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四合院:霸道的人生

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收糧點

  老魏的辦事效率還是挺高的。

  當天下午,他就和供銷社達成了協議。

  由軋鋼廠出人,在供銷社的名義下成立一個下屬的收糧點。

  不過,協議裡規定了這個收糧點的職能。

  這個收糧點唯一的職能就是替軋鋼廠食堂采購糧食和其他食材。

  當然,供銷社也是無利不起早的主,他們不會無償的提供幫助,他們要求軋鋼廠每個月上交五十元的管理費,并且定期派專人查看賬簿。

  再然後,就是軋鋼廠和供銷社重新簽訂了供應合同,定量下調兩成,并且價格上調三成。

  不是軋鋼廠願意吃這個虧,而是不簽不行。

  現在全國都缺糧食,各個單位的夥食标準都下調了,即使軋鋼廠不同意,人家也可以單方面毀約,你還不能把人家怎麼着。

  一句話,沒糧食。

  你能拿他怎麼着?

  當天下午,老魏就把成立收糧點的文件和手續送到送到楊軍的辦公桌上。

  文件和手續都有了,下面就是租個房子成立收糧點了。

  這種事,不用楊軍出馬,自有房管科的人替他辦了。

  第二天下午。

  房管科的人就把租房合同和房門鑰匙送到了采購科,然後,老魏又把鑰匙送到楊軍辦公室。

  當天晚上下班回家,楊軍就把衆人叫到自己院子裡。

  他把成立收糧點的計劃跟楊安邦他們講了一遍,然後把門面房的鑰匙已經經營許可證遞給他們。

  “安邦,以後你就是這個收糧點的負責人,你來負責收購糧食。”

  “啊,哥,我……我怕我做不好,要不然還是讓我進廠子吧。”楊安邦苦着臉道。

  “收糧食你不會?”楊軍氣得想抽他。

  自己費勁巴拉的為他們着想,他還不領情。

  進廠上班有在外面自由嗎?況且,你這麼大歲數進廠當學徒,你敢叫人家師傅,人家還不樂意答應呢。

  學徒工一般都是從十幾歲開始學的,像他這麼大年齡的都是有十來年工齡的老職工了。

  你一個快三十的人去叫一個年齡比你小的人師傅,你好意思叫,人家也不好意思答應啊。

  “隻是收糧食嗎?”楊安邦諾諾的問道。

  “對,你每天隻幹一件事,就是收糧食。”

  楊軍解釋道:“我們這個收糧點,隻收糧食,不賣糧食,隻要有人來賣,你按市價收下就成,其他的什麼都不要管。”

  “那……那就好,這我能幹。”

  楊安邦聞言,頓時心頭一松。

  如果像楊軍說的那樣,這還真是一個輕松的工作,風吹不着,雨淋不着,雖然他不怕吃苦,但是誰又想進廠子掄大錘啊。

  “趙紅梅和周苗苗也過去幫忙,目前就你三人,過幾天還要進一個人。”

  楊安邦老婆趙紅梅和周苗苗一聽,頓時兩眼放光。

  “哥,我們也能去上班嗎?”

  楊軍點了點頭道:“對,你們也去拿份工資,趙紅梅你隻能算臨時工。”

  “不過,好在你每個月也能領18塊錢的工資,能補貼點家用。”

  “謝天謝地,終于能有工資拿了,18塊錢一個月不少了,在俺村都能頂半年的收入了。”趙紅梅紅着臉激動道。

  “是啊,已經不老少了,沒想到我們女人也能頂半邊天。”周苗苗也非常激動。

  楊安邦和周苗苗都是軋鋼廠正式工,唯有趙紅梅不是,她隻能算臨時工。

  不過,好在她不計較這些,畢竟一個隻靠掙工分的人,能拿十八塊一個月的工資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楊安邦是軋鋼廠正式工,但趙紅梅和兩個孩子不是,他們依舊是農村戶口,隻是跟着楊安邦在城裡吃商品糧罷了。

  如果依照楊安邦那每個月二十四斤的定量,顯然是不夠一家人吃的,隻能去黑市用白面定量換窩窩頭,即使那樣,也是不夠吃的。

  别看三大爺闫埠貴每個月隻有二十七塊錢的工資,為何他能養得起全家,而楊安邦卻養不起?

  那是因為三大爺一家都是城市戶口,全家七口人都有糧食定量,而楊安邦一家隻有他一人有定量,他的老婆孩子是沒有的。

  如今有了這份臨時工工作,每個月十八塊錢的工資,也能補貼點家用了。

  “錢和賬要分開,趙紅梅你管錢和票,周苗苗你管賬,錢賬要一緻,決不可出現對不上賬的狀況,你們懂了嗎?”楊軍交代道。

  “懂了,哥。”

  兩人應聲道。

  第二天一早,他們幾人就去了收糧點。

  這個點離他們住的地方隻有四十分鐘的路程,這也是楊軍特别交代房管科專門在這附近租的房子,為的就是離家近一點。

  楊軍也沒上班,直接開車帶他們過去。

  這是一間不大的院子,前面是80平的門面房,後面是住的地方。

  門面房已經被打掃過了,裡面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

  門的一側挂着一塊白底黑字的牌子,上面寫着,

  “金水橋供銷社分站。”

