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並州攻略
劉備得知並州的情況之後,也不覺得驚訝,這本就在他的預料之中。
於是,他便回復給滿寵,讓滿寵妥善處置並州的事務,告訴他不用擔心,朝廷一定會提供充足的錢糧給到他們,目前滿寵需要做的,就是為後勤運輸做準備。
作為專業的文官刺史,滿寵需要為天下先,為天下刺史做個榜樣,好好兒的做好專業的事情,使得“術業有專攻”。
同樣,在河東郡,新任河東郡太守韓當也領下了劉備的任務,全力整修河東郡的後勤運輸通道,對道路、橋梁進行全面維修,糧道沿線的存儲倉庫也要同步進行建設和維修。
甚至於從十二月中下旬開始,劉備就開始征調雒陽地區的軍隊、輔兵開始為並州作戰運輸糧食到後勤路線上的倉庫裡,給之後的戰事做準備。
按照劉備的規劃,大軍經過的每一段路途都要先期派人摸底,搞清楚具體的水文、路況,然後匯總到雒陽大本營,方便大本營制定最優行軍路線,再根據這一路線設置相對應的通過時間和物資配比。
每隔十裡設一緊急儲備站,每隔三十裡設一大軍休息站,大軍行動的每一段距離都會安排相對應的後勤人員和後勤物資。
在此基礎之上,還要考慮到突發狀況的出現,比如突然天降暴雨、天降大雪、氣溫驟降等等。
行進的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導緻大軍的行進速度出現問題,從而影響到後續的方方面面,給朝廷帶來額外的損失,甚至於影響戰局。
所以對於一名統帥來說,具體的戰鬥反而是要放在後面考慮的問題,第一要考慮的,是穩穩當當且準時地把軍隊從集結地送到作戰區域。
劉備對後勤的要求極其嚴厲,一旦出現問題,按照軍法,就是斬,不留任何情面。
國境之外的作戰很難達成這個指標,那是沒辦法的事情,但是國境內的行軍征戰就該有這樣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非戰鬥減員的可能。
劉備打仗,從來講究厚積薄發,沒有充足的後勤供應,他寧可不打仗。
這一次作戰的後勤方面,以河東郡府、河南尹和大將軍府三方面協力,劉備擔當總負責人,主控後勤供給,給並州作戰提供充足的後勤供應。
萬事俱備之後,才能輪到具體的軍隊安排。
在軍隊方面,關羽和牽招也對並州的軍隊進行了一番篩選,最後從兩萬多軍兵裡篩選出了一萬三千多名合格的士兵,其他的全都給錢,遣散回原籍了。
不得不說,並州兵員的單兵素養還是很不錯的。
劉備得到消息之後,便下令把這一萬三千多名並州士兵集合起來,一起調來雒陽,進入新兵大營進行訓練,之後用作主力軍隊的補充和新軍的設立。
劉備不喜歡用沒有整編完成的軍隊打仗,正如他麾下的將領們也多數不願意使用沒有整編完成的軍隊作戰,沒有經過《練兵操典》操練過的軍隊,在劉備部將們的眼裡,甚至都不能算是軍隊。
那就是草台班子,拿著武器的平民,街邊打群架的小混混,裝裝樣子還行,真要動手,不頂用。
隻有從雒陽練兵大營裡出來的士兵,才算是正兒八經的士兵,才配得到他們的指揮。
這些年裡,劉備麾下的將領們普遍認同一個概念。
從練兵大營裡走出來的士兵,一個,能比得上五六個沒有經過訓練的大頭兵。
從傷兵大營裡走出來的士兵,一個,能比得上五六個剛從練兵大營裡走出來的士兵。
每一名劉備麾下的將領所在意的,就是軍隊裡從傷病大營走回來的老兵的數量,老兵越多,代表戰鬥經驗越豐富、戰鬥力越強,老兵越少,則是一支不怎麽靠譜的軍隊。
從這個角度來說,關羽就認為自己的軍隊遠遠比牽招的千牛軍要靠譜一些。
因為天威軍本身的組成部分就是劉備的涼州老部下,且這兩年除了鎮守涼州之外,大大小小也有過十多次剿匪、反擊鮮卑小部落入侵的戰事,老兵比例極高。
而千牛軍則是蜀地募兵為主建立起來的。
千牛軍中,隻有一部分老兵充做軍官,其他都是蜀地兵員,雖然有相當部分的賨人,但是到底沒有過更加豐富的戰鬥經驗,這些年也隻有一些小打小鬧的剿匪作戰,川蜀之地整體來說是安穩的。
麾下缺少經驗豐富的老兵,這是千牛軍的不足。
