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54章 引薦信
牡丹三人縮在大石頭後面,眼睛緊緊盯着前面的王家人。
那個小管事一直在氣急敗壞的咒罵着。他們一共有七個人,費了好大得力氣也沒有把車身擡起。
這時對面有一輛牛車慢吞吞的走來。
“小姐,他們要劫牛車。”
阿七咬着牙說話,那些人真夠可惡的。
王家人一哄而上,直接将牛車卸下,給馬兒套上,倒是沒有要那頭牛。
被打倒在地的趕車人,鬥笠和蓑衣全部散開,整個臉糊滿了泥。
大概是看到他的牛還在,便沒有再上前争執。
王家的人合力将箱子擡到車闆上,揚長而去。
這下好了,不用等到天黑了。
被搶了車闆的農人,悻悻的爬起,穿上他的蓑衣,戴上鬥笠,騎上他的牛離開。
路過牡丹三人時,他們聽到那人狠狠的說道:“我要去衙門報官,我記住了你們的長相。不會放過你們的。”
牡丹三人緊了緊身上的蓑衣,待他走過,站起了身。
小冬狐疑道:“衙門會管他的事兒嗎??”
“希望會受理,這樣可以為王家多一項罪名。”
牡丹希望那人能夠說到做到,真的去報官。
“走吧,我們已經耽誤好久。”
主仆三人踏上泥濘的道路。
二月底,大雍各地的學子齊聚京城參加三年一次的會考。
同時來到京城的,還有那些年前簽訂了盟約的國家派來的使臣。
皓月使臣是第一個到的,竟然是姜淼的弟弟。
他這次來是代表皓月長駐大雍的,芮錦淳對這個小舅子是諸多關照。
紫岚國的使臣晚兩天到的,與他同行的還有藍和的屬官。
當天夜裡,這位屬官就秘密出現在謙王府。
“下官拜見謙王。”
“起來吧!藍太子要你傳什麼話?”
屬官身形微躬,“殿下讓下官告知謙王,大雍的西北方出現了一個強悍的民族,它對大雍、神月和濟源三國邊境,構成了威脅。”
墨雲臨心中一動,就聽那屬官又說道:“我家殿下希望王爺能夠有所打算,抓住這個機會。”
藍和的意思,墨雲臨心裡很清楚。
他是讓自己趁這個時機,謀求最大的權利,若是能掌控兵權最好。
可那談何容易?
“藍太子的意思本王知道了?你就在使館待着吧,本王随時會派人找你。”
他要好好的想想,下一步怎麼走?
命人将藍和的屬官送走,墨雲臨獨自一人坐在書房發呆。
他要想親自掌控兵權,就得去邊境,還得有戰役讓他指揮。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要說父皇,就是墨雲策都不會讓自己去的,他也不認為自己有那個能力。
不能直接掌控兵權,就隻能是掌控握有兵權的人。
墨雲臨捋清思路,朝楊氏的院子走去。
皇宮,墨雲策收到暗衛的消息,隻是挑了挑眉,沒有多說什麼。他要看看墨雲臨能蹦達到什麼程度?
第二日,楊氏一早派人給靖王府遞了帖子,得到靖王妃的回複後,立刻開始梳妝打扮。
“王妃這些日子的氣色好了許多。”
奶嬷一邊給楊氏挽發,一邊滿臉笑意的看着鏡中的楊氏。
這些日子,王爺常宿在王妃屋裡,夫妻感情又如之前那樣,如漆似膠。
楊氏看着自己紅潤的面色,對這段時間的夫妻生活非常滿意。
“王妃要好好把握機會,在為王爺誕下一兒半女,您的位置就無人動搖了。”
楊氏的眼神逐漸黯淡下來,她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再有子嗣,就連正兒都是托了太子妃的福。
可如今再去找太子妃,她有些拉不下面子來。
奶嬷似乎猜到了她的心思,說道:“雖然王爺與太子不對付,可您又沒有得罪太子妃,而且醫者仁心,太子妃應該不會拒絕給您看診的。”
奶嬷的話,讓楊氏有了想法,也許芮錦希會答應幫她的。
去靖王府的路上。楊氏滿腦子都在想,怎麼讓芮錦希再幫她看診。
侍女喊了好幾聲,她才回過了神。
整了整衣袖,楊氏想起今天的任務,打起了精神。
靖王府正堂,靖王妃端坐在主位上。
楊氏一進來,就被她一身的貴氣折服。
“靖王嬸今日這一身可謂華貴,真是太襯您了。”
靖王妃淡淡的笑道,“這算什麼?我在西北時比這穿的還要好。那些将軍的女眷們都要比照我的穿戴來裝扮。”
“那是應該的。她們怎能比得過靖王嬸?”
楊氏說着,示意侍女将她帶來的禮物呈上。
靖王妃早已看到是侍女手中捧着的長方形紫檀木盒子。
先不論裡面裝的什麼,光是這個盒子就價值千金。
靖王妃眼神動了動,墨雲臨是個懂事的,隻這個紫檀木盒子就送到了她心坎上。
楊氏親自打開盒子,一套極品的羊脂白玉首飾,呈現在眼前。
靖王妃驚訝的看着眼前的羊脂玉,這一套首飾,不論玉髻,玉墜,玉環,還是項鍊镯子,通體溫潤無瑕,合在一起是一朵蓮花,每一樣分開又是一朵小蓮花,純白聖潔。
周圍傳來吸氣聲。這可是難得一見的聖品。
靖王妃再也擋不住臉上的表情,迫不及待的上前仔細端詳。
楊氏垂下眼,遮掩住自己的不舍。
想到墨雲臨要圖謀的事,她又堆起笑容。
“靖王嬸喜歡嗎?”
“當然!”
靖王妃毫不掩飾地脫口而出,目不轉睛地盯着這套首飾,顫抖的伸出手,輕輕的撫摸,觸手的溫潤感讓她滿足。
楊氏靜靜的等了片刻,直到靖王妃身邊的老母母咳嗽一聲,才将靖王妃神識拉回。
“說吧,今日來有何事相求。”
“我家王爺聽說西北受到異族人侵擾,頗為擔憂。可他在兵部沒有走得近的人,又不方便打聽,便想派自己人前往西北,查探一二,也好為皇上分憂。隻是對邊疆不熟悉,想請靖王嬸推薦一個熟悉的将領。”
靖王妃心領神會,“這個好說,我給你們寫封信,帶着去西北邊境找此人便可,想知道什麼,他都會如實相告。”
“多謝靖王嬸。”
楊氏順利的拿到了靖王妃親手書寫的引薦信,便不再久留,匆匆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