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讨人嫌的家夥也懂人情世故了
安小暖人品好,威望高,所以作坊的人很快就招滿了。
除了張翠花這個負責燒飯的廚娘外,阿鳳和唐金花、李春芳、趙德芳、啞娘、吳香蘭、李卉,還有之前跟着原上饒村隊伍一起逃荒,并一起定居下來的龍江坳的李軍他媳婦兒莫大妮,這幾個人都是工人。
廚娘加工人,一共九個,每個人都跟安小暖簽了協議。
李卉和吳香蘭那邊,也順利把過繼孩子的事情給辦了。
不管是協議還是戶籍文書,都已經辦理妥當。
吳香蘭最小的孩子小十,隻有一歲半大,是個兒子。
李卉将他過繼到自己這邊後,便給小十取了個新名字,叫李十全。
既保留了小十的‘十’字,又加了她的姓,還添了一個美好的寓意。
李十全李十全,十全十美!
作坊在張翠花幾人簽下協議的第二天就正式開工了,除了李卉和吳香蘭要先辦過繼孩子的事情,晚來了兩天,其他人都是第一時間上崗的。
讓安小暖和劉氏比較意外的是,李卉來上工時并沒有帶她兒子李十全,而是一個人過來的。
婆媳倆見狀,都有點尴尬。
因為她倆早已經商量過了,若李卉把兒子帶過來一起上工,她倆肯定得找李卉談話。
畢竟李十全現在還太小了,需要照顧的地方很多,一天到晚都待在作坊裡,李卉做工時分心不說,這小孩子也受不了啊。
萬一再出點什麼意外,算誰的?
可誰知,她倆多慮了,人家李卉壓根就沒帶孩子來。
“李卉啊,你家十全誰給你帶啊?
”
劉氏好奇,便上前詢問李卉,别是李卉把孩子一個人丢家裡了,那多危險啊?
李卉笑呵呵的,整個人看起來年輕了五歲都不止:“劉嬸,我家十全放在趙大伯家哩,桂芬姑幫我看着,我下午下工了再去接。
”
李卉說的桂芬姑是趙桂芬,是趙裡正的三妹,也是啞娘的婆婆。
趙德芳過來作坊幹活兒了,趙桂芬沒來,在家幫着照看幾個孩子。
“哎喲,那好啊,有人幫你帶娃,你也能安心做工了。
”
劉氏一聽孩子放在趙裡正家,很是放心。
不過她不忘叮囑李卉:“這帶娃不是什麼輕松的活兒,桂芬妹子心善,願意給你帶娃,你要記得人家的好喲!
”
“那是肯定的!
”
李卉連連點頭,笑道:“不僅桂芬姑,就連趙大伯和林大娘的好我也記着咧。
”
說罷,她又有點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不瞞嬸子,我都沒想到桂芬姑會幫我帶孩子。
畢竟我以前是什麼德性,我心裡清楚着咧,村裡的人都不待見我的。
所以啊,孩子過繼過來以後,我還在發愁哩,兒子是有了,可我怎麼上工啊?
總不能背着兒子來幹活兒吧?
還是趙大伯和林大娘知道我難,和我說,要是我的孩子沒人帶,就放他們家,讓桂芬姑帶。
桂芬姑現在在家啊,就是負責帶家裡的,趕一隻羊是趕,趕一群羊也是趕。
這不?
有人給我帶孩子了,我才能安安心心過來做工。
”
說完,李卉又拉着劉氏到一旁,小聲問:“嬸子,我有個事情想請教請教您。
”
“哎喲,有了兒子真是不一樣了,都會說請教了。
”
劉氏笑着瞥了李卉一眼,打趣道。
李卉‘嘿嘿’笑了兩聲,這才問:“桂芬姑給我帶孩子,是沒提過什麼要求的,就說給我幫幫忙。
可我在作坊做工也不是一天兩天,我是想長期幹下去的,總這樣讓她免費幫我帶孩子,我心裡也過意不去。
所以我想着,要不我每個月給她點辛苦錢,您看行不行?
就是這辛苦錢該給多少嘛,我也拿不定主意。
給得多了,我負擔不起,給得少了吧,又怕桂芬姑瞧不上。
嬸子,您給我拿個主意,辛苦錢我給多少合适?
”
劉氏的表情漸漸古怪起來。
——我這是見鬼了?
——李卉要請教的事情,居然是這個!
劉氏知道李卉這兩年改了不少,沒以前那麼讨人嫌了,但她怎麼也沒想到,這家夥竟也懂了人情世故。
想了想,她道:“你這想法是對的,雖說人家願意幫你,但你也不能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不過啊,趙大哥夫妻倆和桂芬妹子都沒跟你提條件,說明他們也不在意這個,是真心想幫你的忙。
所以這個辛苦錢,你也不用給太多,意思意思就行了。
”
李卉一聽,連忙追問:“那我意思多少才合适?
”
“這……”
劉氏垂眸思考了一會兒,才說:“我認為啊,一個月你就給她五十文錢。
這個數,你能負擔得起,人家也能看到你的心意,心裡頭舒服。
”
說完,劉氏又道:“當然了,十全從早到晚都在人家家裡,也是要吃要喝的。
就按照一天兩頓來算,你怎麼也得額外給人家送點糧食,哪怕一個月送五斤紅薯或五斤芋頭,那也是好的。
”
李卉聽言,若有所思:“這個我知道,糧食我肯定自己出的。
就是……一個月隻給五十文錢,合适嗎?
五十文一個月的話,算下來一天不到兩個銅闆,會不會太少了?
”
“你一個月的工錢是多少?
”
劉氏深深看了李卉一眼:“頭三個月,一個月兩百文,過了試用期,能有三百文。
從三百文中拿出五十文來給你桂芬姑,已經不算少了。
你莫忘了,你現在是有兒子的人,還得攢錢給他建房子娶媳婦兒咧。
這辛苦錢啊,給得多了你有壓力,你桂芬姑也未必會收。
”
說罷,劉氏又道:“你若實在覺得過意不去,逢年過節的時候多給他們家送點禮就是了。
作坊這裡逢年過節都有年節禮,你以後領了年節禮,送一部分去你趙大伯家,這比什麼都強!
”
“也是。
”
李卉聽言,總算露出了笑容:“我就知道,這種事情請教嬸子是對的。
那我就聽嬸子的,自己出糧食,給五十文辛苦錢,等逢年過節領了年節禮,我看着再拿過去一些。
”