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再造新爆款
端溪名硯,自六百多年前被當地趕考儒生帶着,沿着南嶺關口往北傳。
通過讀書人們口口相傳,而名揚天下。
其中以最古老的硯坑所産者,殊為珍貴。
又藍紫細密的質地,又或者帶奇異石眼者為貴。
如果有名臣手書硯銘在上,就更加價值連城了。
所以,毫無疑問,那是好東西。
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那夥計收回來的,一大半倒是那些綠的、白的、豬肝色的雜坑石……換言之:不值錢。
開張第一天就把賺到的錢全賠了出去,秦琴也沒有多怪責誠惶誠恐的夥計。
在來京畿的時候,随身行李帶了幾十斤石料,一路上不斷的用靈泉水來澆灌浸潤。
然後随手擱一旁去,也沒怎麼理會……
沒想到,今天被明湛給翻出來了。
現今細看,那石料似乎變了大樣,油光亮澤,品質極高,看着讓人賞心悅目。
秦琴陷入了沉吟。
明湛湊過來,問:“怎麼啦?
”
秦琴道:“沒想到,以軟水滋養一段時間之後,這些石料變得這麼好看。
雖然用來雕硯磨墨并非理想了,用來做個擺設玩意兒,倒是很妙。
”
明湛墨眸微閃:“你說我這官印是個玩意兒?
”
秦琴白了他一眼:“你的笑話可不好笑啊……如果用作如意,用作香爐,再或者用作女人的胭脂盒子之類的,你說,是不是很精緻?
”
“傻丫,你說的這些東西,費事費力,且難以賣高價。
”
秦琴勾唇一笑:“賣不出高價的話,那咱們就白送。
”
說幹就幹,用靈泉水再滋養了一番那些白端綠端之後,秦琴就找來雕琢匠人,也沒有用什麼花巧圖樣,索性用出漢八刀淩厲刀法來,镂刻了二三十個最簡單的渾圓正方的胭脂盒子。
唯其樣式簡單,反而越發見石質細膩,不是玉而勝似玉。
在下一次象窩山小聚的時候,秦琴就帶了四五個這樣的端石胭脂盒子做彩頭,送了給那裡的女眷們。
她對自己的東西有信心,這些玩意兒也果然争氣,婦人們一上手,就都舍不得放下來了。
“你這好東西哪兒得的?
”陳姚氏嚷道,“猛一看以為是羊脂玉,摸起來才覺不是。
”
秦琴道:“這是端溪石,就是爺們兒研墨用的硯台那石頭。
隻不過是白色的。
要說如今上用的老坑端硯石,那是頂好的,這種白色端石,卻沒法子發墨,隻能做這種玩意兒。
我看着挺别緻的,就從南邊帶了一些來,給大家玩玩。
”
她笑眯眯地說:“都說用它來裝胭脂膏子,能夠百年不壞呐。
我們這邊有個傳說,說是有一對師徒,那徒兒呢,從小爹娘早死,颠沛流離,吃盡了苦頭。
眼看就要被人打死了,被那師父救了回來。
師父是個美貌女子,以一身本事傾囊相授。
”
自古以來,癡男怨女生死相許的故事,最為吸引。
尤其對骨子裡就對浪漫故事有追求的女人們來說……秦琴隻開了個頭,頓時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就連底下伺候的丫鬟婆子,也都聽住了。
秦琴道:“誰知道他們青年男女,血氣方剛,早就彼此暗生情愫。
為了哄師父歡心,徒兒學會了一手做胭脂水粉的功夫。
他采來了山裡的黑牡丹,做成了牛血紅一般的暗紅唇膏。
他摘到了懸崖邊的紫藤花,做成了濃紫美豔的紫胭脂。
他想方設法弄到了清晨露、茉莉籽、素馨芯、水仙乳,配出了舉世無雙的香粉。
”
“後來,他們學成下山,在京城裡開了個胭脂樓,名叫‘龍隐閣’,端的是造福了一方女兒。
白天,他們是店裡的老闆和老闆娘,晚上,他們是警惡懲奸的雌雄俠客!
”
現編的故事,被秦琴說得活靈活現,所有人都被吸引住了。
聽到緊張處,定安侯夫人不禁身子微微前傾,手裡的茶都忘記喝了;陳姚氏挽住了韋盧氏臂彎,小臉藏了一半在韋盧氏肩後,露出半隻眼睛兀自死盯着秦琴;韋盧氏手裡攥着扇風的小扇子,關節都發白了,有一搭沒一搭地扇着風,她身邊伺候的丫鬟眼瞅着鐵網子上烤着的闆栗快要糊了,着急趕忙地把闆栗用鐵鑷子夾下來放在竹編小匾上散熱……
“捉拿了采花大盜,滅掉了販賣上瘾粉的黑心商販……他們着實做了一番好事,也因此結交了各路江湖朋友!
最後,這對有情人終于明确了心意。
更是在徒兒力壓各路英雄,化解了武林危機以後,和師父終成眷屬。
就在這時,他們曾經得罪過的魔教尊長卻用了攝心術蠱惑了徒弟,讓他打傷了自己師父。
師父以血肉之軀,生受徒兒一劍,卻也以心頭血喚醒了徒兒神智。
”
“在聯手滅掉了魔尊之後,師父已成廢人,徒兒帶着她往當年學藝的深山裡隐居。
從此不知下落,留在世間的,唯有他們共同的好友,人間的帝王。
那位帝王為紀念好友,一直保留着當年他們的婚房。
那婚房華麗無比,卻再也沒機會用上了。
再過了好多好多年,帝王崩了,他的兒孫們無意中進了這個婚房,那是衣冠鏡前,綢緞爛如草;梳妝台上,脂粉依舊香。
剩下的,唯獨這一套白端石裝着的胭脂水粉而已。
”
秦琴說完,抿了一口茶。
茶香袅袅,亭子裡鴉雀無聲,唯獨炭火烤得新栗子發出哔哔啵啵的微響……栗子很香,然而此刻沒有人有心情取食。
手無意識地摩挲着光潔油潤的胭脂盒子,陳姚氏深深地着迷道:“真沒有想到,這些白色的端溪石背後,會有如此感人的故事……”
定安侯夫人道:“想來天下之大,非我等閨閣女子能想象。
縣君走得路多,見識自然比我們強十倍。
難怪敢說敢做,渾身是膽。
”
“姐姐過獎了。
”秦琴忙謙虛道,“渾身是膽的,是常山趙子龍,可不是我。
”
不料,大家好奇地問:“常山趙子龍,又是哪路人物?
現今可在京畿之中?
我們的夫君認得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