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026章:财不外露
蕭母得了兒媳婦的點頭,心裡頭也就踏實了,她這四兒媳婦是個很扛事的,她放心。
她把自己的名字告訴給管事的,管事的拿起筆給她簽了名字在她按的手印上。
但在結賬之前,管事的還得再問一句。
“二位,是哪裡的人?
家住何方啊?
這個咱們濟善堂也得打聽清楚,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日後方便尋人。
”
這藥材不比其他的東西,一個不慎真能吃出人命的,哪能含糊,肯定要打聽清楚,這也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管事的,我們娘倆是婆媳關系,我們是花溪縣,白馬鎮,仙鶴村的,我丈夫家姓蕭,村裡就我們一家蕭姓的,我有四個兒子,到時候去了一打聽就知道。
”蕭母做成了生意,這心裡頭高興,加上這濟善堂管事是個懂事理的,算是遇到好人了,于是仔細的說了自家的地址。
尤其是說起自己有四個兒子的時候,面上那個驕傲勁兒,擋都擋不住。
管事的在心裡細細記下了,嘴上也沒忘了說幾句客套話:
“呦,那您好福氣啊,四個兒子,以後享不完的清福,還有你這兒媳啊,也是這個!
”他對着姜歲豎起了大拇指。
姜歲突然被誇,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
蕭母就不一樣,聽見他誇自己兒媳婦,立馬親昵的挽着姜歲的手:
“那是,這是我四兒媳婦,屬她乖巧聰明哩,懂得還多。
”
管事的點頭贊成,心想,這婆媳關系處的這麼好,也算是不多見啊,他是過來人,要是自己的妻兒和母親也能相處這麼融洽就好了。
很快,賬房拿着銀子過來了,兩個價值十兩的銀錠子,還有五兩碎銀,當着娘倆的面過了小秤,一兩都不差。
隻是姜歲看着那兩個十兩的銀錠子,心裡犯了琢磨,她直言道:
"管事的,能否麻煩您給我們把這兩個銀錠都換成碎銀?
"
管事的聞言,不解的皺眉:
“都換成碎銀子?
這是何意?
”
蕭母也不太明白,可她總想着姜歲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隻聽姜歲解釋:
“管事的,我們都是莊稼人,家裡離這縣裡也遠,這銀錠子揣在一個兜裡,未免太招人注目,我們娘倆又都是女子,手無縛雞之力對吧?
小心點總是好的,所以我就想着,要是把銀錠子換成了碎銀子,我們更方便帶在身上,還有句話說得好,雞蛋不放一個籃子裡,要碎也不能全碎了不是,再一個,換成碎銀子的話,平日裡也好花銷,能找的開”。
别怪她多想,反正小心點總沒錯就對了。
管事的一聽,原來是這麼個道理,倒也是,她們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的,又是娘倆,這縣裡頭總有那麼些個不幹正事,遊手好閑的玩意,可别讓他們盯上了。
“都是小事,給你們換就是了,你倒是心思細,考慮的很周全。
”他一看姜歲就是個當家的料。
蕭母聽完也是一拍腦袋,對啊,這銀錠子這麼大一個,裝在荷包裡鼓鼓囊囊的,的确太招人注目了,換成碎銀子,一人裝一點在身上,要丢也不能全丢了。
最後,姜歲如願拿到了一堆碎銀子,她和蕭母分了一下,一人一半裝進錢袋子裡面,沉甸甸的,但讓人心裡頭美滋滋的。
買賣做完了,管事的讓夥計送娘倆出門,十分客氣。
這也讓娘倆對濟善堂的印象越來越好,怪不得人家能做的這麼好呢,那是有原因的。
才走下台階,一輛馬車便停在了濟善堂門口。
這馬車不大,車身所用的布料顔色也很素淨,但這布料一看就很柔順,在太陽下還泛着光,應該是上好的絲綢,馬車所用的木料也是黃梨木所制,足以說明這馬車主人的身份不低,且為人低調。
馬車上走下來一個年輕男子,身着淺藍色錦衣長袍,袍角和袖口繡着竹子,淺淺的,很是清爽好看,腰間還配着香囊玉佩,頭戴玉冠,是個貴公子。
而且,還是個俊美的貴公子,生的面如冠玉,朗月清風的。
濟善堂的夥計一看是他,立馬熱情的迎上來:
"二公子您怎麼來了?
快請進,我這就去告知管事。
"
“嗯,路過花溪縣,順便過來巡查一番,最近店内可有瑣事繁雜?
”公子的聲音溫潤,一如其表。
但姜歲和蕭母也隻是順道看了個熱鬧,沒放在心上,要說好看的話,姜歲還是更喜歡蕭鶴川那種顔,更加戳她的心,符合她的審美。
手上突然多了一筆巨款,蕭母和姜歲都有點不自在,但也不妨礙她們心裡美滋滋的。
“走,咱們去給鶴川買桃酥去,再去給你買花布裁兩套衣裳穿,哦,還有,答應你嫂嫂們的繡花鞋,那鞋底還有裡子面子都得買去。
不過你放心,我不花你賺的錢買,娘花自己的錢給她們買,這些都是你賺的,自然都給你。
”蕭母應該不惦記這些銀子。
她三觀很正,這些銀子是姜歲弄的的靈芝和人參換的,那就是她的,不能用,更不能用在她那些嫂嫂們身上,不合适。
“哎呦娘,什麼你的我的,你花就行了,但是我覺得吧,今天就買桃酥回去就行,至于别的就改天在鎮上買吧,路途遙遠,咱們這大包小包的拿着也不方便,而且我也不急着穿新衣裳。
縣裡頭的東西肯定比鎮上貴,所以咱們還是改天去鎮上再買吧,今天就早點回去算了,而且,财不外露,咱們穿這麼寒酸,還大包小包的整,不就是在露财嗎?
”
姜歲心裡頭顧慮多,她身帶巨款,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心裡頭總是不踏實的,還是早點回去吧。
蕭母仔細想了想,贊成的點點頭,覺得姜歲言之有理。
“那行,就聽你的,今個隻買桃酥回去,多買點,大家一塊兒吃。
”
“好嘞,買桃酥去。
”姜歲一手挎着籃子,一手挽着蕭母的手,娘倆樂呵的去找糕點鋪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