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男生 奇幻玄幻 不是吧君子也防

匠作 七十、二人初遇

不是吧君子也防 陽小戎 6411 2024-09-03 17:20

  “回去後,讓他們把名字改了,别給我整這套,什麼良翰渠,叫馬屁渠得了。

  “明府,其實他們也是一番好心啊,畢竟是前無古人的治水舉措,明府留個名理所應當。

  “這該不會是你小子取的吧?

  “沒有沒有,我哪有這文采……是刁大人取得,刁大人是咱們龍城縣是出得名的懂取名,往日縣裡不少街坊樓閣都是找他題字。

  “他這是懂取名?
他這是懂升官,難怪咱們縣一大堆街道、湖泊,要不是叫狄公,要不是叫陶公,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是這兩位名人故裡呢,結果就是擔任過縣令罷了……估計他們故裡都沒咱們龍城積極。

  “反正不準用我名。

  “是,明府。

  微微小雨。

  大孤山半山腰,遮目亭。

  歐陽戎,燕六郎與柳阿山一行三人又一次在這座視野開闊的亭内歇腳躲雨,隻不過這一次,三人不是下山,是登山。

  燕六郎将一份縣衙關于裁彎取直新營造的命名提議,遞給了歐陽戎,被後者閱後痛批了一頓,藍衣捕頭撓頭,臉色尴尬。

  “算了,我來取。

  歐陽戎歎息一聲,将手裡文書遞還給燕六郎,走到亭前,憑欄遠望。

  亭内甯靜了會兒。

  他眯眼看着即将被‘裁直’的蝴蝶溪,右手輕拍欄杆道:

  “既然原來蜿蜒河道像一片蝴蝶翅膀,今朝我們裁彎取直,就是斷翅,那便叫……折翼渠吧。

  燕六郎眼睛微亮,颔首嘀咕:“折翼渠嗎……明府大才!卑職回去就将新名帶到。

  頓了頓,他又苦笑道:

  “對了明府,還有新渡口的名字,他們之前是說,既然已經有彭郎渡,那新渡口就叫檀郎渡,可是照明府剛剛要求,這名也不行……”

  “好了好了,這個改日再議吧。

  歐陽戎無奈回過頭,含煳打發了過去,其實他也是個取名廢,浪費腦子取了一侗就得了。

  年輕縣令望向外面亭檐下的微暗天空輕喃:

  “折翼渠才是重中之重,一旦挖通,便是海闊天空,新渡口新商街都隻是它後面順帶的瓜熟蒂落,慢慢來,還早着呢。

  歐陽戎其實有句話沒說:說不定到那時,他都已經回家了。

  興緻勃勃的燕六郎并不知道這些,隻覺得跟着明府,滿腔幹勁。

  他這些日子領略了折翼渠開鑿後的全新氣象,臉色振奮不已,用力點頭,“那行,都聽明府的。
”,

  “義倉分出來的糧食怎麼樣了。

  歐陽戎又轉頭問。

  燕六郎笑道:

  “禀明府,已經開始裝船,不日便能運出龍城。

  “按您之前的吩咐,我們龍城義倉留下十五萬石用于赈災與開鑿折翼渠,多出的約莫十六萬石糧食,全部去支援江州城與其它受災縣鎮。

  歐陽戎點頭叮囑道:

  “記住,是先去把運糧槽船的冊本送給江州城的監察使沈大人,由沈大人處理這筆糧食,在此之前别自作主張送去其他縣。
另外,路上注意安全。

  “遵命。
”燕六郎颔首,又眨巴眼睛小聲道:“放心吧明府,燒糧船這事……咱們玩剩下的。

  歐陽戎瞅了他眼,沒說話,回頭朝木讷不動的柳阿山問:

  “柳家那邊可有什麼動靜?

