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準備年夜飯
所謂的幫,倒也不是手把手的幫,隻是在一旁提點而已。
很顯然,小家夥也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
與其直接動手把魚叉好送給小夥伴,還不如讓小夥伴自己學會叉魚,這才是長久之計。
有了二寶的幫忙,大狗很快就叉到了一條魚。
不過那條魚有點小,也就跟二寶的巴掌那麼大,估計都不夠大狗二狗兩兄弟吃的。
于是,大狗跑過來跟安小暖商量:“嬸子,您能不能再等我們一會兒啊?
這條魚太小了,我們得再叉一條魚。
”
說完,怕安小暖不答應,又連忙雙手合十:“拜托了嬸子,很快的,最多兩刻鐘!
”
安小暖見狀,有些好笑又有些心疼:“去吧,不着急,我在旁邊看着你們。
”
大狗聽言,道了聲謝,趕緊跑回水裡去了。
眼下時辰還早,安小暖也不急着回去做年夜飯,主要就是怕天氣太冷,把孩子們凍着了。
好在大狗二狗運氣不錯。
繼叉到了第一條魚後,約摸一刻鐘左右,兄弟倆幾乎是前後腳,各自又叉到了一條魚。
如此,他們總共就叉到了三條魚,也算收獲滿滿。
雖說那三條魚個頭都不大,但勝在數量多,也夠一家三口吃一頓了。
不過大狗二狗都是懂事的孩子,回到岸上第一件事,便是把三條魚中最大的一條挑出來,放到了安小暖的木盆裡。
大狗笑呵呵說:“嬸子,這條魚是感謝您和二寶的。
謝謝您在旁邊看着我們,我們才能放心去叉魚,也謝謝二寶教我們叉魚的技巧。
”
安小暖看着如此懂事的孩子,心都要融化了。
她連忙把那條魚拿出來,還給大狗:“嬸子有魚,剛剛二寶不是叉到一條了嗎?
夠我們吃了。
你阿娘肚子裡還有弟弟妹妹,最是需要補充營養,你把魚拿回去給她吃。
”
言畢,見大狗還想說什麼,又道:“鄰居嘛,就是要互幫互助的,你不用跟嬸子這麼客氣。
再說了,以前嬸子沒來的時候,你們家也沒少幫大寶二寶他們啊,對不對?
”
“這……”
“好了~嬸子知道你們的心意,嬸子謝謝你們了。
”
安小暖彎腰,一邊把大狗挽起的褲腿放下來,一邊朝二狗和二寶道:“趕緊回去烤烤火,别凍壞咯!
”
冬天的溪水格外冷冽,她洗一洗菜都覺得手指疼,更别提孩子們還光着腿下水叉魚。
大狗二狗第一次叉到魚,正興奮着呢,一直都沒察覺到冷。
如今安小暖一提醒,他們立馬打了個冷顫,嘿嘿笑了兩聲。
“趕緊回家去。
”
安小暖催促了一句,帶頭往家的方向走。
幾個孩子見狀,連忙跟上。
二寶覺得自己是個叉魚高手,跑到了最前邊,人還沒回到家呢,就開始朝院子裡大喊:“阿奶!
三丫!
我又叉到魚啦!
”
大狗二狗見狀,也提着木桶往自家院子裡跑。
兄弟倆一邊跑一邊朝屋裡大喊。
“阿娘,今晚有魚湯喝咯!
”
“阿娘,我和大哥叉到魚啦!
”
安小暖看着像兔子一樣蹦蹦跳跳的幾個孩子,笑着搖了搖頭。
回到家後,她撿了點野蔥和山胡椒的葉子,交給二寶:“把這些拿去給你翠花伯娘,炖魚湯的時候可以放一些。
”
廖大伯和易大伯手腳麻利得很,就這會兒的工夫,竹牆和竹門的進度都已經完成一半了。
等全部弄好後,再固定到地上,一個簡易的洗澡間就能誕生。
安小暖去看了一眼,按照廖大伯和易大伯的速度,那洗澡間今天就能做好。
想着馬上就有洗澡間能用,安小暖連頭發絲都是愉快的。
回到竈房,她立馬開始做年夜飯。
由于糙米有限,但今天又多了兩個大老爺們吃飯,為了能讓大家夥兒都吃飽,安小暖特地刮了好幾塊野淮山丢到鍋裡,跟糙米飯一起煮。
菜呢,三菜一湯就夠了。
一道紅燒魚,一道清炒木耳,一道野蔥炒雞蛋,還有一鍋龍鳳湯。
别的菜都好做,就是那龍鳳湯吧,得早早炖上,才能炖得出滋味來。
所以在煮上糙米飯後,安小暖就開始剁山雞肉和蛇肉。
所謂的龍鳳湯,其實就是雞肉蛇肉湯,是南方一道極其滋補的美食。
雞是鳳,有滋補健身之效,龍是蛇,能活血明目。
兩種肉放在一起炖湯,既有蛇肉的清香,又有雞肉的鮮美。
在安小暖才幾歲大的時候,她在爺爺奶奶的村子裡有幸喝過一次龍鳳湯,那味道簡直絕了。
不過也就隻喝了那一次。
畢竟蛇類是野生保護動物,随着不斷有人走進大山普法,山裡的人就很少再吃這些東西了。
安小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出龍鳳湯的美味,隻能依照小時候的記憶,将蛇肉和雞肉分别先焯一遍水,然後單獨把蛇肉冷水下鍋。
小時候她是見過爺爺炖龍鳳湯的,但事情太過久遠,所以隻能記住大緻的步驟。
蛇是冷血動物,所以肉跟血必須得分開,還得把蛇肉清洗幹淨,否則會有腥味。
蛇肉跟冷水同時下鍋,要一次性把水加夠,中途不能加水。
先是大火燒沸,然後轉小火慢炖,等蛇肉煮到半熟,再加入雞肉,繼續小火慢炖。
野姜切成絲, 野蔥隻取蔥白,一并丢到鍋裡,跟着蛇肉和雞肉慢炖一個多時辰就行。
等蛇肉跟雞肉炖爛以後,再加點山胡椒的葉子和鹽巴調味,一道龍鳳湯就完成了。
在等着龍鳳湯炖好的空檔,安小暖開始切野蔥,打野雞蛋,清洗木耳,腌魚肉。
說是腌魚肉,其實也沒什麼調料可用。
無非就是往肥魚身上加點姜絲和蔥白還有鹽巴,然後再按摩按摩。
龍鳳湯味道鮮美,還沒炖好就已經飄香四溢,在院子裡幹活的廖大伯和易大伯被饞得不行,肚子咕噜咕噜叫。
易大伯還算能忍,往肚子裡灌了一碗水就繼續幹活。
廖大伯可跟易大伯不一樣。
他好奇得很,放下手裡的竹子就去了竈房,還不忘嘀咕道:“這個小暖啊,也不知道在搗鼓什麼好吃的,還讓不讓人幹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