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新書記調研
鄭青雲的話,讓林振東一下子就愣住了。
他還真不知道這個事情。
「居然還有這樣的事?」
林振東詫異的看著鄭青雲。
鄭青雲微微一笑,便把自己當初救了馬援朝孫子的事情說了一遍,順便也把胡軍等人的背景介紹了一番。
林振東這才明白過來鄭青雲的意思。
很顯然。
對於縣裡的那些幹部來說,胡軍是馬援朝的秘書出身,自己重用他,更有利於收攏人心。
「好,我知道了。」
林振東微微點頭,鄭青雲這是為自己考慮,這個意見他肯定是要接受的:「明天我會在常委會上面提出這個事情的。」
「明天?」
鄭青雲聞言有點詫異,隨即對林振東說道:「書記,您要不然先在縣裡走一圈看看,來我們庫勒鄉調研一下呢?」
「嗯?」
林振東一愣神。
他還真沒想到,鄭青雲居然主動邀請自己去庫勒鄉視察工作。
但仔細想想,如果自己去了庫勒鄉視察,貌似對於自己樹立縣委書記的權威,倒是很有益處的。
「青雲同志,你的意思,讓我先調研一下縣裡的鄉鎮?」
林振東看著鄭青雲,試探著問了一句。
「是的。」
鄭青雲微微一笑,直接對林振東說道:「書記畢竟是剛剛走馬上任,還是要了解一下咱們縣裡的情況嘛。」
有些話其實不用說的那麼直白,在鄭青雲看來,林振東這個縣委書記,如今除了有陳永傑等人的支持意外,在縣裡其實沒什麼威望。
他不是馬援朝,老爺子在富民縣工作了幾十年,哪怕在常委會上沒有形成絕對的掌控,可不管是哪個縣委常委,在面對老書記的時候,都是有點膽怯的。
所以。
不管馬援朝吩咐什麼,隻要不跟自己的利益衝突,那些人不會有太明顯的反應。
但林振東不一樣,他的威望遠遠達不到馬援朝的那個地步,所以如果他急於召開常委會,很可能會惹一肚子氣。
當然。
這話鄭青雲不可能直接說出來,那等於是讓林振東下不來台。
所以。
他乾脆換了一個表達方式。
林振東聽到鄭青雲的話,先是愣了愣神,隨即眉頭微皺,馬上反應過來鄭青雲的意思。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有點理解當初馬援朝對自己說過的那番話了。
用馬援朝的話來說,鄭青雲這個年輕人,如果讓他做辦公室主任,那絕對是非常舒服的,因為這小子總是能夠通過各種細節分析出有用的東西,為自己所用。
想到這裡。
林振東點點頭,笑著說道:「那好,就按照你說的辦,明天我就下鄉調研。」
「那好,我等著您。」
鄭青雲有點意外,但還是連忙點頭。
他也沒想到,這位林書記居然如此的好說話,居然這麼痛快的就答應了這件事。
兩個又聊了一會之後,鄭青雲這才起身告辭,畢竟林振東初來乍到,還有不少工作要忙的。
林振東也沒廢話,把自己的私人電話號碼留給了鄭青雲。
………………
第二天早上。
鄭青雲剛剛來到庫勒鄉政府辦公室,王芳就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
「鄉長。」
王芳對鄭青雲焦急的說道:「剛剛唐書記接到了縣委辦公室的通知,縣委林書記要來咱們鄉視察工作。」
頓了頓。
她補充道:「趙副縣長和縣委辦張主任陪同。」
「知道了。」
鄭青雲點點頭,隨即說道:「你安排一下,大家準備接待就是了。」
很快。
唐小舟和鄭青雲便帶著全體黨委成員和鄉政府這邊的工作人員,站在門口等候著林振東一行人的到來。
半個多小時之後,幾台車子開了過來,停在了鄉政府門口。
車門打開,新任富民縣委書記林振東走了下來。
在他的身後不遠處,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趙德良和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張繼明紛紛走下了車。
唐小舟緊走幾步,上前握住林振東的手,臉上堆滿熱情的笑容,恭恭敬敬的說道:「林書記,歡迎您來指導工作,一路辛苦了。」
「不辛苦,咱們抓緊時間,多了解了解鄉裡的情況。」
林振東笑著回應,眼神中透著沉穩與期待。
畢竟是在省直機關鍛鍊出來的,心機城府自然是相當的深沉。
他並沒有跟鄭青雲表現的有多麼的親密,而是按部就班的跟每個人都點頭緻意了一下。
一行人穿過略顯陳舊的辦公樓走廊,走進會議室。
會議室裡擺放著幾張略顯斑駁的木質長桌和椅子,牆上掛著庫勒鄉的地圖以及一些工作規劃圖表。
大家落座後,唐小舟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書記,趙副縣長,張主任,我先給大家彙報一下咱們庫勒鄉的基本情況。庫勒鄉地處縣域邊緣,自然條件相對艱苦,全鄉主要以農業為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
唐小舟一邊說,一邊指著牆上的地圖,開口介紹道:「不過,我們也在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子,目前有兩個重點項目,一個是前庫勒村的民俗村項目,另一個是後庫勒村的玉米深加工廠項目。」
「民俗村項目?」
林振東身體前傾,饒有興趣地問道:「你詳細說說。」
