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71章 德不配位
上一世,郭乾就是仗着自己的祖父是禮部尚書,所以提前就知道每場考試,具體的題目是什麼,但他就算是知道,卻也是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家夥,他根本寫不出好的答卷。
可郭家是書香門第,士大夫之家,禮部又是主管科舉的。
禮部尚書和其子都是走的科舉之路,禮部尚書是當年的探花郎,他的兒子稍微差一些,但也是個傳肱,到了他孫子這一輩卻是資質平庸。
所以,郭尚書各種砸資源培養,在國子監給各種送禮疏通,想要孫子多學一點。
幼年時期的郭乾才幹不顯,根本沒人覺得他在讀書方面有什麼天賦,甚至他從小就很皮,喜歡到處惹禍。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衆人突然發現,郭乾似乎讀書越來越厲害了,夫子交代的作業他都完成的很好。
甚至,在各種詩會上,他都能寫出很好很點題的詩句,一時間在京都聲名鵲起,衆人都說,禮部尚書的孫子郭乾開竅了,他們家的讀書天賦終于顯露了。
自那時開始,郭乾就十分享受衆人的追捧,在各種場面出盡風頭。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根本不是他本身的實力,而是因為他背後有人在代替他完成這些。
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試,都有人替他完成,到最後就變成了他自己的本事,在詩會上也是,有人替他寫,功勞卻是他自己的。
在京都,幾乎每個世家子弟身邊都會有一個兩個書童陪讀,伴讀,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書童可以和自己的主子少爺同吃同住,一同進出書院。
每次夫子上課的時候,在隔間都會設立一個專門的區域給那些書童坐,方便他們随時随地伺候自己的主子。
但最有好處的一點就是,他們也可以跟着學到很多東西。
讀書這種事情,本來就是看天賦的,天賦好的,不管什麼東西,他都是一學就會,而且還能融會貫通。
郭乾身邊的書童便是如此。
他打小跟在郭乾身邊,給他當書童,陪着他讀書,習字,年紀還小的時候,并沒有人發現他在讀書方面的天賦,他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便是看書學習,但是郭乾是個很混賬的性子,他更多的是把他當成玩伴,希望他能陪着自己瞎胡鬧,每每看見他用功讀書的時候,他都嗤之以鼻,甚至還以主子之名責罰他。
也不知道從何時起,郭尚書突然發現了這一枚璞玉,于是,他便和兒子商量了一下,開始培養這個書童,讓他專門代替郭乾去完成考試。
郭家在京都是很有話語權的,家裡有個當貴妃的女兒,還生下了皇長子,可謂風光無兩,他又官拜正二品尚書,雖然禮部沒有什麼大的油水可撈,但在科舉培養人才方面,他們很擅長。
郭尚書也決不允許自己的孫子在讀書方面這般碌碌無為,這實在是太打自己的臉了,所以他覺得如此行事,有自己做保障,又有楚王和貴妃擔着,他根本不怕出什麼問題,行事愈發大膽。
從一開始的隻是讓書童代替他完成課業,代替他寫詩,到如今,直接代替他寫文章用作科考。
郭乾每次考試之前,隻需要把書童寫的文章背下來,牢記在心,等到考試的時候再默寫下來即可,事實證明,他們的确押對了寶。
上一世,郭乾靠着那書童給的答卷成為了榜眼,還利用手段搶走了蕭鶴川進入翰林院的名額,可惜他德不配位,靠着虛假的學識,到了真正要用的時候,卻是原形畢露。
進入了翰林院,就會被聖上關注,很多時候上朝,聖上會依據一些時事,對他點名提出疑惑,讓他作答,他卻支支吾吾的答不上來,久而久之,聖上對他這個榜眼的實力也就産生了懷疑。
那蕭鶴川又是怎麼知道這些事的呢?
這些事還得從赫連璟被封為太子以後算起,那會的蕭鶴川已經憑着實力,年紀輕輕便入了戶部當差。
赫連珩被囚禁,貴妃也失寵,入了冷宮,郭家一落千丈,聖上看在郭尚書是三朝元老的份上,對他寬大處理,隻是降了幾階官職,打算将他發配到偏遠地區為官,但就在這時候,郭乾身邊的書童突然站了出來,将郭乾這些年利用他作假的事情全都抖落了出來。
試問,有人長期将屬于自己的知識和學問據為己有,靠着自己一步登天,而自己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卻永遠隻能藏于幕後,你會甘心嗎?
答案,當然是不甘心!
那時候的郭家已經倒台了,不足為懼,但他隻有一次替自己申辯的機會,也隻有這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所以他不能錯過,在郭家離開京都之前,他去敲了登聞鼓,替自己申冤。
這件事當時在京都可是掀起了好大的水花,在得到證實過後,确定郭乾所有的成就,都和他本人無關,全是他的書童代勞的。
而他本人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纨绔子弟而已。
聖上大怒,覺得郭家這種行為,就是在挑戰自己的皇權,在把自己當成猴子一般戲耍,居然在他眼皮子底下玩這種花樣。
聖上直接收回了敕書,直接判了郭家滿門流放,而那書童,看在他是身不由己的份上,聖上給了他一次機會,解放了他的奴籍,讓他有機會可以親自參加科考,發揮自己真正的實力和光芒,做一個對大慶有用的人才。
而他也确實不負衆望,成為了新科狀元,他的天賦,不低于蕭鶴川,隻是蕭鶴川的運氣稍微比他好一點罷了。
沒幾年,聖上便去世,赫連璟登基以後,他便是成為了一朝首輔,權傾朝野。
不過,這個書童,雖然在讀書方面有天賦,但是在政治才幹上的本事卻欠佳,以至于他就算考上了狀元,進入了翰林院,但他長期為奴,受打壓,受脅迫的日子過的太久了,也造成了他性格上的不足,他喜歡計較,小肚雞腸,這樣的性格,是走不遠,也爬不了多高的。
他進入翰林院,摸爬滾打多年,直到蕭鶴川快死的時候,他還是在五品的位置上不聲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