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84章:自爆
正當面完聖,蕭鶴川準備離開的時候,聖上身邊的福公公便急匆匆的進來了。
“皇上,外頭有人敲登聞鼓,要告禦狀!”
登聞鼓,就是曆代帝王為表示聽取臣民勸谏和冤情,特意在朝堂外設立的,許臣民擊鼓上聞,所以謂之登聞鼓。
“是何人要告狀?
”聖上皺眉問道。
他這登聞鼓,自自己登基以來,就沒響過幾次。
“禮部尚書之孫,郭乾身邊的書童!”
“哦?
所為何事?
”
最近這禮部尚書家裡的事情還挺多的,之前科舉的時候,郭乾的答卷讓人大失所望,現在身邊的書童又要告禦狀了。
蕭鶴川知道,赫連璟那邊策反成功了,穆青敲了登聞鼓,郭乾的那些腌臜事,再也遮不住。
他知道,自己如今不适合繼續留在這裡,于是便主動向聖上告辭。
結果,聖上卻說,讓他留下來一起旁聽。
既然如此,蕭鶴川也樂的親自看看郭乾的下場,以解自己的心頭之恨。
因為是敲登聞鼓,所以聞詢前來的人很多,很多大臣們都要過來旁聽。
皇子們也不能缺席,穆青直接被帶到了大殿上。
禮部尚書帶着孫兒慌忙進宮,看見穆青跪在大殿上的時候,差點兩眼一黑暈了過去。
郭乾在看見穆青的時候,直接沒忍住上去踹了他一腳,罵道:
“白眼狼,吃裡扒外的東西!”
穆青被他一腳踹翻在地,禮部尚書連忙拉住他。
“逆子,這裡是勤政殿,你休要放肆。
”
郭乾也是氣的狠了,都忘記了場合了,乍一看才知道自己是在大殿上,還好皇上還沒過來。
随着太監的唱報聲,一聲皇上駕到,所有人都畢恭畢敬的站好,回到各自的位置上,不敢再到處東張西望。
郭乾看見,蕭鶴川居然也跟在皇上身後,随着他一同前來,當時便内心嫉妒的發瘋。
聖上在龍椅上坐下,看着下方跪着的穆青,問道:
“穆青是吧,你擊響登聞鼓,告禦狀,所告何事?
”
今日四個皇子都在場,穆青面對這種場合還是很害怕緊張的,整個人都在發着抖。
他擡眼看向赫連璟,赫連璟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眼神,安全感滿滿。
想到日前,珣王親自見了自己,并告訴自己,他會一直站在他身後,給他撐腰,給他後路。
隻要他願意站出來指證郭乾,以後他所面對的就是極度光明的未來,再也不需要仰人鼻息,他可以擺脫奴籍,未來參加科舉入仕,真正的鹹魚翻身。
不僅如此,他的後代也不用再繼續為奴,而是以書香門第命名。
這對于穆青來說,誘惑太大了,但凡是個人都拒絕不了。
加上,他又被郭乾傷了心,自己對他盡心盡力,他卻從沒有把自己當個人看,一不高興了就是打罵。
所以,思前想後,他終于決定了,相信珣王殿下,賭一把,給自己賭一個好的将來。
“賤奴要狀告禮部尚書之孫郭乾,也就是我的主子,脅迫奴才在科舉考試中替他作弊,他每一場考試的答卷,都是奴才一手完成的。
”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開始看向禮部尚書和郭乾。
禮部尚書兩眼一閉,渾身透露着絕望,他就知道是這事。
郭乾也是臉色慘白。
他們絲毫沒有懷疑過是有人知道他們的陰謀,他們自以為瞞的很好,根本沒人知道,當然了,他們沒有料到有蕭鶴川這個BUG。
他們完全認為是穆青自己要自爆。
穆青額頭上,到現在還纏着繃帶。
“你胡說八道什麼?
你一個書童,哪裡來的這麼大的口氣?
我勸你想清楚再說話,你父母在郭家這麼多年了,一直忠心耿耿,怎麼就出了你這麼個混賬?
”
郭乾狗急跳牆,當着聖上的面,話語裡已經帶上了威脅。
他搬出了他的爹娘,意思是你爹娘還在我府上,你最好想清楚在做決定。
聖上一個眼神,福公公立馬就注意到了,他一甩拂塵,清了清嗓子。
“大殿之上,不得喧嘩。
”
郭乾很急,但是又不敢急,說他心裡不慌是不可能的,他沒想到穆青居然會出賣自己。
赫連璟見狀,立馬搭腔:
“穆青,你有何冤情,但說無妨,若冤情屬實,自有聖上為你做主。
”
“你既然敲了這登聞鼓,隻要有冤情,且查證過屬實,朕自當為你做主,你可無後顧之憂!”
連聖上都說了這話了,穆青瞬間就有底氣了。
他梗着脖子反駁道:
“皇上,我自小跟在公子身邊,對公子忠心耿耿,但公子不念從小一起長大的情誼,從未把我當成人看,隻要不高興了,動辄就是非打即罵,尚書大人讓公子專心科舉,可公子并無這個天賦,奴才打小跟着公子進出學堂,對讀書一事頗有想法,一旦閑下來,便專心研讀書本自學,頗有成效。
尚書大人偶然間發現奴才有讀書方面的天賦,而郭氏兩代人都是科舉入仕,書香門第,可到了公子這一代,他又才能不顯,每日招貓逗狗,尚書大人焦心不已,于是便想到了讓奴才替公子作弊的法子,自那以後,公子但凡參加什麼詩會茶會,都會帶上奴才,讓奴才替他作答,之後便是童試,府試,是奴才親自去替公子考的,後面的鄉試,院式,會試,因為管理嚴格,不能再替考,于是尚書大人便利用職位之便,提前獲知了考試題目,讓奴才提前寫好答卷,再給公子熟背,以此作弊,這麼多年以來,公子在外顯露的所有才能,都與他本人無關。
所以此次殿試,因為押錯了考題,以至于一開始準備的答卷派不上用場,所以公子才會在殿試上出醜,什麼都寫不出來,如果不信的話,奴才可以和公子對峙,他所有的答卷,奴才都可以背出并默寫出來,還有在那些詩會上的所有詩句,皆是奴才一人所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