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女人别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
“一把年紀了,還坐在個小姑娘下首,我這老臉皮啊,燒得慌!
”
“不如擺爛一下……嘻嘻……”
擺爛如瘟疫,在主婦們當衆傳得飛快。
看着大家興高采烈的模樣,秦琴:“……”
陳姚氏以為她不解,就解釋道:“韋尚書家裡,兄弟多,婆母又喜歡熱鬧,所以四五個兄弟一起住,每個叔伯,又有好些妻妾。
這一大家子上百口人的事務,都落在我表姐肩上。
就這,我表姐還掙命地生了一兒一女,把家裡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的。
”
“可是從喝了蘇家的認親酒回來開始,家裡的妯娌就對蘇雲錦着迷得不行,上趕着一定要去她家的綢緞莊買東西。
後來我姐查出是家裡的管事收了綢緞莊的賄賂,調唆哄勸主人,就把那管事處理了。
從此之後呀,那可算是捅了馬蜂窩了。
在家裡幹什麼都使喚不動人,幹啥啥不順。
然後蘇太太還三天兩頭帶着蘇雲錦上門作客,越發的把我們家的人襯托得黯淡無光的。
”
“那日我姐來看我,那樣子特别高興的。
她說在定安侯老太君的壽宴上,來了個猛人。
她平生從沒見過蘇雲錦這麼吃癟的,突然發現,蘇雲錦也不是那麼的高高在上了不起,她隻是個趙括罷了。
”
定安侯夫人一直掩嘴微笑,到最後才說:“說是趙括,倒也誇張了……”
陳姚氏撅着小嘴道:“就是趙括啊。
她不是總說該怎麼管怎麼管府裡的人麼。
可那天您走了之後,侯府裡的宴席亂了,她出面指揮,卻是越來越亂呢。
那時候大家才知道,她就是個隻會動嘴皮子的。
”
秦琴道:“我想,定安侯夫人的意思是。
趙括好歹還能真的帶兵上戰場,累死了肆拾萬條人命。
這位卻連四塊橘子皮都掃不走?
”
定安侯夫人微微颔首。
秦琴不欲多談論那個人,她說:“我們換個話題吧……難得出來放輕松,家務事就别挂在心頭了。
唔,我是鄉裡來的,說話粗俗,我想說,這個世界離了誰都好,日月星辰還是一樣的起起落落。
所以女人嘛,别的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好點兒。
再對自己生的娃兒好點兒。
那就行了。
”
“比較攀比什麼的,真是傷不了我分毫。
世界上能夠把我比下去的,唯有我自己。
”
一番話,說得大家連連點頭,深以為然。
韋盧氏道:“縣君所言極是。
對了,我聽說你是跟夫君平分秋色的,你的封诰,是靠自己在皇上面前露臉掙到手的。
那可真的了不起得很!
您這是做什麼了來?
”
秦琴謙虛道:“沒什麼。
我就是修了一座橋而已。
”
修了一座橋而已……
修了一座橋……
修了……
修……
秦琴看了看周圍沉默一片的衆女眷,有些傻眼:“怎麼都不說話了?
”
“雖然我不是很懂。
”陳姚氏道,“不過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是修了一座橋嗎?
”
她指了指院子裡的三曲橋。
秦琴想了想,道:“不是,是一條跨河的橋。
也就是比護城河再寬一倍吧。
”
女眷們紛紛倒抽一口冷氣。
“好厲害……”
“親自修橋……”
“那是女人能做的事情麼?
”
“我連家門口都出不去。
我們家去年翻修院子,要動土木要種樹什麼的,都是爺們管着。
我隻管約束後院丫鬟婆子别胡亂走動,也不許姑娘們出門……”
秦琴垂目微笑:“大家千萬别這樣說。
我出身農家,和大家就如同雲泥之别。
在底層,可養活不了不幹活的人。
在座各位,都是上天眷顧的寵兒,從小錦衣玉食的,那是大家的福氣。
要好好珍惜才是。
”
算是交淺言深,掏心窩子的話了。
這些少婦、中年婦人們,每一個都養尊處優,錦衣玉食的,那是屬于她們的幸運。
羨慕不來,秦琴也無意羨慕。
她是一株木棉,而别人是牡丹,是玫瑰,是水仙……
彼此欣賞,各自綻放芳華,那就很好。
說完這番話之後,秦琴就告了内急,去了方便。
她一走,女眷們才從沉默中又活了過來。
陳姚氏對定安侯夫人道:“大姐,這一位果然是厲害人物,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說話。
”
韋盧氏瞥了她一眼,道:“你這丫頭,忘性還挺大。
類似的話最近大半年聽得還少了?
什麼女人也是人啊,男女平等啊……”
陳姚氏忍不住捂嘴笑,恍然道:“對對對。
聽過的。
可那位對自己在鄉鎮長大諱莫如深哦。
”
韋盧氏若有所思道:“關鍵是,她沒有修成橋,别說修橋了,她說她自己針法精妙,但真見過她手藝的人,又有幾個?
都是她畫了花樣子,綢緞莊裡的繡娘做的。
”
說到底,光說不練假把式,自然信服的人就少了。
從象窩山回來,天已經黑透了。
明湛看到秦琴笑眯眯的回來,還哼着歌兒,不禁也愉悅起來:“心情這麼好哈?
”
秦琴道:“交到了新朋友,心情能不好麼。
”
她看到案桌上擺放了一枚新的印信,翻過來一看,吓一跳:“明湛!
你要死了,這是什麼東西!
”
明湛道:“新的官印啊!
我特意給你看的,怎麼樣,很不錯吧?
用了白色端石做的哦。
”
還一臉獻寶的模樣。
秦琴:“……”
她把玩着手裡的印信,觸感溫潤如玉,比玉石分量要墜手一些。
不過三寸許的長短,恰好盈盈一握,在那微綠透白的本色石料中,匠人巧手雕琢成含苞待放的荷花——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取其“廉潔”之意。
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
她說:“這個石頭,我們不是收了一批回來,一直砸在手裡沒能放出去的麼?
”
事情要從他們在文州縣的那個地鋪剛開張的時候說起,開張大吉當天,袁銀姐為了給他們讨發市的好彩頭,意思意思的要了一個純蟲沉的一尺多高的樁子。
投桃報李地,秦琴也送了一串藥珠給銀姐兒。
也就是送貨出門,留着夥計看店的功夫,一回頭,夥計告訴他們,收了半車子石頭。
秦琴一看就歪了嘴。
石頭倒是真正的端溪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