雖然昨天已經從鄭青雲嘴裡聽說了這個項目,但他現在更希望林振東給自己解釋一下。
「是這樣的。」
唐小舟翻開面前的文件夾,清了清嗓子說道:「前庫勒村保留了大量傳統的民俗文化和建築,像古戲台、老窯洞這些都保存得比較完好。我們計劃依託這些資源,打造一個集民俗體驗、文化展示、休閑旅遊為一體的民俗村。前期已經完成了規劃設計,也爭取到了一部分上級專項資金,目前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道路硬化、水電改造。不過,項目推進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主要是資金缺口比較大,還有部分村民對項目的前景持觀望態度,不願意配合拆遷和改造工作。」
「村民為什麼不配合?」
一旁的常務副縣長趙德良,皺著眉頭開口問道:「是補償不到位,還是有其他顧慮?」
「補償標準都是按照規定來的,主要是村民擔心項目建成後,能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他們習慣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對這種新興的旅遊項目心裡沒底。」
唐小舟無奈地搖了搖頭,這個事情一直是鄭青雲來負責的,他之前也跟鄭青雲溝通過,不管鄭青雲卻沒有說要怎麼辦。
「這個項目還是很不錯的,非常有潛力。」
林振東沉思片刻,這才緩緩開口說道:「既能傳承民俗文化,又能帶動鄉村旅遊,促進村民增收。要多給村民做思想工作,組織他們去周邊發展好的民俗村參觀學習,讓他們親眼看到成效。資金方面,縣裡會想辦法協調,也可以嘗試引入社會資本,探索合作開發模式。」
畢竟是從省裡下來的幹部,不管是眼光還是見識方面,林振東都是出類拔萃的。
有一句話叫站的高看得遠,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
富民縣或者庫勒鄉這些幹部群眾看不明白的一些東西,在林振東的眼裡,非常的清楚。
他敏銳的意識到,如果這個民俗村的項目能夠搞起來,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政績。
聽到林振東的話,唐小舟眼中閃過一絲欣喜,連忙點頭道:「林書記說得對,我們一定加大宣傳動員力度,把村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那個玉米深加工的項目是怎麼回事?」
林振東點點頭,隨即看向了鄭青雲:「鄭青雲同志是吧,你們鄉政府這邊是怎麼考慮的?」
這個是真正的自己人,當然要給他出風頭的機會。
「林書記,我們庫勒鄉是農業大鄉,玉米種植面積廣,年產量高。為了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我們決定建設玉米深加工廠,目前已經完成了廠址選址和土地平整工作,設備採購也在洽談中。但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人才短缺,我們缺乏懂加工技術和管理的專業人員。」
鄭青雲看著眾人,緩緩說道:「還有,就是縣裡如果能夠在資金方面扶持一下,那就更好了。」
「技術人才確實是制約項目發展的關鍵因素。」
林振東輕輕敲了敲桌子,緩緩說道:「一方面,可以和職業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專業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本地農民的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本土技術骨幹,縣裡的人社部門和農業農村局要做好協調服務工作。」
在聽取兩個重點項目彙報的過程中,林振東不時提出問題,與大家深入探討解決方案。
會議室裡的氣氛逐漸熱烈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許多新的思路和想法。
隨後,唐小舟和鄭青雲又彙報了鄉裡的其他工作進展,包括鄉村振興、民生保障、基層黨建等方面。
在談到鄉村振興時,林振東強調:「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發展,還包括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等多個方面。我們要統籌推進,不能顧此失彼。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也要注重農村環境整治,改善人居條件。」
會議結束之後,林振東帶人趕赴各個村屯進行實地考察,這位新任縣委書記,在富民縣展開了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次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