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急迎聖旨
秦琴這是真的震驚了!
“聖旨?
”
那人嘴角一勾,笑了一笑,揚臉點頭:“僥幸讓我趕在了前頭,否則禦前失儀,兩位可就好事變壞事了!
快點準備吧!
”
不一會兒,聖旨即将要到山蘭村的事情,就跟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整個村子。
幸虧這地方有禦稻田,竟有全套迎接聖旨的東西,什麼香爐香案,什麼牲禮酒水,就連蒲團都有。
整整齊齊的準備好了,點起了兩尺長的大香,明湛也回來了。
作客在外,也沒什麼像樣的名貴衣服,撿一身幹淨的袍子換上,荊钗束發,再擦幹淨鞋子上的泥巴。
一切就緒,兩名錦衣太監,帶着聖旨騎着馬來了。
秦琴和明湛并排跪在地上,聽太監宣讀聖旨:“奉天承運……夫婦造橋有功……皇恩浩蕩……允以嘉賓禮往皇家别業伴駕,共沐天恩……欽此……”
骈四俪六,全都是極其深奧的文言文,秦琴聽得直瞪眼。
她也不怎麼懂這些禮儀,明湛似乎也是。
幸好瞿素清機靈,二話不說跑到禦稻田裡去拽了一名吳把總出來,讓吳把總現教了一番。
現在夫婦二人現炒現賣的三跪九磕,再雙手高高舉過頭頂,接過了聖旨。
這會兒秦琴終于逮到了機會,低聲問明湛:“阿湛,他剛才長篇大論的,說什麼來着?
”
“……”明湛說,“就是說,我們造橋有功,所以皇帝來的時候,讓我們去蹭吃蹭喝,享受幾天,長長見識。
”
秦琴秒懂,咧嘴笑了:“噢——”
看着她傻呵呵的樣子,明湛忍不住問道:“你不是能認字算數麼,怎麼這都不懂啊?
”
秦琴道:“意思我明白,可這裡頭全都是咬文嚼字的,一句話意思扯開十句來說,我就擔心我想岔了。
”
明湛輕笑一聲:“有道理。
”
秦琴道:“如果是我寫,我就一句話。
秦琴和明湛兩口子,造橋有功,大大的好。
朕來玩了,你二位可以過來長長見識,吃住朕全包了……”
話音未落,發現明湛瞪着自己,一臉活見了鬼似的。
才發現自己得瑟過了,吐了吐舌頭,沒往下說。
幸而聲音小,也沒被别個聽見。
明湛翻了個白眼,說:“這麼大逆不道的話,以後可别說了啊。
”
“噢……”
“要說說給我聽就得了。
”沒想到的是,明湛還有後半句,讓秦琴也險些活見了鬼。
輪到她翻白眼,明湛笑了一笑說,“你這嘴編起故事來,比茶樓裡的先生樂子大多了……”
秦琴狠狠白了明湛一眼,哼哼唧唧:“要不是人多,我掐死你……”
确實人很多,迎聖旨是大事,山蘭村的人,全都圍攏過來了,個個看着他們,敬畏無比。
那目光看得秦琴怪不自在的,她縮了縮脖子,說,“真沒想到聖旨會傳到這兒來,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啊……”
明湛低聲說:“不是沒想到,我猜,他們肯定先到靠海村去了,沒見着人,再一路打聽過來。
”
秦琴點點頭,道:“聽着就怪辛苦,皇糧不好吃啊。
”
從懷裡拿出兩個秦四奶奶針線的荷包,把随身帶的五十兩的銀票,卷吧卷吧,一個荷包一張。
明湛遞給倆太監:“辛苦兩位公公了。
”
倆太監看到那荷包是細棉布的,很樸素,眼底先是流過不屑。
年紀大點兒的那個中年太監打開一條縫,斜眼一看,看到裡頭是五十兩的銀票,臉色又和緩過來,笑容沒之前那樣矜持高貴了,帶了三分暖和氣:“兩位大喜。
”
明湛道:“不知道公公怎麼稱呼?
”
中年太監回了個江湖禮,說:“灑家王誠剛。
這一位是潘志宗。
”
又一個五十兩的荷包塞過去,明湛低聲詢問:“我們什麼時候動身?
有什麼需要講究的沒有?
煩請公公指點一二?
”
王誠剛卻是一瞪眼:“還問什麼時候動身?
馬上就走!
聖駕不定啥時候來呢,難道還要皇上等咱們不成?
”
……
回到屋裡收拾東西,明湛道:“拖着馬車太慢了,我們直接騎馬走吧。
”
秦琴傻眼:“那馬車咋辦?
”
明湛道:“直接留下了。
”
他的意思是,把馬車直接送給瞿素清了。
瞿素清自然十分高興,馬車可值不少錢,而且明湛的馬車是特别訂做的,上面很多小機關,能減震,能儲物,還輕巧,坐着一點兒都不會暈。
作為回報,瞿素清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幾樣山珍送給了明湛,都是些擱現代很有判頭的野生動物零件。
此處不必細表。
正忙亂着,瞿梁氏走了進來,一臉敬畏,期期艾艾的對秦琴道:“姐,我之前不知道你們竟是貴人……還跟你姐妹相稱的。
你不會怪我吧?
”
秦琴看着她,和聲道:“怎麼會呢。
我也是村裡人啊。
”
“以後我們該怎麼處,還是怎麼處。
”
“等這樁事了了之後,我還過來,看看山蕈和竹笙長得如何了。
”
興許日後還有機緣,擡舉成貢品呢……不過這事兒隻是停留在秦琴的計劃中,沒有影兒,她就先不畫大餅了。
瞿梁氏眼睛一亮:“真的啊?
你還來?
”
“當然來啊。
”秦琴道,“正經事和偷閑的事,都得來。
”
瞿梁氏咧開嘴笑了,把手裡一直捧着的芭蕉葉遞上來:“姐,蕉葉粑粑蒸好了,這是我倆一起做的……你帶着路上吃。
”
這蕉葉粑粑,是一大早天還沒亮的時候,瞿梁氏就起來做的。
秦琴也幫了一點忙,主要幫忙把芭蕉葉剪成圓形……勉強,算是一起做的。
接過了蕉葉粑粑,手裡沉甸甸的,秦琴的心裡也沉甸甸的。
她看着瞿梁氏,也是咧開嘴笑了,笑得鼻子酸酸的。
一行五人騎馬下山,山路崎岖不好走。
一開始明湛和秦琴拘謹地跟在兩個公公身後。
後來潘志宗中了暑,鄒知府那使者鄒文成就建議讓潘志宗和明湛一起騎小青骢。
秦琴巴不得自己騎一匹馬,就跟潘志宗換了馬。
這樣下山的速度快了一些,但到了山腳,太陽也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