、被劉備安排到各地擔任集體農莊代表和縣府基層小吏的涼州州學畢業生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農家子弟,出身和之前的那幾批學生完全不同。
而未來建安五年畢業的那一批學生再出來,就沒有士人豪強子弟的出身了,全是集體農莊出身的農家子弟。
對於這個事情,在涼州內部沒什麽波瀾,因為現實問題就是如果沒有農家子弟入學,教學設施完善的涼州州學就沒有生源了。
而且以劉備這個閥閱之主的身份,他想招收誰當學生,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輪不到其他人指手畫腳,他有這個資格和權利,所以外部也沒什麽幹涉的聲音。
劉備對涼州的掌控是乾脆徹底的,他人習慣性的不對涼州發表什麽意見,哪怕劉備已經公開辭去了涼州牧的職位。
涼州州學對農家子弟的教育可以算是劃時代的一件事情,因為在此之前,農家子弟幾乎不存在接受教育的可能,隻有涼州州學切實的做到了,還給了餐飲補貼與生活補貼。
算是花錢請人來上學了。
有人質疑,但是被劉備以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等孔老夫子的教育理念給懟了回去,然後堅持招生辦學。
懂不懂什麽叫閥閱之主啊?
我說什麽,就是什麽,在我的學校裡,我做主!
另外,在集體農莊建設較為完善的地區,如三輔的一些地區,他也是按照涼州模式來的。
最開始幾年發展期過去之後,集體農莊模式下的地方的糧食生產開始進入爆發期。
在較為合理的分配模式與較為寬松的稅收環境下,家家戶戶開始有了存糧,開始有了給子弟以教育的需求與可能。
這個時候,集體農莊就會召開大會,大家一起商議,一起把家裡面的至少一個年幼的孩子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送到州學裡去讀書。
讀書習字之後,就是文化人,就是讀書人,未來還有很好的前途,要是做了官,豈不是光宗耀祖?
這個時候,劉備再以販鹽得來的錢繼續給予補貼,然後讓三輔地區的一些農莊也送自家孩子到涼州的預備學校裡學習,擴大招生範圍,繼續培養自己的班底。
這些在政治上除了劉備沒有其他依靠的學生們,在進入官場之後,也將成為劉備最堅實的支持者,他們的存在與數量上的龐大將使得劉備充分具備與天下閥閱名門掰腕子的實力。
眼下來說,已經有成百上千的農家子弟開始步入政治領域,開始在最基層為劉備夯實政治基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農家子弟在人數上的優勢將逐漸展露出來。
今文學派還在的時候,袁隗和何進等反動勢力還在的時候,龐大的蓄奴群體還在的時候,劉備對古文學派和宦官集團的需求還是很大的,他自己的根基和力量不足以擊潰一切。
但是眼下,今文學派已經被清算了,袁隗和何進為首的一群反動派也被清算完畢了,甚至於龐大的蓄奴群體都因為上下分裂而被劉備狠狠砍了一刀。
於是他曾經的重要盟友們的重要性已經直線下降了。
而且伴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古文學派和宦官集團對劉備的作用和意義也將從正面居多轉為負面居多,這是時代發展所緻,並非人力所能改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