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慧妃有喜
爐香冉冉,是定神的香。
慧妃身上挂着的荷包、香袋兒、零碎兒一個都沒有了,僅剩幾個金銀器來掩人耳目。
喝了口茶,停了一停,秦琴道:“這後宮裡,自七皇子之後,似乎再沒有聽過嬰兒啼哭了。
”
慧妃眼眸閃了閃,偏過了頭:“你知道得倒是挺多……那你有什麼法子幫幫本宮麼?
”
慧妃以民間女子的身份入宮多年,無依無靠,膝下荒涼。
如果現在有了孩子,無論是皇子還是公主,那才算是有了真正的依仗。
秦琴道:“法子不是沒有,而且還很簡單。
就是娘娘要受點苦。
”
她的法子簡單粗暴,空間裡有一次性注射器,還有硫酸鎂。
.oγg
所謂先兆流産什麼的,不就是靠硫酸鎂來保胎麼。
中醫治本,西醫治标,成年人兩樣都要。
給慧妃注射了硫酸鎂,秦琴看着她明慧的眼眸,道:“娘娘,您剛才說的,今天這兒的事情,不要跟任何人說。
”
出身江湖,慧妃也很能忍疼,一霎不霎的回看着秦琴,說:“後天就是宮裡集體請平安脈的日子,到時候如果診出有什麼不妥。
你就别打算去避暑了,直接等着腦袋搬家吧。
”
……
回到家裡,秦琴若無其事地該幹嘛幹嘛。
擔心去了避暑山莊吃得不習慣,她把空間裡的泡面拿了一包出來,叫來家裡的廚娘,問:“這種面餅子,你能做出來麼?
”
家裡的廚娘是春花親自精挑細選過的,廚藝了得,而且對新事物新菜式接受能力特别強。
她接過方便面,翻來覆去看了又看,掰下來嘗了一嘗,又按照秦琴說的法子泡開了嘗過了味道,兩眼放光:“好東西,好東西。
可以幹吃,也可以泡發了吃,味道鹹鮮——”
秦琴問:“你就告訴我,這東西能不能做出來?
”
廚娘道:“回夫人,這個面餅子不難做,不過就是抻好了的波浪面條用油炸過而已。
道理跟泡烤面餅是一樣的,可以說,有手就行。
至于醬料,我吃出來的是牛肉醬的味道,牛肉粒子不多,忒有些偷工減料了。
我能調理出比這個更好吃的醬料來。
整個面的鹹鮮味兒,源自調味粉包,這個卻難。
”
她粗粗胖胖的手指,一樣一樣指過去,最後落在脫水蔬菜上,面露難色:“要說最難的……卻是這一包菜葉子。
小人不知道這是用什麼奇妙的手藝,能夠把胡蘿蔔、圓白菜、蔥粒子、蛋粒子做出這般口味來。
雖說泡發過後口感跟新鮮的有所參差,但……如果在冰天雪地,隻能靠窗台上發起來的水蒜芽得一點兒青菜味道時,能有這麼一包換換口味,那真的是金不換。
興許貴人們不稀罕吃這點子東西,窮苦人家啊,是恩物!
”
秦琴沒想到廚娘竟說出這一番大道理來,越聽越有道理,不禁肅然起敬,道:“這個……非一般人能夠做出來。
你如果喜歡,就帶一些回去。
我現在想要的是這個面條,既然除了蔬菜之外,别的都可以做,那就先别考慮這個蔬菜的問題,先把别的做了看看。
特别是面條,我反倒是最需要這個面條。
”
有了方便保存的方便面,别的澆頭不就可以随機應變?
廚娘聞言,爽快地一口答應。
秦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給你三天時間……”
廚娘卻爽朗笑:“夫人說笑了,不用三天。
如果夫人現在有空的話,小的立刻做給您看看,嘗嘗。
看看有什麼需要不對的,立刻告訴小的,讓小的去琢磨去改,那豈不是更快?
”
“有道理,就這麼辦。
”
于是一行人到了貝園的大竈間,隻見廚娘穿好圍裙戴上頭巾圍了口罩,用溫熱茶水洗幹淨手,在長一丈寬二尺的大條案上灑下面粉,開始和面搓面條。
在那面條裡,還無師自通的加入了好些鴨蛋,廚娘說:“這是瓊州來的姐姐們跟小的說的法子,說是面條不用水,隻用雞蛋,面條來得爽口噴香。
”
她做了一坨鴨蛋面,一坨普通的蓬草水面,分别手擀刀切,切成粗細均勻的面條,用小秤秤好一份一份的。
秦琴在上首坐着,看着廚娘那勤快麻利的模樣,十分滿意。
随手就往飲用水缸裡加了十幾滴空間的靈泉水,把飲用水缸弄得仙氣飄飄的。
幫廚的兩個小丫頭也不落後,一個燒火,一個看火候,把油鍋熱好,廚娘戴上手套袖套,防止油星飛濺燙到自己,用笊籬撈着面條,下油鍋炸。
油花滾滾,面香撲鼻,廚娘一邊寸着勁兒輕抖笊籬裡的面團,一邊大聲對秦琴解釋:“夫人,炸面團要裡外裡都熟透,須得中溫入鍋。
炸得表面泛出跟雪天太陽似的淡金色,就要撈起來涼透,再進一次油鍋裡複炸。
這樣才不會表面炸焦了,裡面還夾生,才均勻熟透。
”
春花在旁邊就笑着嫌棄:“肥姨,夫人叫你做一點新奇吃食,你倒是教起夫人來了。
好不托大!
”
廚娘臉紅紅,秦琴見她窘迫了,倒是春花的不是了,就輕聲呵斥春花:“春花,先賢說過,術業有專攻。
肥姨會做飯,心靈手巧,我們就算不做飯,聽着,多個見識也是好的。
快别那樣說人家。
”
春花忙屈膝行禮認錯,肥姨才放下心來,專心炸面團。
也就是小半個時辰功夫,兩種面團都炸好了。
秦琴看了看,道:“唔,有鴨蛋的面團顔色是金黃的,蓬草水的面團顔色是發白的。
揉面切面的時候看着差不離,一炸出來,倒是顯眼了。
高湯準備好了麼?
我們試試泡發起來。
”
廚娘肥姨忙道:“高湯都備着呢。
我們家的高湯,是一大早用牛骨、大骨、雞架和大地魚熬煮好的,用大鐵桶坐在炭火上,随取随用。
這是哪位高人教下來的法子,真的是監齋菩薩轉生!
”
春花忍不住又笑了,說:“不是監齋菩薩,是我們夫人!
她想出來的好法子。
從瓊州開始,一直就這麼用,都成了我們家裡的慣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