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物價恢複正常
再說說物價。
這兩個月,青山縣的物價已經降到了正常水平。
頭繩頭花那邊也因此受到影響,接連降了兩次價。
頭繩呢,孫掌櫃給安小暖一文錢一個,頭花的話,是八文錢一朵。
相較于之前的價格,簡直是腰斬!
不過好在這已經是最終的價格了,因為物價已經恢複正常,再降也降不到哪裡去。
一開始,看着價格降成這鬼樣子,安小暖都不打算再接這個活來幹。
再加上布莊那邊,孫掌櫃已經找好了繡娘,即便安小暖不再接這個活,也不用擔心影響布莊的頭繩頭花生意。
可後來想想,還是接吧,蒼蠅腿再小也是肉啊。
更何況這買賣沒什麼成本,碎布頭都是布莊提供的,安小暖這邊頂多就是耗費點時間和精力,這就是最大的成本了。
而且這買賣她可以不做,但張翠花不行啊。
張翠花現在就指着這點進項養家糊口呢,若突然斷了這個進項,張翠花恐怕又得抑郁。
于是,安小暖便老老實實帶了碎布頭回去,重新和張翠花商量價格。
最初,她是想讓張翠花接過這個買賣來幹。
孫掌櫃那邊給她多少錢,她就給張翠花多少錢,不做中間商吃差價了。
至于交貨還是她去,反正也是順手的事情。
而且和布莊簽協議的人是她,換人的話布莊那邊肯定不願意。
可當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張翠花說的時候,張翠花并不同意。
還說,如果安小暖把所有的錢都給她掙,那她也不做這個頭繩頭花了。
“小暖妹子,頭繩頭花這個活兒是你談來的,我隻是跟着你做。
之前咱們不是說得好好的嗎?
布莊降你的價,你就降我的價,布莊給你漲錢,你就給我漲錢,這樣咱倆都有得掙。
所以不管價錢是漲是降,咱們還是像以前一樣就行,絕沒有你不掙錢光讓我來掙的道理。
”
張翠花态度堅決,安小暖隻能作罷。
最後,和張翠花商定了,頭繩七文錢十個,每十個安小暖從中掙三文錢。
實在是頭繩的價格太便宜了,隻能這麼定。
而頭花,安小暖給張翠花四文一朵。
雖然價格降了有一半,可張翠花還是很高興。
對于她來說,有進項就行了,總好過沒有。
下酒菜那邊價格也降了,但降得不多。
畢竟安小暖的手藝在那裡,且她做的下酒菜目前還沒有其他競争對手,不愁銷量。
她隻需要變着花樣去提供下酒菜,不讓食客們吃膩就行。
王家那頭,十一月中旬的時候安小暖也去過一次。
但由于二寶已經上學,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動不動就帶着多多哈利上山捕獵,所以這一次的獵物不多。
呃……甚至可以說是很少,隻拿了四條蛇過去。
一來,冬天本就沒什麼野味。
二來,安小暖也沒有天生神力。
即便多多哈利在山上遇到了野豬和野狍子之類的獵物,安小暖也沒有辦法将其捕獲,隻能爬到樹上躲着,别把自己的小命給丢咯。
好在王老爺那邊也能理解。
大冷天的,能送四條蛇過去已是極不容易了。
于是,便給了安小暖一個極其漂亮的價格,每條蛇十兩,進賬四十兩。
當然了,這四十兩剛到手沒兩天,又被安小暖花出去了。
之前給的五十兩材料錢不夠,她又給了五十兩。
同時,大寶二寶的束脩和住宿費夥食費,也是每個月一交的。
采買肉類和蔬菜需要花錢。
每次進城包的是牛老伯的牛車,也得花錢。
當然了,跟建房子比起來,這些都是小錢了。
許是有工程隊在,又許是董家兄弟得知了事情的真相,覺得自己不占理。
反正這兩個月啊,董家兄弟沒來找安小暖的麻煩。
?
為此,杏花村的原住民沒少調侃董翠芬。
一個婦人牽頭:“翠芬啊,你之前回來不是把娘家兄弟帶來了嗎?
聽說要找小暖大夫麻煩啊?
最後怎麼不找了?
”
另一個婦人立馬跟上:“找什麼啊,要我說啊,冤家宜解不宜結,更何況這件事情本就是翠芬的錯。
”
又一個婦人道:“是啊,翠芬你這一次可虧大了,得罪了一個大戶。
人家小暖大夫建的房子你去看過沒?
我前兩天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那房子可是青磚砌起來的,别提多氣派了!
她給工程隊安排的夥食也好,每天有葷有素的,為此還經常包牛老伯的車去城裡買肉。
你說說你,當初要是不得罪她的話,她的錢哪裡輪得到城裡的屠夫來掙?
直接讓你娘家送肉來就好了。
”
“是啊是啊。
”
一個特别會計算的嫂子也站出來:“這每天都得有肉,工程隊的壯勞力還不少。
而且房子一建就是兩個月,這得多少肉啊?
我算她五天要買一頭豬,一個月就是六頭豬,兩個月就是十二頭!
?
老天爺啊,現在房子還沒建好咧,指不定還得建一個月。
十二加六,那就是十八頭豬,要命了,好多好多錢啊,翠芬你虧大咯。
”
張翠芬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類似的話,好像她和安小暖不對付是她的損失一樣。
這讓她很不爽。
每每有人調侃她,她就會狠狠罵回去,順便表示自己不在乎那點利益。
“你們那麼喜歡當狗去巴結那個安小暖,那你們就去啊,别在老娘面前啰裡八嗦!
”
“誰稀罕她那點錢?
有錢了不起啊,我娘家的豬肉丢給狗吃都好過賣給她!
”
“我娘家的豬肉又不愁賣,用得着她來買?
”
“你們一個個吃飽了撐着是吧?
我的事情要你們管?
”
“我沒錯,錯的是安小暖,是她先來惹我的!
我罵的人又不是她,她憑什麼來欺負我?
我警告你們,你們都給我把嘴閉上,誰再說我錯了,我就撕爛她的嘴!
”
“你們這群長舌婦,若我沒記錯的話,家裡都養有豬吧?
今年過年是不是要殺豬啊?
把我惹急了,我讓你們有豬都沒人幫忙殺!
”
得咧。
這不知錯不認錯的态度依舊,甚至對相處了多年的同村人也嚣張至極。
一時間,董翠芬在杏花村更不讨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