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賞花宴上打筋骨
秦琴很欣慰,拍了拍秦冬雪肩膀道:“你放心好了,娘就沒打算過讓你做妾侍。
就蘇家那地方,别說是癡心妄想納你做妾了,就算是明媒正娶也不行。
”
她也很納悶,到底蘇家是中了哪門子的邪風,不顧兩家前兩年前前後後許多過節,竟然想要跑來跟自家結親?
秦琴當即散了人出去打聽。
沒過多久,果然有消息回來。
“聽說蘇家如今虧空得厲害,正在想法子找補。
太子府裡的花銷可是很大的。
不知道為什麼,就瞄上了我們家了。
”
聽着探子的回話,秦琴修剪枝條的手頓了一頓:“我們家和蘇家不對付,京城内外大有名聲。
他們臉皮倒是厚……”
探子說:“也打聽過了,他們的底氣,據說源自于夫人、老爺和蘇千金是同鄉。
而且大家都已經是太子手底下的人了,他們自認為之前的小小沖突,可以輕輕揭過。
”
秦琴揮了揮手,打發了探子離開。
和太子已經是同一條船了?
她眯了眯眼睛。
倒是未必……
她一路以來冷眼旁觀,蒙瑜固然志大才疏,但蒙玦幹的缺德事,未必就少了。
而且,蒙玦能力更強,相應地……造孽也就更多。
正因如此,她真心實意地希望,順武帝可以多活幾年。
好歹養出個好兒子再說。
不多久,市井間果然有那些說書的,唱戲的,敷演出種種戲文來,故事情節多半都是冷嘲熱諷那些小人得志看不起世家子弟,被事後翻身的世家子反手清算,最終後悔莫及惡貫滿盈。
這裡面自然有蘇家的手筆,而秦琴隻當看不到。
反而是别的人看不下去了。
這日上朝過後,夏花正好,順武帝興緻來了,帶了幾個近臣看花。
明湛這種工作狂很少出席,但新襲爵的定安侯馮曉和長門侯錦瀾都來了。
看中屋檐底下新種出來的繡球花“無盡夏”,色澤紫紅,花朵如蹴鞠般大小,延綿燦爛,美不勝收,順武帝心情大悅,笑得合不攏嘴的:“今年咱們喜事多,打了勝仗,很快又有五兒去南甸大婚。
就連花兒都開得特别好!
”
馮曉道:“這種繡球花,也是南邊來的花匠巧手栽培的。
不光是‘無盡夏,還有那邊的蝶豆花,也是今年新品種。
”
順武帝連聲誇好:“好看。
這宮裡長年就是月季、紅花,也是乏味的。
多點新鮮顔色就好。
”
馮曉意有所指的道:“花要有新品種,就跟朝廷上也要有新鮮面孔一樣啊。
但最近大家都有點兒灰心喪氣的,說是大家兢兢業業的為朝廷做事,然而不知道為何,市井間卻有些戲文,專門就嘲諷新科進士啊,寒門學子啊。
有那麼一本《白眼狼》,說是世家敗落了,向鄰居求救,鄰居不光不救,還袖手旁觀。
那世家後來機緣巧合複興了,就把鄰居一家子全殺了。
”.
“還有那一本《寒門恨》,說是寒門學子和世家公子在書院裡一同攻讀,卻暗地裡嫉妒世家公子生來什麼都有,等考中狀元之後,就構陷世家公子。
最後世家公子抱着同歸于盡。
”
馮曉直搖頭,“聽起來似乎那麼一回事,細細一想,竟然世家公子全是好人,寒門出身全是壞人,窮人有原罪似的。
倒是叫好多同僚們去看戲,說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好像被人怼臉打耳光?
”
順武帝的臉色,漸漸就沉下去了。
他看着馮曉道:“馮曉,你有什麼話,不妨直接說?
”
“皇上,小侯爺是斯文人,說不來粗話,還是微臣來說吧。
”錦瀾笑嘻嘻的,在旁邊一副招牌式混不吝的模樣,“自從有科舉取士而來,朝中從來寒門、世家各占一半。
朝中五品一下官員,更是将近八成出身寒門,大家都是寒窗苦讀,一朝得中的天子門生。
但這些話本子卻變着法子編着話來罵寒門出身的人。
這種事,不上秤的時候,不足四兩,如若上了秤,就得千斤重!
”
順武帝捋了捋胡子,目光閃爍:“不至于這樣嚴重哈?
”
錦瀾說:“如果是鬧着玩兒,自然不會。
可小的有那勾欄聽曲的喜好,如今就連那些窯姐兒也都知道了,這些本子戲文,都是從蘇家出去的,為的是蘇家求親秦家千金不成,世家被暴發戶拒親,面子上過不去,就開始編這種怪話了。
實不相瞞,雖然咱們錦家也有幾代富貴,卻很看不上眼這種行徑……”
看着順武帝臉色漸漸沉下去,馮曉也躬身道:“得不到就毀掉,馮家也從來沒有這樣的家風……”
順武帝思忖着,問:“秦家是哪個秦家啊?
”
其實他大概已經猜到是哪家,隻是想要再親耳确認一遍。
馮曉苦苦一笑,道:“還有哪個秦家,就是長劼縣主秦琴家咯!
他們家啊,什麼都好,就是出身太低微,總被人欺負!
這一次蘇複竟是要去讨要他們家才十五歲的嫡長女做貴妾!
皇上你就當個新聞故事聽聽好了,可别氣……”
“可惡!
蘇複竟然做出這種事來?
!
”順武帝大怒,“他都三十多的人了,妻妾也幾房去,竟然肖想人家十幾歲的嫡出姑娘!
這不叫世家,這特麼叫惡霸!
哪兒還有半點世家大族的模樣!
”
!
。
明湛和秦琴,都是深得順武帝器重的愛将,相反地,蘇首輔這兩年卻頗受忌諱。
蘇家要跟秦家聯姻,目的如何,順武帝哪會不知?
!
恐怕,君王還會再多想深兩層也說不定!
馮曉和錦瀾也是氣不過蘇家如此仗勢欺人,冒險找了這麼個機會,跟順武帝進了言。
順武帝氣過之後,很快恢複如常,闆着臉說:“朕知道了,會去處理的。
今天的話,誰都别傳出去!
”
馮曉和錦瀾對望一眼,忙躬身稱是。
沒幾天,市面上那些蘇家買通的說書先生并戲班子就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熱鬧新聞樂見的新鮮本子和曲兒。
還有一本名叫《石頭記》的,講的是百年世家養出來的全都是吃喝嫖賭之輩,竟不及幾個閨閣女子。
最終樹倒猢狲散,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的……
老百姓們忘性大,沒幾天就把這件事抛到了後腦勺去,仍舊是樂呵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