  在這一行大字的旁邊還有一行小字,上面寫着“隻收不賣”四個字。

  沒有領導幹部剪彩,也沒有百姓圍觀,楊安邦在門口放了一挂小鞭炮就算營業了。

  供銷社的人來看了看,指導了幾下就回去了。

  随後,财政科科長花海天又送來了一些錢和糧票,他四處轉了轉,撇了撇嘴,什麼話都沒說就回去了。

  他不相信這麼個地方還能收到糧食,他覺得領導設立這個收糧點,完全是多餘。

  随後,楊安邦、趙紅梅和周苗苗三人就幹坐在店内眼巴巴的等着人登門賣糧。

  一連幾天,沒收到一粒糧食。

  一回到家,三人就苦着臉向楊軍彙報情況。

  楊軍本就沒想他們能收到什麼糧食,他成立這個收糧點的目的并不在于此。

  “閑着不是挺好?你小子是不是兩天不幹活就發慌。”楊軍嘴裡吃着飯,看着蹲在門口抽旱煙的楊安邦道。

  “哥,總這麼下去不是個事吧?要是一粒糧收不上來,月底怎麼跟廠子裡交差。”

  楊軍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無非怕成績太差,以至于廠子要撤掉這個點。

  他倒不怕,大不了進廠掄大錘,可趙紅梅怎麼辦?

  她隻是個臨時工,如果這個點被撤了,她隻能回家帶孩子了。

  “你怕什麼?不是還有你哥我嘛?”

  楊軍笑了笑道:“你安心的工作,萬事有你哥頂着,說不定過幾天,生意就好起來了呢。”

  “哎,但願如此吧。”

  楊安邦無奈歎氣道。

  一連兩個星期過去了,店裡的情況并沒有好轉。

  每天下班,楊安邦準時跟楊軍彙報收糧情況。

  “哥,今天收到糧食了。”

  楊軍剛進家門,還沒來得及洗手吃飯,楊安邦就興沖沖的跑過來跟他報喜道。

  “哦,收了多少?”

  楊軍一聽,不錯嘛,終于開張了。

  “嗯……三斤二兩棒子面。”楊安邦紅着臉道。

  噗嗤!

  楊軍剛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立馬噴了出來。

  “不錯,這是一個好的開頭,再接再厲。”

  楊軍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你不要光想着收糧食,我們也要收食材,像大白菜、土豆、豬肉、甚至是山裡的野味,我們都收,一定要拓寬思路,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讓店裡的生意好起來。”

  “哥,我就差給他們跪下了,我每天站門口不停的吆喝,嗓子都冒煙了,愣是沒人賣糧食。”

  楊安邦急的抓耳撓腮。

  “你站門口吆喝了?”

  楊軍大吃一驚,問道。

  “餓,我們三個輪流吆喝呢。”

  楊軍翻了翻白眼,氣得想抽他。

  現在查得這麼嚴,你這麼一吆喝,誰還敢進來?

  “立馬停止吆喝,什麼都不要做,有人來就收,沒人來就歇着,你聽明白了嗎?”

  “哥,為啥啊?”楊安邦疑惑道。

  “哪來的這麼多為什麼,叫你幹什麼就幹什麼。”

  楊安邦是個榆木腦袋,沒有他弟弟楊安國聰明,有些道理跟他講不明白,隻能用命令式的規定他的行為。

  你這麼一吆喝,别人不找你麻煩,恐怕供銷社就該找你麻煩了。

  你這不是和他們搶生意嗎?

  現在哪個供銷社不為糧食的事發愁?

  城裡的居民向他們要糧,各大工廠和單位向他們要糧,他們的主任被逼得不知躲到哪兒去了,你在這裡還和他們搶糧,人家不找你麻煩找誰麻煩?

  “從明天開始,上班就開門,下班就關門,能收多少糧食就收多少,絕不許出去吆喝,聽到了嗎?”

  “聽到了,哥。”

  楊安邦雖然不理解楊軍為何這樣做,但他還是應了下來。

  說完,他也不留下吃飯,直接回去了。

  自從這個供銷社分站成立,楊安邦一家就搬到那邊去住了,一是那邊要留人看守,二是三家人擠在一個院子裡确實不習慣。

  楊安邦走後。

  他一個人抽着悶煙。

  軋鋼廠現在有二萬多名職工,按照每人每天二兩定量來算,一天就要消耗近五千斤的糧食。

  一斤面能蒸出來1.5斤的饅頭,按照這個标準算,一天真正的消耗是三千三百斤的糧食。

  而供銷社那邊,每天隻能提供三千斤的糧食,剩下的三百斤缺口隻能靠軋鋼廠自己想辦法。

  軋鋼廠也沒辦法,隻能下調工人夥食标準,每天限量供應,每人隻有一兩七錢的定量。

  一兩七錢也就一個小小的馍馍,對于幹重體力活的職工來說遠遠不夠的。

  現在廠子裡大多數職工對下調夥食标準是怨聲載道的,甚至出現了職工大鬧食堂的情況。

  楊軍知道,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遲早會出事。

  現在要做的,就是除了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外,就是盡可能多的弄到糧食。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