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早做準備
而就在這日的隔天,宋玉枝就提前得到了消息——
她定做的那批砂鍋,總算是到齊全了。
宋玉枝先前在那家廚具鋪子裡買過蓋碗,現下又是定制小砂鍋,次次還都是百十個起步,俨然算是大主顧了。
廚具鋪子的老闆便沒等着她去取,而是親自送到了宋記。
那會兒宋玉枝正好得閑,一邊讓鋪子裡其他人幫着卸貨,一邊請對方裡頭坐。
廚具鋪子的老闆擺手道:“小娘子不必客氣,我送完貨就得回鋪子裡了。
你也知道,我那鋪子日常就我和我家倆小子在看顧,我們倆都出來送貨了,鋪子隻能關門。
晚了回去,耽誤了生意就不好了。
”
宋玉枝遂也不強人所難,但看對方大熱天主動送貨上門,尤其老闆家的孩子,也不過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少年,熱得滿頭大汗,連衣裳背後都濡濕一片,卻還是沒有歇着,陪着自家其他人忙進忙出的……
她便有些過意不去,讓葉兒去打了兩碗冰鎮的奶茶來。
老闆推拒不過,隻好受了宋玉枝的好意。
冰鎮的奶茶下肚,驅走了渾身的燥意,父子倆不約而同地喟歎出聲。
未多時,第二批小砂鍋都被卸進了宋記的竈房。
那老闆一邊告辭,一邊便要摸出二十個銅錢結賬。
宋玉枝趕緊擺手,“我主動給你們遞的,怎麼能要銀錢?
兩碗奶茶而已,我請的起。
”
那老闆捋着胡須笑道:“小娘子真是今時不同往日了,回想去年……”
去年宋玉枝看中了他家三文錢一個的蓋碗。
然後愣是在他鋪子裡待了快一個時辰,好說歹說,殺價殺得嘴都幹了,磨着老闆答應便宜一文錢。
宋玉枝跟着笑道:“您别笑話我了,那會兒銀錢不湊手,百十文錢也夠去我半條命的。
那才顯得摳搜了些。
現下不說掙了多少家财,但總歸比過去好。
所以您也别同我客氣了。
”
說着話,宋玉枝把他們父子送出門口。
那老闆沉吟半晌,走之前便同宋玉枝道:“我同小娘子投緣,我便多嘴同小娘子提一句。
昨日有好幾人在城内詢問,要定做你家這樣的小砂鍋。
小娘子也知道,這砂鍋雖最早是我去找人定的,但終歸不是隻我一個人能做的生意。
所以……”
宋玉枝聞弦歌而知雅意,知道對方是在提醒自己,有别的商戶準備跟風做煲仔飯了。
“謝您提醒。
這小砂鍋也不是我創的,自然也不能規定隻能我用。
若是有人尋您家定做,您便也不用把生意往外推。
”
老闆拱了拱手,“小娘子心胸豁達,阖該小娘子生意這般紅火。
”
寒暄過一番,廚具鋪的父子漸漸走遠。
趙大娘陪着宋玉枝一道相送的,轉頭往回走的時候,趙大娘就啐道:“這世上的‘紅眼病’可真不少。
咱家生意雖好,但也就是沒比從前差而已,又不是好到天上去了……真要看不慣,怎麼不去照抄把客人都引走的大酒樓的菜式?
真是專挑軟柿子捏!
”
宋玉枝沉吟不語。
趙大娘便接着道:“枝枝,别擔心。
這種事兒也不是頭一遭了,先前那什麼金麻子、胖嬸、李娘子……都曾經想模仿過你的吃食。
但最多也就能套個名頭,模仿不來你的好手藝。
”
宋玉枝微微搖頭,表示不是在操心,而是覺得哪裡不對勁。
然而還不等話出口,宋玉枝就讓人撞了一下。
撞她的是個小乞丐,還沒有宋知遠大,黑黑瘦瘦的。
“對不住!
”小乞丐說完就一溜煙似的跑了。
“這小孩跑什麼?
我們又不是吃人的老虎!
”
趙大娘好笑地念叨了一句,轉頭卻看宋玉枝神色肅然。
她連忙問:“咋了,那小孩撞疼你了?
”
宋玉枝還是搖頭,卻并沒有多說什麼,拉着趙大娘就往鋪子裡回。
回了鋪子,宋玉枝招呼上周氏和宋知遠。
一家子到了後院的休息室,宋玉枝才把手掌攤開。
隻見宋玉枝攤開的手掌上,赫然是一張字條。
趙大娘一愣,“這是方才那小孩塞給你的?
”
宋玉枝一面說是,一面把字條拆開。
拆開之後,幾人湊在一起一目十行地迅速看完,紛紛變了神色。
隻有趙大娘識字不多,看完之後仍不了解情況,一頭霧水地詢問上頭寫了啥?
周氏便解釋道:“這是煲仔飯的食方,每一步做法,甚至連咱們獨家蜜汁的醬汁裡頭調料的配比,都寫的清清楚楚。
”
宋知遠幫着補充,“我見過姐姐做煲仔飯,這上頭寫的一點沒錯。
”
趙大娘明白過來,拍着桌子怒道:“剛才廚具鋪子的人提醒枝枝,說有别家也在定做咱家這樣的小砂鍋。
這更倒好,居然還敢把食方原樣送到枝枝跟前挑釁,這也欺人太甚了!
”
宋玉枝連忙擺手,讓趙大娘稍安勿躁,說這不是挑釁。
真要是挑釁,對方大可以把這食方,直接往宋記的大門口一丢,讓鋪子裡的食客和過往行人都知道,宋記的煲仔飯不過如此,不是更能掃宋記的顔面嗎?
!
何必這般麻煩地讓小乞丐相送呢?
宋玉枝覺得更像是提醒。
“而且你們看這食方,便也能知道對方的用意。
”
煲仔飯的配料一目了然,就是臘貨、雞蛋、青菜和米飯那幾樣。
所謂的獨家醬汁,就更也沒什麼稀奇的,就是常見的調料調配而成。
煲仔飯最講究的其實是火候。
隻有火候精準,才能讓米飯一半軟糯,另一半香脆,越吃越香,而整體卻沒有一絲糊味。
這食方上可謂是事無巨細,還一個字都沒出錯,足可見寫這方子的人,甚有本事也甚是細緻。
可對方卻偏偏隻字不提最關鍵的火候,說他不是故意的,誰信呢?
解釋完這些,宋玉枝接着道:“方才我還覺得奇怪,像方才大娘提起的金麻子、胖嬸、李娘子之流,眼紅咱家的生意,那也隻是一家一家來的。
這次怎麼會一窩蜂好幾家,跟約好似的,同一日上趕着跟着咱家做煲仔飯呢?
”
“現下看到這食方,我便明白了。
應是有人看不慣咱家,尋了個有本事的人,破解了煲仔飯的做法,然後将方子散給了同行。
那幫忙破解做法的人也非自願,故而不止在食方裡省去了一部分,還特特來提醒我早做準備。
”
說完這麼一長串,宋玉枝便不由自主地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