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制糖
甘蔗喜高溫,喜濕潤,喜陽光,還喜歡疏松土壤。
靠着野外生存知識,秦琴一路朝着正确的方向走,時不時的,還停下來取一塊土,細細辨别。
也不過是走了一個時辰的功夫,果然就依着她的判斷,在一塊向陽地裡找到了野甘蔗。
秦琴把車子一放,樂得手舞足蹈:“是了,是了!
就是它們了!
”
秦秋平一看,卻是歪了嘴:“娘,你在說笑呢吧?
這玩意兒我熟,不就是後山常見的高茅草嘛?
它的葉子有鋸齒,就連皮糙肉厚的老牛打旁邊經過也一劃拉一道血口子。
就連牛都不吃!
”
“後山常見?
那我咋沒看見?
”
“我小時候還有,不曉得為什麼,後來那山就漸漸啥也沒有了,這種草也就沒有了。
那山後來成了死山。
”
“所以咯,好東西不往死山裡長。
”秦琴套上袖筒,帶上勞動手套,甩給了秦秋平一套同樣的,“穿上!
不然一會兒割到肉了,有你哭的!
”
秦秋平正想要辯解自己從來不哭,秦琴就已經開工幹活了。
俗話說得好,肥地百物生,過人高的野甘蔗,上面還纏着不少菟絲子,地上也有雜草。
秦琴要保證煉糖的純度,就不能帶了這些雜草回去。
否則分分揀揀的,又多一道工序,還平白影響了甘蔗新鮮度。
一旦甘蔗不新鮮,不但出糖少,出的糖還次。
所以秦琴得先用耙子把菟絲子和雜草扒拉開去,然後再砍甘蔗。
她投入地幹活,沒注意到給她打下手的秦秋平看着看着,動作慢了下來,眼中充滿欽佩。
秦秋平不知不覺地嘀咕:“娘,有你在真好。
”
“秋官,你在說什麼?
”
“沒、沒什麼!
哎喲,娘,這一棵好粗哇!
這個可以拿來生啃麼?
顔色瞅着還沒熟?
”
“呵呵,什麼沒熟。
這種是青皮甘蔗,熟了就這樣子的!
跟平日村子裡啃的紫皮甘蔗不一樣……這種隻能榨糖用,你敢用嘴生啃,它就能把你上下兩個口都給拉得出血!
”
秦琴話糙理不糙,秦秋平也習慣了,他問能不能吃也不是因為嘴饞,純屬沒話找話罷了。
秦琴把甘蔗砍掉,那些鋒利如鋸子的硬葉子全削了,隻留了根光杆,再砍成和車子邊緣平齊的段,這才紮成捆,一摞摞的往車上堆。
把偌大的樹林裡的成片野甘蔗砍掉了七成,樹林好像成了瘌痢頭,東秃一塊西秃一塊的,才算把一輛車裝滿。
剩下的,秦琴就道:“留着讓它們慢慢長吧。
明年興許還能再來割一茬。
”
可惜家裡地不夠,否則索性自己種甘蔗了……現在是顧不上了!
秦秋平答應着,把一些割下來的雜草堆在車上,秦琴看見了,微微一笑,豎起大拇指誇道:“聰明。
遮掩一下也好,省得村子裡的人來問。
”
路旁經過發現了些茅根,秦琴也沒浪費,全都挖了出來,正好回家可以煲茅根竹蔗水。
母子倆開開心心的一塊兒拉着車往村子裡走,路上果然見到有人好奇地問:“傻丫,大早上見你拉車出門,以為你去哪裡幹活呢。
怎地拉了一車草回來?
”
秦琴笑着說:“也不全是草,這不是有點兒草藥麼。
反正,吃的,燒的,治病的,什麼都劃拉一點兒。
囤好了,省下功夫幹别的。
”
這算是她工作時積下的習慣,集中某個時間段來攻堅克難。
不想聽入了鄉親們的耳,卻人人眼前一亮,交口稱贊:“你看看,聽起來就有道理。
”
“不愧是秦大朗的閨女,秦大朗也是這般說話行事的!
一個人就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
“可惜死得突然……”
對面一個眼刀扔下去,啜起嘴巴做個“噓”的話音,“當着矮子别提短!
——傻丫,你這法子聽着不錯,我回頭也試試去。
”
應付完了鄉親們的搭讪,秦秋平就納悶了,趁着四下無人,問:“娘,怎麼人說什麼話,你都不生氣似的?
隻管點着頭說是?
”
秦秋道:“有話無話,也是一句嘛。
别人又沒有得罪你,天天烏眼雞似的跟人撕逼,過的哪門子日子?
行了,看到那邊堆曬着的黃土沒有?
去給我取兩捧回來,要幹淨的曬幹的啊!
”
糖比鹽精貴,尤其在近海的這一帶,隻要舍得下力氣,總不難搞到些帶鹹味的東西。
但糖卻難,許多人家待貴客,往往就一碗糖水。
文蘭縣裡有那種制糖的世家,也是依靠種甘蔗,給官面上的人熬湯,早早成了巨富之家,等閑人不得碰面,縣太爺見着了都得禮讓三分的。
先前秦琴從空間裡拿了一些糖出來,說是自己買的,熬了饴糖,讓家裡人結結實實吃了幾天甜的,當真是叫人回味無窮。
後來她拿出來的水晶糖果和彩色小糖豆,更是從來不曾見過的稀罕物。
每個孩子都分到了一點點,都不舍得多吃,用油紙包着,時不時的掏出來舔一舔,過過瘾罷了。
今天聽說秦琴采了一車雜草回來說能熬糖,家裡人就把門給反鎖上了。
秦四奶奶看着甘蔗,念着佛道:“阿彌陀佛,這是野甘蔗,吃着都嫌不甜的,咋還能熬糖?
”
秦琴解釋道:“吃着不甜,熬出糖漿就甜了。
那套石臼,洗幹淨了沒有?
”
秦大朗給她留下來一套石臼,能幫得上大忙。
一家人在竈屋前面忙活,明湛籠着袖子,站在門口看着,就說:“當年嶽父榨糖,須得找個壯漢坐在橫杆上,才夠力氣把甘蔗裡的糖汁榨出來。
如今你們幾個綁一塊,隻怕還差一半。
”
秦琴道:“那是我爹的法子,我是用别的辦法。
”
秦四奶奶道:“榨糖坊裡用牛拉榨機,也是個法子。
我們家卻沒有牛……”
“秦四奶奶,用不着牛。
把那套水車的腳踏子,跟石臼連起來,按照我的法子,比壯漢蠻力好使。
”
名副其實的廢物利用,把秦大朗丢下的各種東西搗鼓起來,當秦琴踩着水車的腳踏,幾個絞盤轉動之下,拉動了巨石打在石臼上的時候,全家人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