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康亞選擇的不是别人,正是趙原。
趙原有些意外,跟石康亞可是素未謀面啊。
蔣正波摸了摸鼻尖,“石教授,您,您還真是有眼光啊!
一眼就挑中咱們醫院最年輕的副主任醫師。
您與趙原之前認識嗎?
”
石康亞淡淡一笑,“我與趙醫生第一次見面。
但我聽過不少關于他的故事。
趙醫生前不久在瑞納與賈秀璋教授一起合作了一台肺移植手術,此事在業内影響巨大。
當時那場手術直播,我全程觀看了。
”
趙原連忙謙虛地說,“謝謝石教授的賞識。
其實我們天華胸心外科比我經驗豐富,基礎更紮實的專家有很多,穩妥起見,您可以再斟酌斟酌?
”
石康亞啞然,認真道,“我選你當助手,可不是拍腦門做出的決定。
其實我在來的路上,就作過全面考慮。
你的基本功紮實,水平很高,關鍵是年輕。
這台手術是體力活,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足夠的穩定性,很難将手術完整地做下來。
”
蔣正波在旁邊笑着說,“趙醫生,你就不要謙虛了。
你的水平,大家有目共睹,要珍惜這次寶貴的經驗,不要辜負石教授對你的賞識。
”
趙原見此情形,也就不再猶豫,“行!
我肯定竭盡所能。
”
其他醫生也算是瞧出來了。
估計石康亞早就跟蔣正波提到趙原。
否則,蔣正波也不會讓人将趙原請來會診。
蔣正波這戲演得挺好!
石康亞對趙原的态度十分欣賞。
若是趙原當機立斷地接受第一助手的職責,石康亞可能會覺得趙原有點輕浮,不夠沉穩。
但趙原第一反應是拒絕,而且将自己的姿态放得特别低。
如此印象分瞬間就上來了。
至于趙原那番謙虛的表态,對天華胸心領域的諸多醫生而言,也給了充分的台階可下。
不過,即使如此,難免還是有人心生不滿。
那些主任副主任醫師礙于身份不會說什麼,但資深主治和住院醫們内心開始冒酸泡了!
“醫院還真是卑微啊,竟然邀請南協的人來做這台手術。
咱們天華難道沒人了嗎?
”
“嘴巴硬有啥用?
在小兒心外領域,石康亞是粵省毫無争議的第一人。
”
“是啊,咱們要換位思考,可以近距離觀摩手術了,也是難能可貴的機會。
”
“觀摩手術也算是機會?
瞧瞧趙原,直接擔任第一助手。
”
“那也是人家憑本事赢得的機會。
石康亞看過他的手術。
”
“别低估趙原的實力,他現在已經是副主任醫師,準省級專家級别。
再過個幾年,估計要變成大腿級人物。
你們就留點口德吧,指不定未來還得請他幫忙呢。
”
全國從事醫務工作的人員有幾十萬人,其中鳳毛麟角的屈指可數。
一般來說,高手隻會跟高手交朋友。
一則,都處于高處不勝寒的位置,朋友會越來越少。
即使你有心結交朋友,但不處于一個段位,根本沒有共同語言。
二則,當你到了一個層次,接觸的人脈也是同層次的人,更高層次的人遇不上,低層次的人即使遇上了,也少有接觸的機會。
石康亞與賈秀璋在醫療圈的地位十分接近。
兩人經常會在一些高端會議照面。
都是胸心方向的外科醫生,兩人不僅是同行,還是朋友。
之前那台肺移植手術,石康亞全程關注。
在術後石康亞還邀請賈秀璋私下見面,兩人進行了手術複盤,将流程與細節全部摘出來,最終得出結論,這台手術的關鍵人物竟然是擔任第一助手的趙原。
要知道趙原可是第一次參與肺移植手術,就能展現出如此驚人的才華。
這也是為何石康亞知道趙原沒有類似手術經曆,卻敢于讓他擔任一助的原因。
任何一台手術都事關人命,不可能拍腦門,憑好惡做決定。
另外,石康亞對天華其他醫生并不熟悉。
比較有名的是李賢。
但他在小兒心髒手術領域涉獵不多。
江強則是瓣膜病方面的專家。
至于後起之秀高倩,她主要擅長的領域是主動脈夾層。
綜合考慮,石康亞最熟悉的是趙原。
尤其是基礎縫合部分,甚至與自己團隊的副主任醫師相比,亦不遜色。
自己團隊的副手昨日已經抵達國外踩點,否則,石康亞肯定要選擇用自己的人。
石康亞看過那名患兒,從體格檢查及儀器檢測的情況來看,不容樂觀。
石康亞看似風輕雲淡,但對這台手術的成功率并不能保證。
畢竟小兒心外手術的風險太大,難度系數太高。
百分之十靠手術,百分之九十則是看患兒的造化。
要知道早在幾十年前,像這種手術,都不需要讨論,直接選擇放棄。
優勝劣汰,适者生存是世界的規則。
醫生動用手段将這種病兒留在人間,本身就是違背天理。
從玄學角度來看,屬于逆天而行。
為了保證新生兒的質量和母親的安全,醫院在孕期已經形成一整套科學的産檢。
其實早在患兒出生之前,就已經知道最壞的結果。
趙原與石康亞找到患兒的家人。
患兒的母親還沒有恢複,整個人處于極其虛弱的狀态,她自己患有心髒疾病,此次生産也是九死一生。
“我女兒怎麼樣了?
”她掙紮着從床上爬起,渴求又忐忑地望着蔣正波。
蔣正波與她介紹,“這位是國内知名小兒心外專家石康亞教授。
具體情況,由他來給你說明。
”
石康亞耐心地告訴患兒的家人。
盡管知道對方可能聽不懂,但石康亞還是要将疾病的複雜程度,以及手術思路耐心告知患者家屬。
“如果你們願意的話,一個小時之後就給孩子做手術。
不過,任何手術都有風險,尤其是孩子這麼小,特别脆弱。
”
“石教授,請問手術成功率是多少?
”患者的父親輕聲詢問。
“很低!
”石康亞表情嚴肅。
患者母親咬牙,“不做手術,孩子肯定活不了。
做手術,仍有一線生機,必須要做!
”
石康亞感歎母親的堅強,他見過很多類似的病例,經過解釋之後,能堅持做手術的依然是少數。
畢竟這是一台成功率很低的手術,最終可能落得人财兩空。
蔣正波接到電話,遞給石康亞。
石康亞接過電話,面色凝重。
顯然,給他打電話的人,身份特殊。
趙原意識到這台手術不同尋常。
難度放在其次!
能請動石康亞這麼晚來天華跨院手術,說明這家人的能量不小!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