  柳阿山搖頭,“隻有一些老劍匠發牢騷,暫未發現柳家有何動作,西岸的劍鋪一切如舊。

  歐陽戎若有所思颔首。

  燕六郎忍不住側目看了眼木讷的瘦高漢子。

  他在明府身邊主要是負責縣衙方面的事情,偏向公務;而一些不方便擺明的私下事,明府都是交給這位阿山兄弟。

  有些事情就連他這個親信也蒙在鼓裡,事後才隐隐後知後覺。

  記得之前柳阿山贖身後,明府沒有讓他加入縣衙的體系,而是讓他去赈災營的流民間組織了一批青壯人手。

  所以與燕六郎手下的捕班,算是兩批人,都在明府手下辦事,一明一暗,而不久前熱情招待王操之等外來糧商時,便是第一次配合。

  不過現在看來,這位阿山兄弟在龍城本地的人脈與消息源似乎比他還廣些,至少在其曾做過夥夫官奴很多年的古越劍鋪是如此。

  “等會兒不用跟來,我與六郎去找主持,你回家看望下你阿母與胞妹。

  歐陽戎朝柳阿山不容拒絕的吩咐了句,便當先帶着二人離開遮目亭,繼續上山,青石台階旁一些探進道路中央的野花青草打濕了三人袍擺。

  這幾日,龍城的雨水頗多,一直落落停停。

  眼下,午時才剛過,明明擡頭能看見太陽高懸,可頭頂的細雨還是反複無常的來,趁着這太陽雨中場休息,歐陽戎一行人繼續趕往東林寺。

  今日上山也算是公事。

  這次折翼渠的開鑿,筆直的河道繞開了縣城的主要建築群,從大孤山腳不遠處的位置橫穿過去。

  某位隻想搞錢的年輕縣令尋思着,既然以後會享受這種水運便利的好事,香火更旺,某狗大戶古寺怎麼也得投些錢出些力意思意思吧,加入其中,官僧共建嘛。

  所以今日算是梅開二度又來打秋風的,不對,是父母官又來下基層噓寒問暖,體驗下寺廟齋院的夥食。

  一想到開明大方的善導大師那副當仁不讓的聖潔面容,山道上趕路的年輕縣令不禁露出些不好意思的笑容。

  不過也不怪他惦記,因為眼下衛氏女皇明晃晃地扶持佛教,打壓與離氏皇族關系緊密的南北道門,導緻大周朝佛風頗盛,各地寺廟确實很富。

  趕了大半路,未到古寺,細雨又落。

  幸虧柳阿山雖話少卻經驗豐富,出門拎了三把油紙傘。
歐陽戎接過一把紅傘張開。

  三人撐傘前行,欲找亭子再歇。

  或許是早晨天晴的假象,也或許是今日是什麼特殊日子,三人一路上瞧見不少龍城縣的富戶香客出行登山。

  特别是富人家的小姐、夫人們,有很多戴帽女郎帶着丫鬟登山,上東林寺燒香。

  不過這中途的太陽雨,明顯是錯亂了她們中大多數人的手腳。

  三人走了一會兒,終于遇見一座竹林旁的空蕩小亭,本要過去歇息,不過歐陽戎瞧見不少沒攜傘的香客女郎跑往小亭。

  他與六郎、阿山他們對視了一眼,沒有過去占位置。

  歐陽戎帶着他們,隔得稍遠的站在路旁一簇濃密竹葉下,撐着油紙傘歇腳。

  期間不少經過的女子香客相續發現小亭,匆匆小跑進去。

  眼瞅着這座小亭逐漸被莺莺燕燕的女郎們占滿,又閑來無事,歐陽戎眸光投了過去。

  看着看着,歐陽戎被其中一道頗為顯眼的倩影吸引了目光。

  這是一位穿着桃色齊胸襦裙的女郎,頭戴白紗帷帽,看不見模樣,但體态窈窕,靜立雨中。

  她身邊還跟着一個臉色着急的包子臉小侍女,企圖往擁擠的亭内擠,不過和其它邊緣處的女郎們一樣,當然是擠不進去。

  且若僅此而已,目光挑剔的歐陽戎倒也不會太注意。

  可歇腳時無聊的他發現些迥異。

  例如眼下,小亭已被其它富家小姐、夫人們帶領丫鬟站滿優異位置。

  桃裙女郎與包子臉小侍女隻能站在亭外最後一級台階上,這是屋檐擋不到的地方,她們的大半邊身子被漸漸淋濕。

  可是與其它同樣被擠出亭外的焦急衆女相比,桃裙女郎姿态十分甯靜,頭戴并不能遮多少雨水的帷帽,看不見表情,人在細雨中俏立不動。

  不多時,亭外的這陣太陽雨緩緩停下,躲雨的小姐、夫人們伸手探出,驚奇發現後,趕忙帶着丫鬟跑出亭子,朝古寺小跑奔去。

  那位桃裙女郎依舊沒動,反而是帶着面色疑惑的包子臉小侍女,從容轉身,走進此前擁擠、此刻空曠的小亭,低頭輕拍衣袖。

  而這時,太陽雨忽又落下,說來就來,才剛剛跑走一點路的小姐、夫人們瞧見古寺仍遠,趕忙往回跑,待原路返回小亭,她們身上已經全被淋濕。

  站在小亭中央的桃裙女郎并沒有幸災樂禍,隻是默默轉身,取出手帕,垂首幫助幾位似是相識的女郎擦拭衣裙上的雨水。

  這些皆落在了不遠處歇腳的某人眼裡。

  全程迥異的表現,與其它手忙腳亂的從衆女郎們擺在一起,很難不顯眼。

  有些女子即使是看不見臉,光是氣質就足以令人側目。

  霧氣朦胧的雨幕下,某位年輕縣令想了想,從容收起紅傘,遞給柳阿山。

  “送去亭子。

  “老爺,就一把傘如何分?
還是算了吧,您事忙。

  “不用分,能派個丫鬟去寺裡找僧人借傘就行了。

  歐陽戎輕輕搖頭道,轉身去與燕六郎湊一把傘。

  柳阿山一愣,點點頭,帶着朱紅油紙傘,趕去小亭處。

  他一聲不吭的把傘塞給亭外雨中一個臉色微愣的小丫鬟後,立馬離開,回頭去追已然轉身走人的歐陽戎二人。

  隻當是一段小插曲,三人頭不回繼續趕路,前往東林寺。

  身後的小亭内,其它女郎們或害羞或好奇地張望那位送傘不留名的俊公子背影,蘇裹兒兩指微微挑開帽下白紗,瞧了眼那把紅傘。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