不過牽招並不認為自己麾下的這支軍隊就比關羽的天威軍要差到什麽地方,千牛軍也是他嘔心瀝血訓練出來的,練兵的時候,他比誰都更加在意,也知道自己的部下在訓練中有多麽努力。
所以牽招完全不認為千牛軍就不能承擔起單獨一路的作戰任務。
按照最初的軍事計劃,這一次並州大作戰第一階段分成兩個行動方案,第一個方案是並州山匪、南匈奴響應朝廷號召的方案,第二個是他們不響應朝廷號召的方案。
如果他們響應朝廷的號召,那自然是最好的,屆時關羽將率領天威軍和南匈奴的騎兵部隊一路行動,通過西河郡進入上郡,再去朔方郡,一路橫掃當地的鮮卑、匈奴等部族,奪回領土。
而牽招率領的千牛軍則和並州山匪一路行動,前往雁門郡、定襄郡和雲中郡一帶,與那裡的烏桓部族戰鬥,將烏桓人全部討伐掉。
兩路大軍如果行動順利,應該在五原郡會師,完成並州大作戰的第一階段行動。
而如果南匈奴和並州山匪並不響應朝廷的軍事行動,那麽就變更作戰模式,大軍不要兩路行動,而是集合在一起行動。
大軍可以從太原郡出發,進入西河郡,再前往上郡、朔方君,殺一個來回,最後再回到太原郡。
在此期間,韓當率領的天興軍將作為戰略總預備隊前往太原郡進行戰略威懾,如果並州山匪和南匈奴有異動,韓當需要立刻行動,並且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送到雒陽,讓劉備知道。
這樣的話,劉備就會派遣張飛為主將的兩支騎兵軍火速北上支援,如果情況更加不妙,他會考慮親自出動。
整個戰鬥部署對關羽和牽招的要求還是很高的,不管是第一種計劃還是第二種計劃,都要求關羽和牽招這兩支軍隊完成對鮮卑人、烏桓人等的清除工作。
所以劉備在他們出兵之前,也給他們一人增加了兩千騎兵的額外指揮兵員,對他們指揮的軍隊進行了一次補強。
如此,按照標準配置,他們都能指揮最少三千名騎兵進行作戰,這對於一次戰鬥行動來說,已經不是個小數目了。
鮮卑人、烏桓人雖然人多,看上去也挺能打,但是劉備早就對他們做了一番徹頭徹尾的分析,讓麾下部將對這些部族的了解上了一個層面。
這是一群看似強大其實無比虛弱的家夥,隻是一群武裝起來的野獸,跟隨本能行動,被原始的欲望所支配,隻有極少數人能夠超脫其中,所以根本不配成為戰略層面的對手。
他們沒有形成自己的有體系的文化、制度,沒有形成文明,沒有長遠發展的眼光,面對虛弱的漢中央朝廷,他們也要花了百多年的功夫才能緩緩侵蝕掉並州北部,這足以證明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憂患。
而且無論是軍事制度、生產制度還有科學技術等等方面,他們都全方位的落後於漢帝國。
面對這樣一群敵人,如果漢軍打不出當年一漢當五胡的威風,那麽劉備就理由懷疑自己的部下在搪塞自己,問題不在敵人,而在自己。
這種簡單的自信,通過多年戰爭,已經基本上成為漢軍的共識了,所以就算是南匈奴也沒有被劉備放在眼裡,因為他們都是正兒八經的“無根浮萍”。
真正難對付的,是盤踞在太行山脈中的數十萬“山匪”,他們可不是無根浮萍,而是紮根在太行山脈中的“主人”。
這些在漢帝國苛政影響下被迫逃難求生的人們,隻是為了求生而進入大山之中,大部分人即使到現在也隻是為了混口飯吃,根本沒有什麽遠大的理想,所以要對他們用兵,劉備心有不忍。
但是這樣大的一股力量如果放著不管,任由張燕等人操縱,也不是正確的做法。
如果能用政治手段把他們的力量緩緩消解,讓想要回歸正常生活的人離開山脈之中回到土地之上,當然是最好的辦法。
但是想要做到,卻是千難萬難。
大大小小的匪首們嘗到了權力和支配的味道之後,就不會輕易接受雒陽朝廷的和平演變政策,他們當中很少會有人願意回到農家生活之中,他們必然會成為雒陽朝廷政治攻勢的重大阻礙。
所以劉備召集智囊們一起頭腦風暴,想要通過他們曾經在涼州的政策勝利,尋找能用政治方式解決並州山匪問題的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