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規矩和不講規矩
秦琴和男人們同桌吃飯同席喝酒,面不改色。
莫說是明湛覺得事出尋常,就算是秦族長餘大廚幾個席上地位高的,也覺得理所當然,視若無睹。
靠海村的漁民裡,年紀最大是個叫做秦海鵬的,不禁對着身邊的秦桂樹低聲咬耳朵嘀咕:“怎麼會這樣?
阿湛也就算了,入贅了秦大朗閨女家裡的,說話不算。
族長也讓個秦大朗閨女上桌,真不講究……”
秦桂樹是他們中間最年輕的,才二十郎當,如果放在平日,秦海鵬是倚老賣老的。
這會兒恰好坐一起,另一邊又是上菜位,實在沒有人說話了,才跟他嘀咕。
秦桂樹就說:“秦琴大姐跟普通村子裡的婦人怎麼一樣,海鵬叔,難道你沒見到她有多能幹麼?
從昨天到現在,哪一樁哪一件的事兒搬出來,莫說是個村裡女人,就算是男人,也夠吹三五年了。
”
眼尾餘光滑過秦桂樹臉上,秦桂樹狹長的眼睛底下閃過一絲笑意,“怎麼這般眼神?
是獅子頭不好吃呢,還是地瓜酒不好喝?
我們海鵬叔還不服氣了?
”
秦海鵬道:“也不是說不服氣,就是覺得奇怪。
女人上桌,不吉利。
”
“可不讓女人上桌,也沒法子從蝦霸手底下全須全尾的逃脫啊。
你别忘記了,那二十九兩銀子裡,得有多一半是秦琴大姐的功勞。
”夾了一筷子火腿片送入口中,秦桂樹搖頭晃腦地道,“我老娘教我的,規矩固然重要。
不過做人呢,最要緊講良心。
我隻知道,如果不是秦琴大姐和明湛大哥,我們這會兒還不知道在海面哪個旮旯裡掙紮上岸……又或者在蝦霸手底下走個來回,活活扒掉一層皮。
别指望有現在這一席面大魚大肉吃着,大酒喝着了!
”
秦海鵬一想,臉皮松弛了些,不自覺點頭:“是這個道理……有恩報恩。
這份大人情,我們算是欠下了。
”
彎曲着食指中指,無意識地輕叩着桌面,秦桂樹道:“不算現在吧,早在之前大姐把六分儀白送到船上時,就欠一份搭人情了。
不過人家善心,不會亂嚷嚷罷了。
”
“嘻嘻,桂樹,你這麼說,我倒是想到了……”秦海鵬扯着嘴角,笑意滿滿,“每年李秀才給我們村子裡的人寫對聯,那鼻孔朝着天,就跟欠了他們多大人情似的……更甭說往日求他寫個家書念個信什麼了,拿着好吃好喝的上門去不說,還得求着……”
夾了一塊肉放到秦海鵬碗裡,秦桂樹打斷道:“好了好了,白天别說人,晚上莫講鬼。
吃飯啦!
”
吃過了飯,陽光正午,一行人仍舊在後廚走出來。
秦夏搓着圓滾滾的小肚皮,牽着秦琴的手:“娘,我吃得好飽哦……”
眼睛看着門口那個抛竹圈套獎的,秦秋平就躍躍欲試:“小夏,我們去消消食。
哥哥這邊攢了些銅闆……”
一把把秦夏薅進懷裡,抱着就走,秦琴斬釘截鐵阻止:“想都别想!
”
小秦夏一臉懵逼:“?
?
”
抱着問号臉的小娃娃到了集市上,秦琴一家人要到路口碰碰運氣,看看有沒有過路牛車。
秦族長他們還要把船開回到紅樹林裡藏好才能回村子。
兩撥人就此分道揚镳。
趁着明湛去尋摸車子的功夫,秦琴又走訪一一遍鎮上相熟的人家,順便從空間裡拎了些小東西小食品出來,算是全了過年前的人情。
倒算是個意外的收獲。
運氣很好地,明湛順利找到了願意跑一趟靠海村的馬車,比平時多給了兩倍的車錢,一家子舒舒服服的回來了。
他們趕海一夜沒回,秦四奶奶守着門,幾乎一夜未睡,看到他們回來,眼淚都要下來了:“你們到哪兒去了?
昨夜起了好大的霧,今兒個太陽上了三竿了才散。
把我擔心壞了,我又跑不到遠去……”
吳月桂和秦四奶奶在一處,也是一眼一眼又一眼的看着他們,滿臉要說話,又說不出口的模樣。
察言觀色,秦琴拍着吳月桂肩膀,聲調沉穩,安慰道:“月桂嫂子,不用擔心。
昨天遇到了海霧,我和阿湛正好在燈塔附近,就把燈塔點亮了。
附近的漁船都平安無事地到了海角村躲避霧氣。
我們今兒早上還一塊兒去賣魚了,隻不過他們還得安置漁船,慢一些。
你就安心回去準備晚飯,等着鐵牛哥回來好了!
”
吳月桂半信半疑,問:“是不是真的呀?
”
很認真地,秦琴跟她眼睛盯着眼睛的說:“我什麼時候騙過你?
騙你也沒好處呀。
”
話音未落,二虎一溜小跑腳後跟帶煙的直奔進院子,“娘,娘,娘!
爹爹,爹爹回來了!
”
“真的?
”吳月桂整個人從小馬紮上蹦跶起來,足足三尺高,“快,快。
去燒熱水,準備幹淨衣服。
做飯!
快……”
母子倆就跟火燎屁股似的,雙雙跑着走掉了。
秦琴忍俊不禁,看着這娘兒倆的背影直樂。
秦秋平背着一捆柴,一臉郁悶的走進院子,“秦二虎這小子,越發不靠譜的。
砍柴砍到一半,看到他爹回來了,丢下我就走了!
他們家的柴還在曬谷場上呢!
”
秦琴問:“那你背着這些是誰家的?
砍好了沒有?
”
過年的時候,就沒有人上山砍柴了,所以在春節之前必須準備好一家人要用的柴火。
他們家人口多,需要的柴也多。
這個活兒往年是明湛幹的,今年明湛事情多了,忙不開,秦秋平就接了過去。
秦秋平把柴禾往竈屋屋檐下一放,說:“我們家的,都砍好了。
後面還有些沒砍的,我這就去弄好了來。
”
“我和你一起去吧。
”明湛在屋子裡活動着手腕,走出來,“正好我低頭低得久了,脖子怪酸的。
活動下筋骨。
”
有大人跟着,秦琴更加放心一些,就準了:“行,你們兩個去吧。
”
……
這天晚上,村子裡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跟着秦族長出海去的六個人,每人分了差不多五兩銀子,加上之前幾次出海得的,足足實實的十好幾兩銀子進賬。
還帶上了過年的海貨,還從市集上帶回了年貨,自然是笑得開懷。
跟這幾戶人家沾親帶故的,也得了好些漁獲海貨,這個年也是過得肥肥的,也得幾分歡喜。
剩下的人家,不免心意動了,有人後悔,有人下決心,有人眼紅,有人咒罵……
也就應了那句老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