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兄長之責
顧南秋帶着三個孩子吃過飯,以後這三個孩子還會像之前一樣,粘着她聊天,沒想到吃飽,說了一些文鄒鄒的感謝文之後,各自都回房去了。
這讓她有些失落,這三個小兔崽子,之前可粘人了,現在竟然這麼着急忙慌就回屋了。
她好奇心翻湧,幹脆踮着腳尖,透過窗縫,眯着眼睛往裡頭看。
發現大寶正搖頭晃腦的讀書,那樣子,又是可愛又是認真。
顧南秋嘴角上揚,她沒想到自己這仨孩子如此用功,也算是體會到了寒窗苦讀了。
幹脆去到空間拿了幾個蘋果削了皮,切成小塊,給三個孩子送了過去。
叮囑這三個孩子早點休息,她就回房間了。
想到白日裡白徽穎說的那些話,她歎了一口氣,白家好像是要走了。
所以,以後想要掙錢,就要謀别的出路了。
這對她來說,并不是什麼難事,但是跟别的商人重新契合,顯然是有些麻煩的。
萬一對方深究,她身上的秘密,是沒有那麼好隐瞞的。
……
第二日一早,她如往常一樣,給三個孩子準備幹糧,原本是想送孩子們去上學的,但是姜大寶拒絕了,娘親勞累,為了他們三個人殚精竭慮,如此往返,隻會讓娘親更加勞累,且他們昨日就是自己往返的,自然是不成問題。
顧南秋拗不過這三個孩子,歎了一口氣,便不言了,隻叮囑一句路上小心,便站在家門口,看着三個孩子離去。
姜大寶帶着兩個弟弟找到了村頭的劉老頭,他是幹這個營生的,看顧南秋的三個孩子要做牛車,便沒有收錢。
“孩子們,直接上來吧!
”
姜大寶倔強,硬是把銅闆塞到了劉老頭的手裡,嘴裡振振有詞:“您靠此為生,我怎可占了您的便宜!
”
另外一些帶着背簍背着菜的村婦也跟着指責道:“就是啊,劉老頭,你要是不收這三個孩子的錢,以後我也不給錢了!
”
劉老頭看着姜大寶,這個孩子懂事,明辨是非,是個好苗子。
至于這碎嘴子的婦人,他冷笑一聲:“顧娘子為村裡做了啥,大家有目共睹,你若是不想給錢,就自己走路往鎮上去,誰稀得你?
”
碎嘴子的村婦指責不到劉老頭,便看着三個孩子,嘴裡陰陽怪氣的:“說的冠冕堂皇,哼!
”
姜大寶想到娘親說,出門在外不必處處忍讓,便也冷哼一聲,學着這個村婦的聲音,淡定的說道:“我說的是否冠冕堂皇,我不自知,但是您想占便宜,我卻是看出來了!
”
“你瞎胡說什麼!
”
村婦被戳中了心思,臉色一陣青紅交加,原本車上的人更是哄堂大笑。
“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
“劉老頭也沒錯啊,都是一個村的人,且大家都受了顧娘子的恩惠,自然是能幫一把是一把,太計較得失,怕是得不償失啊!
”
劉老頭含笑看着這一幕,又過了大概一刻鐘,若是再不走,就晚了,他剛準備趕牛,就聽到姜老爹的呼喚聲:“等一下,等一下,還有人呢!
”
姜大旺跟姜二旺今日起晚了,差點就錯過了。
姜三寶看着兩個人一副沒睡醒的樣子,臉上閃過一絲戲谑,夫子說了,一日之計在于晨,若是連讀書都不願意早起,還是早點死了這條心吧。
就算是每天準時準點的去學堂,也隻是浪費錢而已!
姜大寶看到老三笑的有些張狂了,直接捅了他一胳膊:“收斂點!
”
雖然是雙方不和,但是也不能這麼赤裸的偷笑,到時候會被對方借題發揮的。
姜老爹看着老三家的三個孩子赫然在列,不由自主的皺了皺眉頭,回到家的時候,看到老婆子笑容滿面的,忍不住問道:“你這麼開心做什麼?
”
姜老太太摸了摸自己的鬓角,帶着絲絲得意:“自然是有好事發生咯!
”
姜老爹看着家裡亂七八糟,要錢沒錢,兩個孫子又不是讀書的料,眼看這個家就要敗落了,能有什麼好事兒,笑的這麼開心?
“何事?
”
姜老太太想着獨樂樂不如衆樂樂,附在姜老爹的耳邊,嘴角噙着笑意:“……”
姜老爹沒想到姜老太太竟然有這等法子,若是真的成了,那三房就算是分了家,這潑天的富貴,也是非他們莫屬的了!
“那還不快去辦?
”
姜老太太昨日跟旁氏商議了個大概,若是想要此事萬無一失,定然是要仔細琢磨的,急不得。
她半埋怨,半開心的瞪了自己家老頭子一眼:“瞧你,猴急猴急的!
”
另一邊,顧南秋正在犁地。
當初畫房屋圖紙的時候,她就留置了一片地,眼下自己一個人,閑着也是閑着,就直接動手犁地了。
雖說空間的東西吃不盡,但是做做樣子的還是要的。
萬一村裡人看出個所以然來,那可就完蛋了,自己身負空間,怕是會被當成妖怪給燒死,想想這個下場她就覺得瘆得慌。
“顧娘子!
”
突然,門外傳來了女人的呼喚聲,顧南秋一聽,就知道這是馬大娘。
“馬大娘?
”
兩個人的關系雖然是最近才熱絡起來的,但是兩個人就像是一見如故的故友一般,說話做事也有默契。
“聽說你孩子都去學堂了,我家裡就我一個人也吃不完,便給你送過來一些!
”
馬大娘簸籮裡面裝着菜,上面還挂着水珠,竟然是洗幹淨了送過來的,顧南秋受寵若驚:“多謝了!
”
馬大娘把簸籮放在露天的石桌上面,瞧着院落的布置,贊歎起來:“顧娘子心靈手巧啊。
”
顧南秋掃了一眼,不過是随便擺放一二:“快,别站着說話了,我去給您泡壺茶。
”
馬大娘沒有拒絕,她知道的,顧南秋向來是言出必行,且眼下天氣漸涼,大家也沒有什麼事情,坐下聊聊天,也能增進感情。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