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要多少就做多少!
快宵禁的時辰,街上的行人已經不多。
照理說這會子不該有人來尋宋玉枝才是。
宋玉枝迎到門口一瞧,發現來的是自家的熟人唐木匠。
午前周掌櫃才代宋玉枝跑了一趟,拿着修改好的月餅包裝圖紙去找過他。
總不至于才一個白日的工夫,他就做出樣品,送過來給宋玉枝過目。
宋玉枝心中納罕,面上也不顯,隻笑着問:“您怎麼這會兒過來了?
快裡面請。
”
唐木匠擺手,“小娘子别客氣,時辰不早,我說幾句就走。
”
說着話,唐木匠從身後把他兒子扯了出來。
那唐家小哥十多歲,正是對什麼都好奇的年紀,平素也是愛笑愛鬧的性子。
宋玉枝和唐木匠來往多,跟他見過好幾次,往常打了照面,他早就甜甜地喊“宋姐姐”了。
今日碰了面,唐家小哥卻是隻顧低頭絞手指,一副心虛尴尬的模樣。
宋玉枝見了,自然問起他怎麼不高興了?
唐木匠歎了口氣,把兒子推到一邊,“小娘子快别管他了,我今日是帶他來給小娘子請罪的。
”
提到這個,唐木匠也有些沒臉。
雖說眼瞅着就要入秋,但近來天氣仍不算多涼爽。
唐木匠今日就不巧中了招,做活的時候有些中暑。
他歇了半日,隻讓兒子看顧鋪子。
周掌櫃拿着圖紙過去的時候,唐木匠就歇在後院,是唐家小哥同周掌櫃對接的。
聽說是相熟的宋記要訂月餅盒,唐家小哥一口就給應承下來,按着市價三十文錢報了價。
後頭等到唐木匠起身用夕食,唐家小哥提了這樁事。
唐木匠乍一聽要做一二百個三層木盒,就覺得兒子莽撞了。
他們家這木匠鋪主要成員就是他們父子倆,另外還有唐夫人和唐家其他孩子作為編外成員,幫忙打下手。
早先宋記開張,那模樣特殊的餐盤,就是在他們家定做的。
那次他們阖家六口人,做得手都起泡了,才趕在宋記開業之前交了貨。
現下接了月餅禮盒單子,後頭一個月就接不了别的活計了。
這還不算,宋記這次還不隻是要普通的月餅盒,還得是分層的、帶徽記的。
最難為人的是月餅盒最下頭,宋玉枝準備用來鋪碎冰的那層。
八月的天氣也不會比時下涼爽到哪裡去,那碎冰不需要多少時間,就會化成水。
這水可是見縫兒就會漏的!
而月餅禮盒又和便當盒不同,不隻是短途運輸,很有可能要一路送外附近其他城鎮的。
一個弄不好出了,漏出的水就會把整盒月餅都給毀了。
宋玉枝聽完,詢問說:“也怪我。
隻想着您手藝高超,這才給您出了這‘難題’。
我聽您話裡的意思,是讓我把月餅盒最下頭那層設計給減了?
”
說來今日宋玉枝光給客人介紹抽盲盒、兌大獎的規則,還并未給客人介紹月餅的包裝。
減少冰層的話,一個禮盒仍然夠裝六個月餅。
倒也不算徹底改變了設計。
唐木匠不說是,也不說不是,略顯尴尬地笑道:“小娘子心思靈巧,有了這冰層,隻要路上及時找驿站或者客棧,進行更換和補充,确實能使月餅保鮮。
是我本事沒到家,一時間想不出該怎麼做……”
聽到這話,宋玉枝就明白過來唐木匠是不想接自家的訂單了。
想想也是,一個木盒不過三十文,卻要分層,要刻代表宋記和清風客棧的徽記,還要設計不漏水的冰層,确實是夠為難人的。
訂上一二百個,聽着是筆好幾兩銀子的大買賣,但唐記還出售别的大件貨物,其中那種售賣吃食的推車,一輛就能賣出一兩銀子。
人家何必接這種吃力不讨好的散碎活計呢?
前頭做餐盤,也不過是看在老主顧的情面上罷了。
宋玉枝沒立刻應聲,思考起是給唐木匠加一點價,還是去别家木匠鋪問問。
“您裡邊坐坐,喝口水。
容我想想。
”
宋玉枝說着就把唐木匠請進鋪子,讓其他人給唐家父子上茶水。
唐木匠也不好意思催促,就在旁邊安靜等着。
眼瞅着宋玉枝聽說自家做不了沒發火,那唐家小哥松了口氣,人也活絡了幾分。
他進了店内,一下子就被擺在櫃台上、那沈遇做出來的玉兔搗藥的木雕給吸引了注意力。
仔細端詳過一陣,他又看向旁邊擺成一排,形狀各異的木雕,自來熟地同小夥計們打聽這是在幹啥?
宋記要做木雕盲盒本不是秘密,正是要廣而告之的時候,唐家父子又和自家東家相熟,衆人便你一言、我一語地同他說起來。
越聽,唐家小哥越是目瞪口呆!
要知道他爹的木工手藝,可是他爺爺親自傳的。
而他爺爺的手藝,則是進城給人當了半輩子學徒學來的,學到後更是不舍得帶徒弟,甚至沒教家裡所有孩子,隻教了他爹和他大伯。
宋記這是怎麼回事?
居然平白就把木雕手藝教人?
最重要的是,唐家小哥是打小就學木工的,便也看得出那成品木雕的手藝有多高超,和其他參加考核的學徒有多外行!
這不等于把真金白銀平白送人嘛?
!
也就在這時,唐木匠過了來,見到兒子神色古怪,他沒好氣地把兒唐家小哥拉到一邊,問:“你這又作什麼怪呢?
!
”
“爹,我不是作怪。
是宋記……”
他想是宋記作怪了。
但随即瞥了一眼宋記的衆人,唐家小哥便把到嘴的話給咽了回去,改口說:“是我早先沒遇過這種事兒啊!
”
他把方才聽到的話,轉述給唐木匠知道。
唐木匠同樣目瞪口呆,“這手藝平白傳人?
”
唐家小哥指着前頭被沈遇點出來、雕的比較好的兩個,“他們說這是已經通過選拔的。
爹,他們完全是門外漢啊,這就能上手學木雕了。
他們還說,兩個學徒還不夠,還得從其他更慘不忍睹的裡頭挑人呢!
哎喲,心疼死我了,教他們還不如教我呢!
”
唐木匠張了張嘴,想呵斥他别多嘴人家鋪子裡的事兒。
但聽着聽着,他忽然覺得兒子說的有道理!
旁邊的小夥計們聽了一耳朵,一點不惱唐家小哥批評他們的作品。
畢竟除開已經被選中的張樁子和狗蛋,其他所有人拿到刻刀,才知道這門手藝有多難。
二刻鐘的時間,莫說雕出個雛形,好幾個人連木頭皮都刨不開呢。
讓沈遇在其餘人中再拔個“将軍”,他們自己都覺得沒臉。
唐木匠提步就往外走,“小娘子,那木盒我家能做!
你要多少,我家就能做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